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味觉神经损伤与再生对动物味觉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9-08-07 10:46
【摘要】: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来源于味蕾的味觉信号通过味觉神经传递到味觉中枢神经系统。鼓索神经和舌咽神经是支配舌面味蕾的两大主要味觉神经,它们分别支配着前舌和后舌的味蕾。味觉神经损伤可以引起所支配的味蕾萎缩、退化、消失,进而导致部分味觉功能受损,受损的味觉功能则可以在味觉神经再生后得到恢复。味觉神经交叉再生支配大鼠模型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的重要平台。味觉神经交叉再生支配后,动物的行为学反应和味觉神经的电生理特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综述味觉神经损伤、再生以及味觉神经交叉支配对动物味觉功能的影响,并对味觉神经交叉再生支配动物模型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味觉神经损伤、再生和交叉再生支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味觉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的机制,也将为临床上寻找治疗味觉障碍患者的方法和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Abstract]:The receptor of taste is taste bud, and the taste signal from taste bud is transmitted to tast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rough taste nerve. Tympanic nerve and glossharyngeal nerve are the two main taste nerves that dominate the taste buds of the tongue surface, which dominate the taste buds of the front tongue and the posterior tongue, respectively. Taste nerve injury can cause the dominant taste buds to atrophy, degrade and disappear, which can lead to the damage of some taste function, and the damaged taste function can be recovered after the regeneration of taste nerve. The rat model of taste nerve cross regeneration innervates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to study the plasticit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fter the cross regeneration of taste nerve, the behavioral response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aste nerve changed greatly.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aste nerve injury, regeneration and taste nerve cross innervation on animal taste function were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aste nerve cross regeneration innervation animal model was prospected. The study of taste nerve injury, regeneration and cross regeneration innervation will not only help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the plasticity of taste nervous system, but als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new ideas for finding clinic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taste disorder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河南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31371027) the Leading Edge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am of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enan Province,China(No.132300410270)
【分类号】:R33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雪源;;中式烹饪过程食品安全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13年06期

2 付娜;王锡昌;;滋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年03期

3 王兴亚;庞广昌;;哺乳动物味觉感受机制研究进展[J];四川动物;2014年05期

4 段晖;秦玉梅;熊艺姣;郭会林;邓少平;;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轮廓状乳头中味蕾特征变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郝静文;胃肠转流术对T2DM的治疗效果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2 闫森;植物甜味蛋白在哺乳动物乳腺中的分泌表达[D];吉林大学;2013年

3 许蓬娟;TRPC6及BK_(Ca)通道蛋白在小鼠肾皮质和海马发育中表达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崔恒祥;黏附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GPR126在血管新生及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志磊;烤烟主流烟气中主要甜味物质的鉴别及其形成机理[D];江南大学;2014年

6 侯聪聪;高渗胁迫门控的钙通透阳离子通道的分离、鉴定与初步功能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佳;基于肠道味觉受体探讨“脾在味为甘”理论内涵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丽;哺乳期安赛蜜暴露影响成年小鼠甜味偏好机制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崔明明;几种典型食品苦涩味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郭晓令;B族G蛋白偶联受体PAC1二聚化及其N端HSDCIF基序对其二聚化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3年

4 张梅秀;养殖暗纹东方渶滋味相关肽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5 朱婉清;阿魏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苦味抑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李静;2-(联苯-4-基)-N-异丁基乙酰胺的制备与增甜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月明;TRPM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中南大学;2013年

8 马云飞;苦物质对气管平滑肌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9 郭会林;偏好甜度暴露影响小鼠口腔及肠道甜味感受的生物学基础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10 韩雪;水溶胶对阿斯巴甜甜感强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泉;;味觉的奥秘[J];百科知识;2011年10期

2 陈曾三;;味和味觉[J];浙江科技简报;1982年04期

3 张洪渊;;味觉的化学[J];生物学通报;1990年05期

4 沈汉生;;食味与化学[J];科学大众;1965年08期

5 周恒刚;人的唾液[J];酿酒;1994年03期

6 周东升;龙九妹;滕涛;;鳞翅目昆虫幼虫取食刺激素味觉神经元的研究进展[J];农业灾害研究;2012年03期

7 胡正清;味觉与鼓索神经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9年05期

8 康怡,闫剑群,黄涛,唐敬师,蒋恩社;电刺激大鼠杏仁中央核对脑桥臂旁核味觉神经元的影响(英文)[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2年03期

9 晋志高,陶之理;孤束核内鼓索传入味觉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7年04期

10 毛立民;郅媛媛;曲正;韩斯琴高娃;李成树;;孤束核与鼓索间味觉神经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汤清波;;昆虫味觉受体的研究进展[A];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军成;吃饭请莫趁热吃[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2 丽芳;干嚼食物也健身[N];中国老年报;2001年

3 王丽娜;常吃泡饭 消化不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4 张蔡;调味纵横谈[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5 陆基宗;汤药温度与苦味[N];民族医药报;2008年

6 孙敬如;五招让中药不苦[N];大众卫生报;2008年

7 郭菊芳;给十种“食者”的忠告[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刘国信;辣椒减肥要三思[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北京友谊医院 王芷元沅 教授;从“越吃越馋”谈起[N];中国医药报;2001年

10 记者 何德功;为啥“有油水”的食物特香?[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辉洁;家蚕食物选择行为的生理学比较及味觉受体基因BmGr8的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秦玉梅;咖啡因长期暴露影响甜味偏好及肠道糖吸收的基础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军;汉语饮食味觉词语及其文化义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23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23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6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