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Agrin和Dystroglycan在淋巴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1 19:31
【摘要】:T淋巴细胞引起的获得性免疫应答在感染免疫、肿瘤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等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在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T细胞和APC细胞的相互识别等研究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免疫学家对免疫突触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参与淋巴细胞活化的分子和机理得到了较为深入的阐明。免疫突触(synapse)的形成是免疫细胞间分子的相互识别和信号得以传递的先决条件,而免疫突触的形成完全依赖于免疫细胞表面的TCR、MHC、CD_3等膜表面分子的集聚和相互识别。但是这些相互识别的膜分子是如何由疏散状态变成成簇状态以致能紧密结合使信号转导得以实现并最终发生免疫应答,至今尚未完全清楚。Agrin是一种在神经突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质蛋白。已证实,Agrin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Dystroglycan结合后可使乙酰胆碱受体发生集聚和重排并使膜结构稳定,从而促进神经突触的发育和形成。免疫突触与神经突触在形成过程中都需要表面分子的集聚并形成帽化样的结构。鉴于Agrin及其受体Dystroglycan在神经突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免疫突触形成的某些相似性,因而有理由推测Agrin及其受体在免疫突触中可能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据此本研究对Agrin和Dystroglycan在免疫系统的分布和表达、在淋巴细胞活化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发育成熟前后的淋巴细胞活化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第一部分 Agrin和Dystroglycan在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一、不同免疫器官中Agrin和Dystroglycan的分布 为研究Agrin和Dystroglycan在免疫系统的表达和分布,首先用RT—PCR检测发现在小鼠的脾脏、胸腺、肠系膜淋巴结中均有Agrin和Dystroglycan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进一步从蛋白水平检测发现:Agrin和Dystroglycan广泛分布在脾脏、胸腺、肠系膜等免疫器官或组织中的各种细胞中。此结果提示,Agrin和Dystroglycan可能在不同的免疫细胞中均有表达。 二、不同免疫细胞中Agrin和Dystroglycan的表达
【图文】:

淋巴结组织,胸腺,和分布


图1.1Agrin在脾、胸腺、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Fig1.1AgrinexPressioninimmuneorgansA).AgrinmRNAexPerssioninsPleen(l),thymus(2),mesenterielymPhnode(3)detectedbyR下PCR:B).AgrinPorteinexPressioninsPleen,thymusandmesenterielymPhnode.Abl:antibodyagainstagrin(mouseIgG),AbZ:FITC一labledgoatanti一mouseIg.G

淋巴组织,胸腺,肠系膜,分布和


图1.2Dysrtogylcan在脾、胸腺、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Figl.2DystrogylcanexPressioninimmuneorgansA).DystroglyeanmRNAexPressioninsPleen(l),thymus(2),mesenierielymPhnode(3)deteetedbyR下PCR:B).DystroglyeanProteinexPressioninsPleen,thymusandmesentericlymPhnode.Abl:natibodyagainstdystroglyean(mouseIgM),AbZ:灿odamine一labledgoatanti一mouseIgM二、Agrni和Dystorgylacn广泛表达在不同免疫细胞中脾脏、胸腺、淋巴结是由多种不同的细胞组成的混合体,通常包括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M中等,为进一步阐明是何种免疫细胞表达Agrin和Dysrtoglycna,应用免疫磁珠从脾细胞中分选T,B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B细胞纯度;T细胞纯度为97.77%(图1.3)。B细胞纯度为95.46%(图1.3)。树突状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体外培养经过形态学检测均可见典型的DC形态和巨噬细胞的形态(如图1.4,,1.5)。将上述各种细胞提取RNA经逆转录,用特PCRDC、DC、T、B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怡;陈瑞林;黄成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及其意义[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年06期

2 王璇;王万成;刘静明;贾洪诚;;伴放线放线杆菌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及凋亡的体外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8年01期

3 王敦瑞 ,林性玉 ,张惠珠;青嵩素和去氧青嵩素对小鼠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J];现代免疫学;1987年04期

4 朱立平,郭北初,王文余;钙与B淋巴细胞活化[J];国际免疫学杂志;1987年03期

5 苏枭,茅子均;淋巴细胞化学发光的机制[J];国际免疫学杂志;1992年02期

6 苏枭;茅子均;;正常人淋巴细胞化学发光(Ly—CL)测定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2期

7 欧启水;陆佩华;周光炎;;CD44在淋巴细胞激活和信号传导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8年02期

8 俞瑜;曾耀英;刘良;季煜华;邢飞跃;肇静娴;;杨梅素对淋巴细胞活化及增殖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01期

9 王惠宁;曹金芳;余杰;;牙龈卟啉单胞菌表面相关物质对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0年05期

10 周立平;董西华;栾虹;李妍;姚凡;;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活化及表面受体CXCR4、CCR5的表达[J];现代肿瘤医学;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唯析;刘丙方;;Agrin在大鼠大脑顶叶皮质的表达[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2 肖东杰;黄平;杨博;汪运山;;淋巴细胞活化检测方法的建立[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刘丙方;王唯晰;杨慧;徐群渊;;Agrin的脑发育学研究及培养海马神经元兴奋性改变对其表达的影响[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4 柯昌庶;许三鹏;巴晓群;周晟;雷霆;吴克兰;郭东生;;Agrin在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庞爱梅;岳欣;;T细胞活化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调控机理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胡义平;古春萍;李晓娟;刘叔文;;淫羊藿素对CD4+T淋巴细胞活化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王丽芹;王吉波;梁宏达;董静;;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的检测及意义[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彭华;贺斌;李雁鹏;赵忠新;黄流清;;大鼠REM期睡眠剥夺及恢复后β-dystroglycan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莫达非尼的干预[A];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李静;滕卫平;;催乳素对体外单独培养的Graves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化、增殖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吴瑾;吴厚生;熊思东;;SA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王军;免疫增强剂并非万能[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冯世容;肝移植排斥反应有望攻克[N];广东科技报;2000年

3 杨丽佳 冯瑶;健脾清肺干预“慢阻肺”急性恶化[N];健康报;2005年

4 陈瑜;沈自尹;陈伟平;淫羊藿总黄酮重建衰老免疫稳态的分子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何建昆 纪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一类新药“爱若华”[N];科技日报;2001年

6 记者 毛黎;科学家找到神经元和肌肉细胞间的沟通媒介[N];科技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颜秋雨 康平 通讯员 李虹辉;王维 心中有梦就能飞[N];健康报;2009年

8 记者 杨俊坚;生物制剂领跑风湿病领域[N];医药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进平;Agrin和Dystroglycan在淋巴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饶佳;血管形成素样蛋白3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及足细胞损伤中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娄建伟;运动及肌肉收缩方式对mdx小鼠肌肉损伤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陈岳文;Coronin 6调控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簇集机制研究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筛查[D];暨南大学;2012年

5 成中芹;鼠抗人CXCR4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对肿瘤细胞和T细胞生物学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王梅英;Proline-Rich Tyrosine Kinase 2 (PYK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晓辉;HIV-1高暴露未感染人群淋巴细胞活化状态与HLA分型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巴晓群;Agrin对体外损伤大鼠星形细胞迁移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奔;DHEA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活化的调节[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3 牛秀珑;妊娠水平雌二醇(E2)对正常与免疫小鼠脾细胞活化的调节[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4 徐艳;复方昆明山海棠和昆明山海棠对小鼠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化影响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5 田云梅;高原低氧免疫损伤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6 张子宁;HIV-1感染者淋巴细胞活化与第二受体表达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7 曹正锋;人工抗原递呈细胞K32/4-1BBL/CD86的制备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王冲;PLNPK对实验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及其影响B淋巴细胞活化的机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9 龚超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的影响及淋巴细胞活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李海霞;MHC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GVHD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9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39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5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