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淋巴细胞迁移对移植免疫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1 21:18
【摘要】: 前言 移植免疫排斥问题始终是困扰器官移植界及免疫学界的一个难题。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感染、肿瘤高发等。通过各种手段使患者摆脱移植后的长期药物的依赖,免除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或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的剂量,达到移植物与受者的长期良好存活,是移植领域的最终目标。细胞迁移过程是研究器官移植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趋化因子在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认为淋巴细胞的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趋化因子的影响。 目前淋巴细胞向二级淋巴器官的迁移过程已经被逐渐阐明,这是一个多步骤的联级反应,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其中淋巴细胞表面的CCR7与配体CCL19、CCL21的相互作用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结的关键。在二级淋巴器官内部,CCR7与CCL19的作用继续维持淋巴细胞的游走。另外树突状细胞的迁移也受CCR7及配体作用的调控。CCR7基因敲除小鼠(CCR7~(-/-))是由德国的F(?)rster教授于1999年制备成功,CCRT~(-/-)小鼠最大的特征是由于CCR7的缺失,导致淋巴细胞迁移功能的损害,使其向二级淋巴组织归巢的过程受阻。 最初的研究表明,受者的二级淋巴器官在免疫排斥反应中是必需的。Lakkis等的实验发现缺乏二级淋巴器官的aly/aly小鼠无法排斥同种异体的心脏移植物。但是最近Zhou等在另两种淋巴结缺失的LTα~(-/-)和LTβR~(-/)小鼠中却发现,虽然异体心脏与皮肤移植物在这两种受者中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但是却并未达成耐受状态。另外,plt/plt小鼠是缺乏CCR7配体CCL19与CCL21的基因敲除小鼠,其二级淋巴器官也是空虚的。移植结果同样表明,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得以有限延长,但耐受状态却并不存在。上述结果均提示了二级淋巴器官在移植排斥过程中并非必须,但这些研究均是在二级淋巴器官缺失的基因敲除小鼠中进行,尚少见在淋巴细胞迁移受体缺失的受者中进行的研究。如CCR7~(-/-)小鼠,其淋巴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因缺乏CCR7而无法迁移至淋巴结内,仅能在外周组织中循环,其效应与淋巴器官缺失是类似的。 因此,本研究是在CCR7~(-/-)小鼠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移植研究实验,总体而言分为四个方面的探索:一、以CCR7~(-/-)小鼠作为受者,研究淋巴细胞迁移障碍的受者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排斥情况及耐受状态是否达成。二、以CCR7~(-/-)小鼠作为供者,其供者器官内的树突状细胞无法游走迁移到受者的二级淋巴器官,从而在理论上无法递呈供者抗原,以研究这一状态下的器官移植排斥状态。三、以CCR7~(-/-)小鼠分别作供受者,以研究这两种效应结合对移植物存活与排斥反应的影响。四、采用经典的免疫诱导方案研究CCR7的缺失对移植免疫耐受状态的影响。 小肠移植(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SBTx)是治疗不可逆小肠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由于小肠的免疫原性很高,且富含淋巴组织及肠道菌群,可以导致很难控制的排斥反应。与其他的实质性器官移植相比较,临床小肠移植依然未取得满意的结果。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种高效、低毒、高度特异性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小肠移植的排斥反应。 FTY720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其作用是可以促进外周淋巴细胞进入二级淋巴器官,从而导致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减少,起到免疫调节作用。FTY720的药物特性,使促进淋巴细胞迁移的手段应用于免疫耐受的诱导与调节成为可能。共刺激通道阻断剂是广泛使用的免疫耐受手段,其中CD40-CD40L(MR1为抗小鼠CD40L单抗)通道阻断是最为常用与最为有效的方法。在一系列的小鼠移植模型中,MR1联合DST均能有效地诱导免疫耐受,但是在小鼠的SBTx中,小肠移植物的存活均未得到改善。 CD40-CD40L共刺激通道阻断方案诱导免疫耐受的依赖于T淋巴细胞进入到二级淋巴器官。我们在成功建立小鼠小肠移植模型的基础上,试图验证这样的假设:运用FTY720促进T淋巴细胞进入二级淋巴器官,并延长其滞留时间,同时联合CD40-CD40L共刺激通道阻断,以增强诱导小肠移植物免疫耐受的效果。 材料与方法 第一部分:趋化因子受体CCR7缺失对同种异体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 1.实验动物分组:分别以CCR7~(-/-)小鼠作为移植供者或受者,以及CCR7~(-/-)小鼠同时作为供受者进行同种异体移植。 2.小鼠心脏移植采用腹部异位移植方法。 3.小鼠皮肤移植采用背部移植方法。 4.小鼠心脏移植物病理组织学分析包括光镜下HE染色,CD4与CD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5.受者小鼠局部引流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表型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法,通过CD4、CD8、B220染色并计数。 第二部分:FTY720联合共刺激通道阻断抑制小鼠小肠移植的排斥反应 1.实验动物分组:供者小鼠为C3H小鼠(H-2~k),受者小鼠为C57BL/6小鼠(H-2~b)。分为空白对照组,MR1单独治疗组,FTY720单独治疗组,FTY720与MR1联合治疗组。MR1在术后当天给予静脉注射500μg,相同剂量的药物在术后d2、4、7经腹腔注射给药;FTY720每日按1mg/kg剂量灌胃。 2.小鼠小肠移植采用腹部异位移植方法,远端与受者小肠吻合。 3.移植物病理组织学评估采用移植后6d与14d,分别取移植肠HE染色,光镜下观测移植物形态并行移植物排斥评分。 4.小肠移植物各部分淋巴细胞的分离,包括IELs,LPLs,MLNs及PPs,采用胶原酶A消化,EDTA解离及密度梯度离心法。 5.流式细胞分析采用分离获得的淋巴细胞,分别经大鼠抗小鼠CD4、CD8、CD19、CD69、CD25单抗孵育染色,流式细胞仪上机读取结果并分析。 6.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分别由H2-Kb,,CD3,B220单抗孵育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读片并进行图像合成。 结果 第一部分:趋化因子受体CCR7缺失对同种异体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 1.同种异体皮肤及心脏移植物在CCR7~(-/-)小鼠中存活时间延长。 2.移植物的病理学分析发现CCR7~(-/-)小鼠的心脏移植物中浸润的单核细胞明显减少。 3.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CCR7~(-/-)小鼠中移植物局部引流淋巴结的T细胞与B细胞的增殖速度与数量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 4.CCR7~(-/-)供者移植物在野生型受者中的存活时间无明显延长。供受者均为CCR7~(-/-)小鼠,也未达成免疫耐受。 5.小剂量CsA治疗对CCR7~(-/-)小鼠并无协同作用,反而消除了后者心脏移植排斥的延缓作用。 6.CCR7~(-/-)小鼠行脾切除对移植物无保护作用。 7.经典的耐受诱导方案CD40-CD40L通道阻断联合DST在CCR7~(-/-)小鼠中无法诱导心脏移植物免疫耐受。 第二部分:FTY720联合共刺激通道阻断抑制小鼠小肠移植的排斥反应 1.小鼠小肠移植模型成功建立,手术成功率90%以上。 2.FTY720与MR1联合治疗对小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FTY720与MR1的单独治疗均无效果。 3.FTY720与MR1联合治疗显著减少受者外周淋巴细胞数量。 4.FTY720减少移植物MLNs和PPs中受者CD4~+淋巴细胞的数量,但不影响CD8~+淋巴细胞。 5.FTY720和MR1联合治疗明显抑制CD8~+淋巴细胞在移植物LPLs中的浸润。 6.FTY720和MR1联合治疗抑制移植物内宿主淋巴细胞的活性,CD44阳性细胞明显减少。 7.FTY720抑制小鼠小肠移植物内的CD11b~+Gr1~+单核细胞的浸润。 结论 1、同种异体移植物在CCR7缺失的受者中存活时间延长,仍可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经典的免疫耐受方案无法在CCR7缺失的小鼠中诱导移植耐受。 2、FTY720联合CD40-CDC0L共刺激通道阻断可以有效抑制小鼠小肠同种异体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受者淋巴细胞向移植物浸润并抑制其激活,尤其减少受者CD8~+淋巴细胞向移植物固有层的浸润。
【图文】:

受者,T淋巴细胞,内相,互作用


川10二.一.…‘-.灯.姻日豪扣z一‘.、二,,叹..…从。g吐;.矛‘·言::’:,i.,八‘ti切 atedTeells图1(l)在ccR7一人小鼠中,受者T淋巴细胞无法进入二级淋巴器官,因此无法与供者的Dc在淋巴结内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移植杭原的提呈.(2)在ccR7不的供者器官中,供者Dc迁移功能受领,因此无法进入受者二级淋巴器官,可能影响移植抗原的提呈。(l)与(2)在供受者均为ccR7一J.鼠时,供者Dc与受者T淋巴细胞均不能进入二级淋巴器官,因此可能进一步影响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与分组C3H小鼠(H一Zk)

受者,无差异,野生型,受体


ccRv-/一受者的心脏移植物内cD4+与cDS十阳性淋巴细少于野生型受体,但移植后6d,上述细胞的浸润情况无差异。(*CCR7一小鼠皮肤移植物局部引流淋巴结内的细胞增殖反应为了进一步明确在CCR7子小鼠中皮肤移植物排斥减缓的机制,我们移植物局部引流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在CCR7一小鼠的植C3H的皮肤后4d与7d,我们获取其局部引流淋巴结进行流式细胞表明ccR7一小鼠中局部的T细胞与B细胞的增殖速度与数量明显小但淋巴细胞激活标记CD25并未有显著变化。在野生型小鼠,甚至肤移植也可激发局部淋巴结内细胞的快速增殖,而CCR7一人小鼠中,细胞扩增数量明显减少,与排斥减缓现象一致。见图6。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雄飞;董家鸿;明长生;王春生;吴军;王殿珍;;2005年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纪要(二)[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年06期

2 孙搏;彭志海;刘皋林;;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8年20期

3 王玉华;;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新进展[J];首都医药;2006年14期

4 娄金丽;闫丽;李宁;;生物发光法检测CD4~+T细胞内ATP的意义及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0年06期

5 程颖;刘永锋;;浅谈器官移植实验研究的发展[J];器官移植;2010年03期

6 朱玉珍;张爱诚;;器官移植后的抗自身红细胞抗体[J];中国输血杂志;1989年01期

7 郑法雷;;器官移植免疫抑制药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情报;1991年08期

8 梁竹;何晖;刘召平;;我院2000~2004年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剂利用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06年01期

9 王战;;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及进展[J];中国医刊;2006年10期

10 吴广延;;器官移植与免疫耐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素霞;李小丽;郑晓燕;阴峧宏;;器官移植术后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治[A];“2008灾害创伤与急救新进展”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08年

2 阎石;;器官移植与输血治疗[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任汉云;;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A];中国科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2008血液肿瘤论坛会议会编[C];2008年

4 黎晓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器官移植的应用及展望[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黎介寿;;小肠移植的现状及展望[A];2005年浙江省器官移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陶君;;器官移植受者人巨细胞病毒糖蛋白H基因型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贾红伟;吕爱平;赵宁;;宣发膜原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DA大鼠黏膜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A];中国当代新医药论丛[C];2004年

8 康乐;姚东璧;胡庭俊;曾芸;韦英益;李跃华;;天门冬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A];纪念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成立3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九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彭承宏;程东峰;周光文;杨卫平;雷若庆;金晓龙;陈琳;张圣道;李宏为;;胰腺实体假乳头肿瘤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王海雁;王丹丹;周叶红;双少敏;;荧光法分析低剂量penicillin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乐;器官移植走向规范化[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王迪 编译;器官移植政策新考验[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美联社 吴汉兴 译;器官移植用猪第二代诞生[N];北京科技报;2010年

4 朱同玉 王宣传;破解器官移植的免疫难题[N];健康报;2010年

5 资深记者 陈青;器官移植面临巨大供体缺口[N];文汇报;2009年

6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林瑜 整理;生命尽头捐出器官把爱留下[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专家:北京大学移植中心主任 朱继业 记者 鲍妍;器官移植会传染疾病吗?[N];北京科技报;2011年

8 本报驻巴西记者 张新生;你的奉献 我的生命[N];科技日报;2008年

9 记者 张新生;巴西器官捐赠者增长迅速[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侯锦阳 本报通讯员 张梅菁;器官移植,医院管理有漏洞[N];南京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忠梅;抗M_2胆碱能受体抗体致心肌损伤作用及其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冬雪;炎性股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研究及T淋巴细胞致病机制的初步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严盛;淋巴细胞迁移对移植免疫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秦岭;RS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致Th细胞亚群漂移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包慧君;中华鳖肠道、脾脏和脑垂体的主要功能细胞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赵豫波;含ITIM模体的抑制性受体在器官移植免疫调节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7 康印东;SAHA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8 温晓飞;沉默淋巴细胞cbl-b基因对鼠前列腺癌RM-1细胞体外杀伤作用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9 夏纪筑;HIFU治疗后活化的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的特异性表达及其抗肿瘤效应[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10 杨勇;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肾脏移植受者的临床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彦;器官移植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晓惠;我国器官移植中供体的法律保护[D];安徽大学;2005年

3 路佳;脑死亡与器官移植法律探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万波;器官移植与刑事犯罪的法律关系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石海英;我国器官移植相关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李红松;器官移植的法律问题及立法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王洋;器官买卖所涉及刑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军;我国供体器官短缺的伦理困境及其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文杰;人体器官移植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濮赞忠;论活体器官移植的民法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4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44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e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