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马尔尼菲青霉株间形态学、酶学差异与致病机制关系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2 23:33
【摘要】: 目的:①印证4株马尔尼菲青霉菌株中存在稳定的形态学差异。②检测4株马尔尼菲青霉胞外总蛋白酶活性,研究其差异及影响因素。③检测4株马尔尼菲青霉胞外酶种类,研究其差异及影响因素。④研究马尔尼菲青霉株间形态学特征和胞外酶活性特征之间的联系,探讨它们与马尔尼菲青霉致病机制的关系。 方法:将4株已证实存在形态学差异的马尔尼菲青霉MM株、MY株、P株、A株分别接种到沙氏琼脂培养基(SDA),分别在25℃和37℃培养,观察株间菌落、镜下的形态学差异;将4株菌分别同批接种到pH值为4.0的沙氏液体培养基、牛血红蛋白-酵母碳基(Hb-YCB)液体培养基和牛血清白蛋白-酵母碳基(BSA-YCB)液体培养基。在37℃诱导培养9天,然后离心抽滤获得滤过上清液,在pH7.4反应体系中测定滤过上清液的总蛋白酶活性,比较株间胞外总蛋白酶活性的差异及不同培养基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分别测定4株菌的滤过上清液和生理盐水菌悬液所含酶的种类,比较株间胞外酶种类的差异及菌悬液和上清液所含酶种类的差异。 结果:①MM株与P株形态学特征一致,与文献中对PM形态学特征的描述一致。MY株成熟菌落在25℃的菌落为扁平膜样,镜下菌丝较细,内含大量颗粒,易见大量短菌丝,37℃镜下菌体可形成完全酵母样形态。A株25℃的成熟菌落表面为白色绒状菌丝,产少量红色色素,色素在培养基中渗透性低。②在本实验设计的技术路线中,在培养温度是37℃,蛋白酶测定反应体系为pH7.4时,在三种液体培养基,MY株的滤过上清液总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3株菌(P<0.01)。③通过对19种酶的定性分析,,4株马尔尼菲青霉胞外酶种类构成相似;4株菌均含有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磷酸水解酶和β-葡萄糖甙酶等10种酶。均不含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类脂酶等9种酶。各株菌悬液中酶种类多于或等于相应培养上清液中的酶的种类。 结论:①从形态学上可鉴定MM株为P株在动物体内传代产生的同一性质菌株,真菌学特征与文献描述一致。MY株为P株在动物体内传代产生的突变菌株。②A株形态学特殊,可能为PM种内突变菌株或亚种可通过测定G+C mol%进一步确定。③MY株为高蛋白酶活性突变株,胞外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株菌。④通过对19种酶的定性分析,4株菌所含胞外酶种类无明显差异。⑤MY株在双相性变化中偏酵母型的改变,蛋白酶活性高表达的特征与生长速度实验正相关,提示胞外蛋白酶在马尔尼菲青霉的组织侵袭性和致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大作用。MY株可能为高致病力PM株。
【图文】:

帚状枝,临床医学,学位论文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硕十学位论文豢O一翻卜、t、.口/了、悦气图1飞_砂25℃SDA培养14d,MM株见长的直立分生抱子梗,帚状枝 (x400倍)姿,、之全六-并.、、

本文编号:2551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51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4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