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9-11-20 21:59
【摘要】:背景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指椎间盘突出位于腰椎间孔或椎间孔以外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以来其命名并不统一,也被分别称为超外侧型、远外侧型、椎间孔内型及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被大多数学者统称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往因诊断技术有限,文献报道不多。随着CT、MRI的普及应用,此病报道逐年增多,一般认为发病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占9.9%较符合实际,且好发于中老年人。目前多倾向于手术治疗,尽管手术方法各不相同,但均为经不同径路到达椎间孔区域后摘除破裂游离的髓核组织。多年来传统的手术方式均为采用后路半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术。虽然该术式能充分暴露椎间孔内或外突出的椎间盘,但一侧关节突的破坏却带来或加重腰椎的不稳定性,导致或加重患者术后的腰骶部疼痛,目前对于椎间孔偏内侧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者首选此入路。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多数学者倡导采用后外侧腰椎管外经横突间入路来处理,此入路主要包括:①旁正中入路,后正中旁开2.5~3cm切口经肌间隙到达椎板侧方及关节突外侧;②后外侧入路,后正中旁开5cm沿骶棘肌外侧缘进入至椎板侧方及关节突外侧;③后正中入路,后正中线切口向外侧牵开骶棘肌经椎板侧方入路。由于椎间孔区域为一狭小区域,主要分布有腰神经前支及其相应的血管组织,关于其解剖方面研究较多,,但通过横突间入路如何顺利安全到达椎间孔区域的临床应用解剖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用后正中入路经椎板侧方治疗
【图文】:

横突间韧带,箭头


图1一1横突间韧带分布(箭头示)F19.1一1Distributionofintertrnasverseligament(arrowsindieate)图1一2横突间韧带背侧恒定的血管分支(箭头示)Fig.l一2BarnehorfmlumbararteyrPermanentlyloeatesinthePost一latearlintertrnasverseligament(arrowsindieate)

横突间韧带,背侧,箭头,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图1一1横突间韧带分布(箭头示)F19.1一1Distributionofintertrnasverseligament(arrowsindieate)图1一2横突间韧带背侧恒定的血管分支(箭头示)Fig.l一2BarnehorfmlumbararteyrPermanentlyloeatesinthePost一latearlintertrnasverseligament(arrowsindieate)
【学位授予单位】: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687.3;R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清,侯宗亮,康建平;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的CT诊断[J];颈腰痛杂志;1998年02期

2 郭昭庆,陈仲强,党耕町,张风山;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9年06期

3 钱宇,范顺武,方向前,胡月正,顾传龙;下腰椎椎间孔形态与椎间盘高度丢失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3年09期

4 李明全,袁志,陈拱诒;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骨科杂志;1995年04期

5 陈亮,唐天驷,杨惠林,翁文杰,朱亚文;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解剖和手术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2年10期

6 陈仲强,党耕町,周方,齐强,张光武;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外科杂志;1995年05期

7 陈仲强,党耕町;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型及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1997年04期

8 张效三,关家文,牛其昌,刘禄明;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型与手术方法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年04期

9 刘斌,任淑新,李晓东;经峡部外缘入路行椎间孔或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年06期

10 汤逊,周中英,翁龙江,林月秋,阮默,李主一,黄云江,潘险峰;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563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63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f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