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浙江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cagA-vacA优势基因型及不同基因型菌株混合感染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21 16:05
【摘要】: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MALT淋巴瘤的病原体,也与胃癌发病密切相关。人群中几乎有一半终身感染Hp,但只有部分感染者发展为明显的临床疾病,其中部分原因可能与Hp的致病力不同有关。 Hp空泡毒素基因(vacuolating cytotoxin gene A,vacA)的产物(VacA)能使上皮细胞产生空泡变性;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的产物(CagA)被Hp排泌入胃上皮细胞后会导致细胞骨架的重排,刺激胃上皮细胞产生炎细胞因子IL-8等,两者均为该菌重要的致病因子。 所有Hp菌株均含vacA基因,但只有50%左右菌株发现有空泡毒活性,而空泡毒活性与vacA基因型有关。一般认为,vacA基因含有信号区(s区)和中间区(m区)两个主要的可变区,s区存在s1a、s1b或s2亚型,而m区存在m1或m2亚型,s1/m1型毒素活性最强,s1/m2型毒素活性中等或偏弱,s2/m2型毒素活性极弱或无,进一步的研究也已发现了一些别的s区和m区亚型变异体(s1c、m1a、m1b、m1b-m2等)。 欧美国家分离的Hp菌株中约60~70%具有cagA基因,并发现感染cagA阳性和/或vacA s1/m1型菌株可能更易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韩国、日本 浙江人学顾1一学位论义 中又流多 等部分亚洲国家分离的Hp菌株中90%以上携带cagA基因,主要的vacA 基因型也有别于欧美国家,而且不同cagA基因状态和/或vacA基因型的菌 株在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病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cagA和 vacA均为单拷贝基因,同一 HP菌株只有携带或不携带 cagA 基因两种情况,vacA的s区或m区各亚型不可能同时出现于同一Hp菌株 中,因而多种cagA携带状态和/或vacA亚型的存在表明其来源于不同Hp 菌株。近年国外文献己有报道,同一病人可感染多株不同cagA状态和/或 vacA基因型的Hp,且此类混合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国内 类似研究几乎没有。 因此,了解浙江地区患者单株式多株Hp感染、不同cagA状态和/或vacA 基因型的Hp菌株在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中的分布,对于明确本地区Hp 的致病机制、流行特点、感染来源等均有一定意义。 目的:了解浙江地区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分离的 Hp临床菌株的 cagA基因状态和 vacA基因型(agA个acA优势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以及是否 存在不同基因型多株Hp混合感染现象。分析cagA基因和/或vacA基因 型、不同基因型Hp混合感染与胃病的关系。 方法:选择胃窦、胃体双份活检标本均培养出Hp的42例慢性胃炎(CG) 和 36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分离的 156份 Hp菌株 cagA基因、vacA基因的信号区*)和中间区 (m)亚型,分析 Hp基因型及多株Hp混合感染在 CG和 PU中的分布。 部分优势基因型的扩增产物TA克隆后进行核苦酸序列测定。 结果:96.2%的分离自病人胃窦标本的 Hp菌株 (7厂8)cagA阳性, 97.4%的十应胃体标本中分离的Hp菌株(76/78)为cagA阳性,有1例(1.3%) 患者胃窦、胃体存在cagA状态不一的两株Hp混合感染。78例患者胃窦标 本分离的Hp菌株vacA基因分型中,sla/ml、slajmZ、sla/mlb、Sla/mlb-SZ 4种 vacA基因型菌株所占比例分另为 6.40(5/78)、55.lO(43/78)、26.9o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又视要 (ZI/78)和 1.3O(l/78),混合感染率为3.80(3/78)。而相应的胃体标本 中,前述四种vacA基因型菌株所占比例依次为6.4%(5/78)、53.8%(42/78)、 25石%(20/78)和 3.8%(/78),混合感染率为 5.l%(4/78)。cagA十一slajmZ 和 cagA”-sla/mlb在胃窦标本分离的 Hp菌株中占引.3%(40/78)和 26.9% 门1/78),而在相应的胃体标本来源的菌株中占5二.6%(41/78)和25.6% u0门8人少数Hp菌株vacA基因的 s区和 m区不能分型,未发现sib、sZ 和 mla型。综合分离自胃窦、胃体标本的 Hp菌株基因型分析结果,20.5% ( 6厂8)患者标本中检出不同基因型的多株 Hp菌株,同一胃内多部位采 样比单部位采样者有更高的混合感染检出率。Hp cagA基因、vacA基因型、 cagA八acA基因组合及不同基因型菌株混合感染在CG和 PU中的分布差异 均无显著性0>0刀5人6株sla型Hp菌株的s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sla型 60 90株核着酸序列同源性为 93,15-94.86%,4株 mZ型 Hp菌株的 m区扩 增产物与报道的mZ型87-203株核着酸序列之间同源性为93.63~97石1%。 结论:cagA\sl a/mZ是浙江地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中最主要的 HP 菌株的优势基因型,其次为 cagA\sl a/m fo,部分菌株 vacA sla型和 mZ型 扩增片段的核着酸序列与国外文献报道参考菌株的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 部分患者可同时感染不同C明A携带状态和/或不同VSCA基因型的多株Hp。 但cagA携带状态、各种vacA基因型、不同基因型混合感染的Hp菌株, 在 CG和 PU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图文】:

示意图,幽门螺杆菌,示意图,菌株


cagA)编码的CagA蛋白为该菌重要的致病因子18一川。vaeA基因为全长约3864一38ssbp的单拷贝基因l‘2一,3],含有信号区(S区)和中间区(m区)两个主要的可变区(基因结构见图1)。vacA基因编码的空泡毒素能使上皮细胞产生空泡变性。vacA基因存在于所有Hp菌株中l‘2一,“l,但只有约50%菌株表达vacA蛋白[”],其表达产量也有差异,这与vacA基因型的不同有关l8]。Aiherton等发现不同Hp菌株vacA基因序列差异主要位于S区和m区,并发现s区可分为sla、Slb和s2,m区可分为ml和mZ,如此vaeA基因可形成51a/ml、51ajmZ、5lb/ml、5lb/m2、52/mZ多个基因型[81,自然发生的SZzmx也已发现[

形态图,革兰氏染色,哥伦比亚,形态


在微需氧环境下(气体成分为85%NZ、10%CO:和5%02)培养3一5天后,平板上菌落大小适中,,刮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形态典型(如弯曲状、海鸥状等),见图4。刮取生长良好的Hp混悬于含30%灭菌甘油布氏肉汤的Eppendorf管内,保存于一70’C冰箱中,6个月后复苏成功率达85%以上。~25~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378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冠庭;;幽门螺杆菌产毒菌株CagA、VacA与慢性胃病关系的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唐福康;胡光宏;杨春波;;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血清CagA、VacA及胃窦粘膜内PCNA、凋亡细胞表达的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柯晓;林国清;傅肖岩;王文荣;黄恒青;杨春波;;Hp感染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HSP60及VacA、CagA的相关性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4 何瑶;胡品津;何兴祥;曾志荣;陈为;彭晓忠;;幽门螺杆菌cagA、vacA基因及其临床意义[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5 金胜航;曹寒沁;;幽门螺杆菌CagA通过上调p27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金胜航;曹寒沁;;幽门螺杆菌CagA通过上调p27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陶然;方平楚;叶少菁;姜云水;邢美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功能的体外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宋鑫;;幽门螺杆菌Cag A对AGS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何兴祥;胡品津;何瑶;吴捷莉;陈为;;不同幽门螺杆菌培养滤液对胃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10 陈海潮;单平囡;金月美;徐秀枝;许德顺;;绍兴地区城乡居民幽门螺杆菌抗体谱检测分析[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胃炎胃溃疡发病机理研究获新发现[N];光明日报;2005年

2 ;儿童Hp感染如何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日本科学家找到引发胃癌的元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本文由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幽门螺杆菌竟是“两面派”[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靖九江;我国胃癌高发现场研究取得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新;胃癌发生幽门菌是元凶[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亚玲;幽门螺杆菌的基因多态性和适应性定植的微进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2 周建嫦;我国幽门螺杆菌cagA/CagA分布、多态性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3 王海滨;我国幽门螺杆菌cagPAI序列特征分析及致炎机制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4 郭晓临;cagA~+ Hp菌株在胃癌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1年

5 杜奕奇;幽门螺杆菌VacA毒素的纯化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6 黄增荣;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与线粒体腺嘌呤核苷酸转移酶相互作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叶桂安;幽门螺杆菌vacA多态性及~(14)C-尿素呼气试验对小鼠模型评价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8 邵世和;硒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乔文;西安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特征、cagA及vacA基因分型和药敏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9年

10 丁红雷;幽门螺杆菌CagT及CagM蛋白的生物学性质及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凤娟;幽门螺杆菌vacA与cagA及胃癌的关系[D];青岛大学;2010年

2 马小丽;幽门螺杆菌CagA和VacA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抗原性检测[D];郑州大学;2011年

3 尤建飞;浙江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中cagA、vacA、iceA基因的分布及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4 陈学军;浙江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cagA-vacA优势基因型及不同基因型菌株混合感染的调查[D];浙江大学;2003年

5 周颖;上海地区部分儿童幽门螺杆菌cagA、vacA、iceA基因型别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杨卓;线粒体途径在幽门螺杆菌VacA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南华大学;2010年

7 陈晶;浙江地区幽门螺杆菌hrgA基因及优势基因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竞秋;兰州地区上胃肠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致病因子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陈玉林;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对GES-1细胞Cx32、Cx43表达及GJIC功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闫书婷;兰州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状况及基因分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3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93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a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