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基于TDI-FP技术的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系统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23 09:38
【摘要】: TDI-FP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技术,它采用荧光偏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FP)为检测手段,是在TDI(Template-directed Dye-terminator Incorporation)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成。TDI-FP技术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操作简便,可以实现SNP的自动化和高通量分析。 为了推广TDI-FP技术在我国SNP基础研究和临床疾病相关SNP或者点突变的检测中的应用,该课题利用TDI-FP技术建立了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系统,并对HBV YMDD基序拉米夫定(LAM)耐药相关点突变进行检测来验正系统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通过YMDD基序定点诱变质粒对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系统的PCR反应体系和PCR产物消化时间进行优化。该系统的PCR反应体系为: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体积50pl,其中包括10x反应缓冲液5叶二5**。卜L吨CI二3卜1、二.5卜*。1/L ****2.*1、25卜*。儿引物* 和n各0.印I、hq**A聚合酶(SU/pl)O.5“ DNA 模板 … 和 ddHZO 37yi,使得 PCR 反应产物的浓度在 1.18ng/卜l一7刀sng/卜1范困内。为了保证把 5卜IPCR产物中乘u余 dNTPs牙口弓物 完全消化,最终确定至少于 3 7 C孵育 1刀h。 利用该系统对35例PCR阳性的HBV感染者血清进行检测,发现YMDD 野生型26例、YVDD突变型2例、YVDD/YMDD突变混合型二例、YIDD 突变型二例,YIDD/YMDD突变馄合型 1例,其中有两例在 74位 G,。;+T 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经测序证明,其发生了C741突变型(YIDD)。把PCR产 物与 pGEM丁 Easy载体重组进行测序结果与高通量单核昔酸多态性分析系统 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特异性为 100%。山于该系统的敏感性与 PCR反应体系 的敏感性直接相关,所以其敏感性为 92.l%。 山于TDI-FP技术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操作简便,,可以实 现自动化和高通量检测,因此其在研究病原微生物基因突变、人类基回组单 核昔酸多态性、药物基因组学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高通量单核昔酸多态性分析系统对检测结果的自动化分析,我们 以 Exel作表为依托,用 Visual Basic语言编写软件代码,开发了 HBV DNA 突变高通量单核昔酸多态性分析系统检测软件。该软件主要针对HBV基因组 四个开放读码框的主要点突变进行进行半自动化基因型分析,检测者可以根 据样品的mP值和在散点图中分布,来分析其突变类型。该软件的设计为以 后开发适用于人类单核昔酸多态性完全自动化分析研究软件“ SNP Scorer”打 下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3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胜军;熊刚;郭洪;杨超;白云;;凝血栓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J];重庆医学;2011年19期

2 陈李芳;谭利明;肖志杰;聂赛;谢湘竹;韩漫夫;;肝脂酶基因-250G/A多态性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年08期

3 秦倩;黄菲;张丽君;张好勤;崔婧;汤华阳;崔勇;王培光;朱坤举;唐先发;左先波;孙良丹;杨森;张学军;;SERPINB8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表型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4 张凤春;徐迎春;王红霞;唐雷;马越;;雌激素受体基因ESR1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J];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09期

5 黄菲;秦倩;裴小平;吕咏梅;朱坤举;范星;王再兴;孙良丹;崔勇;杨森;张学军;;单核苷酸多态性(rs1913517和rs463426)与汉族人系统性红斑狼疮表型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6 祖菲娅·艾力;再努尔·阿布都热衣木;拉莱·苏祖克;武爽;;喀什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HPV16型感染及其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7 李冰;李雪飞;周彩存;;DNA修复基因MMS1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J];肿瘤;2011年08期

8 唐珊珊;虞伟慧;胡承;张蓉;王从容;包玉倩;贾伟平;;2型糖尿病患者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多态性与瑞格列奈及罗格列酮疗效的关系[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年06期

9 康海珍;;免疫抑制剂寡聚脱氧核苷酸(ODN)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8期

10 韩越;梁军;吕红英;姚如永;姜韬;周非;贾晓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RCC1 X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化疗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晓翠;邱阳;黄力新;林克椿;聂松青;;红外光谱、荧光偏振研究海藻糖对POPE脂质体Lα→H_Ⅱ相变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2 殷明;王近中;辛佩珠;薛建华;赵可明;项光强;;乙醇对大鼠红细胞膜荧光偏振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刘小蓉;章悦;李冉;刘义;;荧光偏振法测定线粒体膜的流动性[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宋镇星;;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的个体差异[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张维莉;张殿勇;吴玉梅;戴兵;汤兵;叶朝阳;梅长林;;上海市汉族PKD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易萍;李力;郑秀惠;郭建新;陈竹钦;赵艳;周元国;;PCR/LDR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母体血浆中胎儿DNA单核苷酸差异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俊芬;李俊;董川;;盐酸巴马汀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史文颖;卫敏;陆军;段雪;;对硝基苯甲酸在Zn-Al-LDHs层间取向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张浩;;TSSK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男性原发不育的关联研究[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柏蒙蒙;何晓波;侯勇刚;孙泰雷;吴明明;孙金海;;红褐色貉MC1R基因的序列分析[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军光;核苷酸国产化取得重要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黎墨;高纯度单核苷酸新工艺通过鉴定[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记者 刘云涛;我国首次利用荧光偏振技术筛选新药[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林中文 陈安生 雪飞 映红 陈文家 李为;为生命而呼唤[N];福建科技报;2000年

5 ;神奇的核酸[N];河北日报;2003年

6 辛铭;兰州化物所三成果获甘肃科技奖[N];中国化工报;2008年

7 ;生命从核酸开始 生命因核酸改变[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记者 姜岩 谢培 林小春;生命科学的又一次进军[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记者 白毅;中国人群IGF2BP2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关联[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李丹;5-HT家族中5-HT2亚家族研究 Serotonin 5-HT2 Receptors:Molecular and Genomic Diversity[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贯廷;基于TDI-FP技术的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系统的建立和初步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2 晏宁;GABBR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癫痫及难治性癫痫关联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3 王国超;金属锗化合物与天然DNA及单核苷酸相互作用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4 张克兰;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蔡月明;纤维蛋白原Bβ启动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关联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6 刘雪松;有机晶体荧光检测和荧光光谱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中灿;HPV分型及恶变相关点突变TDI-FP检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8 王春婷;APOA5基因SNP3、4、5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9 于冬菊;玉米抗病相关基因的分离及定位[D];新疆农业大学;2003年

10 郭贺;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0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96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96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c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