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P1黏附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图文】:
体DNA为模板进行扩增,扩增的p1’基因长度为894bp,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与预期长度一致,扩增浓度和特异性好。结果见图1。图1 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Fig.1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of PCR products1:DNA Marker DL2000;2.bland control;3:PCR prod-uct ofMpp1 gene2·2 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以重组质粒为模板,PCR可扩增出单一条带,片段长度与预期长度一致。重组质粒用EcoRI酶、XhoI酶进行双酶切产生了4.9 kb和0.9 kb两个片段。用EcoRI单酶切产生一条5.8 kb片段。结果见图2。图2 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Fig.2 Ident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plasmid by restrictionenzyme digestion1:DNA Marker DL2000;2:pGEX-6P-1 plasmid;3:pGEX-6P-1 digested byEcoRⅠ; 4: pGEX-6P-1 di-gested byEcoRⅠandXhoⅠ;5:recombined plasmid;6:recombined plasmid digested byEcoRⅠ;7:recom-bined plasmid digested byEcoRⅠandXhoⅠ;8:λ-HindⅢdigest; 9:p1gene fragment amplificed byPCR4712005, 21 (6)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为99.32%~100%。2·4 重组蛋白表达和活性检测 从SDS-PAGE结果(图3-A)可见诱导表达的样品在Mr大约59kDa处有明显条带。免疫印记杂交结果显示(图3-B),兔多价抗血清与过柱纯化的重组蛋白在59kDa处形成了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条带,空白对照没有,说明该重组蛋白可被兔抗MP多价抗体识别,其含有P1黏附因子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图3 GST-P1 Western Blotting分析(箭头所示为表达带)Fig.3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of GST-P1A.SDS-PAGE 1:protein marker;2:bland control;3,4:purified fusion protein;B.Western Blottig3 讨 论有研究表明,P1黏附蛋白与黏附相关蛋白P30和40、90kDa的膜蛋白串联在一起,是Mp有效黏附于宿主细胞所必需的〔1〕。已报道在P1黏附蛋白C末端含有高免疫区及与黏附有关的D2区〔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奇明,尹本义,海镇环,郑智远,,郭思健;成人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2 左庭婷;端青;;肺炎支原体表面黏附蛋白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6年03期
3 刘建,彭东信,刘晓晴,朱朝霞,车东媛,赵时宇;肺炎支原体感染大鼠肺组织中PDGF-BB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1年01期
4 王桂珍,董占双,刘中顺,李保强;沈阳地区肺炎支原体分离株P1蛋白基因限制性酶切图谱分型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辛德莉,李贵,张继红,孟雁,刘艳,蒋观成,张永蓉,刘增华,马跃文,蔡有余,张小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PCR技术在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1993年Z2期
6 任桂珍,孔繁荣,张耕耘,曹玉璞,张佳杰,朱学骏,陈受宜;肺炎支原体国际标准株与北京地方株RAPD基因指纹图谱的比较[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5年01期
7 周莉;杨春;;肺炎支原体P1蛋白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4年02期
8 刘晓红,辛德莉,侯安存,魏田力,叶慧初,李靖,张长淮,陈光勇;小鼠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的建立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方法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4年09期
9 梁东,贾飞勇,傅文永;肺炎支原体P_1蛋白和疫苗的研究进展[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10 柳卫凰;刘先洲;董碧麟;汤纪路;饶邦忠;;肺炎支原体诱导A549细胞胞内TLR2的表达[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辛德莉;韩旭;李靖;魏田力;陈小庚;侯安存;糜祖煌;秦玲;;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王静;赵冰;蔡林涛;骆丹;顾宁;陆祖宏;;原子力显微镜在生殖支原体研究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STM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苑鑫;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芝娜;肺炎支原体P1黏附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2 王栋;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P1羧基末端的克隆表达及检测[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朱泽荣;维生素C对肺炎支原体膜脂蛋白诱导mICAM-1表达的调节[D];武汉大学;2005年
4 董碧麟;肺炎支原体膜脂蛋白诱导mICAM-1表达上调的机制的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丰达星;河南省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6 周莉;肺炎支原体P30粘附素基因的原核表达和初步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7 陈列松;肺炎支原体Ohr样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8 卢可欣;肺炎支原体多抗原表位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李粼波;生殖支原体P32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对HeLa细胞的黏附作用[D];南华大学;2006年
10 毛华伟;人偏肺病毒分离、融合蛋白表达及主要蛋白的免疫信息学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3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61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