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发布时间:2020-04-10 07:55
【摘要】:目的 :纯化和鉴定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方法 :用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 ,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印迹法鉴定抗原性。结果 :获得的两种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达到电泳纯 :p38蛋白和 p2 8蛋白。经SDS PAGE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 38.1 kDa和 2 8.1 kDa ,Lowry法测定其含量分别为 0 .5 82mg/ml和 1.34 5mg/ml。酶联免疫法和免疫印迹法显示p38和 p2 8都能和小鼠抗白念珠菌血清反应。结论 :初步证实 p38和p2 8为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 ,初步建立了分离纯化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光平,张雅萍,袁建成,肖光夏;蜗牛酶消化白念珠菌细胞壁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颖,曾仕廉,邓传军,孙立,宋德贵;绞股蓝皂甙的提纯及性质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2 潘王番,沈淑瑜,丁在富,吕飒音,陈瑞娟,潘克浩;关于被孢霉产γ-亚麻酸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3 刘银星,范冬梅,熊冬生,许元富,邵晓枫,许元生,彭晖,杨铭,秦岚,朱祯平,杨纯正;单价抗CD20抗体诱导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的凋亡[J];癌症;2003年12期

4 章骥,赵永芳;蚯蚓纤溶酶的纯化及稳定性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9年04期

5 邹国林,翟颐华,杨雄,桂兴芬;韭菜叶绿体超氧化物歧化酶纯化及性质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8年02期

6 缪月秋;梅秋红;顾龚平;沈奇;陆长梅;吴国荣;;胡芦巴中性杂多糖酶解工艺优化及其产物对青春双歧杆菌增殖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袁刚,杨安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微团化及其免疫刺激复合物抗原的理化特性和免疫原性[J];病毒学报;1992年01期

8 薛俊增;患“抖抖病”中华绒螯蟹可溶性蛋白质和同工酶分析[J];动物学杂志;2002年02期

9 李华,俞建昆,洪超,龙润乡,翟友刚,徐琼芳,崔萍芳,丁雪凤,谢忠平;残余牛血清蛋白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5年02期

10 汪涛,吕慎诚;FⅧ生产工艺中S/D病毒灭活法的初步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新;王璋;;水酶法提取玉米胚芽油和纳滤技术回收蛋白质[A];2005'北京国际油脂研讨会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14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国华;四种根茎类食物活性多糖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2 韩凤娟;海马生髓丸对妇科恶性肿瘤减毒增效、抗肿瘤免疫机理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潘锋;秸秆微生物共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4 吕慧平;蝶蛹金小锋卵巢发育和卵黄发生的影响因子及其作用[D];浙江大学;2002年

5 董玉莲;一种海产小杂鱼酶解物生理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与表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年

6 何东初;地甘口服液对小鼠受辐射和化学损伤致白细胞减少症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2年

7 杨玲;抗纤软肝颗粒影响肝星状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2年

8 沈曦;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在肝癌中的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勇;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特异性IgE抗体相关抗原和表位的筛选与鉴定[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10 马怡;异亚丙基莽草酸对内皮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伟正;固相包被用二抗的研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0年

2 樊景凤;鸭肝炎病毒免疫种鸭抗体消长规律及其雏鸭母源抗体变化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3 陈建锋;供者凋亡细胞预输注诱导同种器官移植免疫抑制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4 郑丙莲;粉纹夜蛾BTI-Tn-5B1细胞对苏云金芽孢杆菌cryIA(c)毒素的抗性选择及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巨星;中国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复制与宿主细胞核骨架相互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吴琼;昆虫抗病毒活性物质的诱导及其鉴定[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亚丽;有机磷农药高效降解菌株的分离及其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1年

8 黄孝天;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的分离纯化及鉴定[D];江西医学院;2001年

9 李忠琴;卡那霉素A、B组分分离纯化新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10 杨正茂;低聚果糖生产相关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兴;侯天文;白云;李玮;陈晶;郭晓丽;刘艳丽;;住院患者念珠菌菌尿的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秦晓峰;吴建华;黄懿;张丽娟;姜远英;顾军;;微量稀释法测定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MIC值及两种药敏试验的比较[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徐永豪;李春阳;;都柏林念珠菌的鉴定及与白念珠菌3种表型鉴别方法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黄静;张天托;朱家馨;刘慧;周宇麒;谈淑卿;;60株下呼吸道分离白念珠菌基因分型、药敏试验和临床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杨继君;陈兴平;;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不同时期对氟康唑敏感性的初步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6 王仕钦;李芳秋;史利宁;孔小祥;陆静芬;曹王丽;;白念珠菌烯醇化酶免疫优势肽段的重组表达与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于晓虹;杨国玲;刘晓明;王华;;氟康唑与特比萘芬联合抗白念珠菌的体外药敏实验[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8 石婧;张宏;乔建军;李克俭;;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体外药物敏感性差异的比较[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郭强;王英;侯强;张丽娟;顾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念珠菌方法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温海;朱红梅;陈裕充;廖万清;邵经政;张玉麟;徐红;赵瑾;仇云;;1975-2000年间上海地区病原真菌的动态变化研究——45303份临床标本的真菌学分析[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英;白念珠菌磷脂酶与对氟康唑耐药关系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梁晓博;白念珠菌敏感株对氟康唑产生适应性突变耐药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白念珠菌中耐药相关代谢物的比较代谢组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2 张石群;白念珠菌耐药相关蛋白Rta2p生物活性位点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3 王君;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及药敏分析[D];青岛大学;2004年

4 张丽娟;分离自AIDS患者的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株中Erg11基因表达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乔建军;白念珠菌氟康唑药敏试验及ERG11启动子部分序列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6 秦晓峰;白念珠菌临床株耐药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7 薛峰;免疫抑制宿主肺部感染CT表现: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8 廖军;血浆beta-D-葡聚糖检测用于系统性真菌感染诊断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9 刘静媛;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和药敏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10 郭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深部念珠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21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621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0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