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弓形虫P30三种表达形式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遗传免疫效果的初步测试

发布时间:2020-05-10 13:04
【摘要】: 背景: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的寄生原虫,呈世界性分布,能引 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全世界约有1/3的成年人感染弓形虫。若孕妇 感染弓形虫,则虫体可经胎盘传给婴儿,导致流产、畸胎;而在肿瘤患 者、AIDS病人等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作为一个主要的机会致病因 子,弓形虫是引发致死性病变的主要病原之一。因此,为了防治弓形虫 病,迫切需要研制出一行之有效的弓形虫疫苗。已有研究表明,弓形虫 的主要表面抗原P30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是非常理想的候选疫苗分 子。与传统疫苗相比,90年代发展起来的核酸疫苗技术因其潜在的优势 使其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应用。目前,弓形虫核酸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 些进展,已经证实用编码弓形虫P30抗原的质粒DNA进行核酸免疫, 能够引起特异性的抗感染免疫应答,但是,弓形虫P30基因不同表达形 式的重组质粒所产生的免疫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 目的:通过构建含弓形虫P30基因不同表达形式(膜型、分泌型及 细胞内型)的重组质粒,并将其免疫小鼠,测定抗体水平,以期初步筛 选出一种对弓形虫感染具有良好保护作用的核酸疫苗分子。 方法:1、弓形虫表膜型P30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设计并合成了一 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弓形虫ZS1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完整 的P30编码序列(包括信号肽及疏水尾),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DNA中,构成pcDNA3-P30Mb。 2、弓形虫分泌型P30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回收纯化PCR扩增的 P30基因片段,用PstI切去C端的疏水氨基酸序列,再克隆到pcDNA 中,构成pcDNA3-P30Se。 3、弓形虫细胞内型P30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用限制性内切酶 EcoRI和BamHI将重组质粒pBV220-P30In的小片段切下,亚克隆到 pcDNA中,目为pcDNA3-P30In。 4、将质粒DNA与lipofectin以5:2的比例混合,经小鼠股四头肌 注射,5ug/只。2周后,加强注射一次。分别于免疫前及免疫后2周、4 周、6周自小鼠尾静脉采血,用Westernblot和ELISA检测IgG抗体水 5、诱导含昨T-A SP30 A PI的工程菌表达 P30蛋白并纯化,免疫印 D 迹测定其免疫活性,以用于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同时,对纯D D 化条件进行优化。D l 结果:l、经双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三种重组质粒中的插入 l l 片段确为弓形虫P30的编码基因且读码框架正确。l 12、小鼠血清中IgG抗体的检测:免疫印迹显示,免疫后2周,除l D 细胞内型重组质粒免疫组外,膜型及分泌型兔疫组均出现较弱的反应D 带,且前者显色略浅,在免疫后4周和6周,三个兔疫组均显示IgG抗 体反应带,且各组之间颜色深浅无明显差异。另一方面,从IgG抗体产 l 生的时间进程来看,免疫后2周,抗体反应带较弱,,而在免疫后4周和l 16周,抗体反应显著增强,同时也可看出,4周和6周的反应带深浅无l 明显变化。ELISA定量结果显示,空载体pCDNA3注射组与三种重组质 D 粒注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o功刀5),说明弓形虫P3O基因的重组质D 粒确实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免疫后2周,pcDNA3I30In注 射组与PcDNA3P30Mb和PcDNA3I30Se注射组之间的差别具有显著 。@u<0.05),thegM#ZredIBARgH0>0.05);the&&s 4 N和~ 16周,三个免疫组之间的 IgG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0>0.05);同 l #,)A IgG ftWPI%rtfedsfg$%,m&ti 2 MghffiW7k4K(ff,f~ l 了第4周和6周时,各免疫组的IgG抗体均较二周时明显增加,但4周l l 和 6周之间的 IgG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0>0.05),表现为一平台期。l 13、纯化蛋白能与弓形虫病人阳性血清反应,出现了特异性反应l Iw。l 14、经免疫印迹显示,浓缩至初始体积的1/3刁历时,纯化蛋白的反”l D 应带颜色最深,说明此时有活性的纯化蛋白的浓度最高。D 结论:l、成功地构建了弓形虫P30基因三种表达形式的重组质 D 粒。D 12、用编码P30抗原的重组质粒进行核酸免疫,能够诱导免疫小鼠 l 产生特异性的IgG抗体。膜型及分泌型重组质粒诱导IgG抗体的出现先 于细胞内型。但随着时间延长,其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别。因此,就产生 IIgG抗体而言,三种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是基本相同的。l 3、本方法表达纯化的P30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可用于体外检 测。在纯化过程中,最佳浓缩程度是浓缩至初始体积的1/3-l/6,此时, D 有活性的纯化蛋白浓度最高。
【学位授予单位】: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R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文军,杨芙蓉,阮力,任贵方,朱既明;三种病毒启动子在中国地鼠卵巢(CHO)细胞中表达活性的比较[J];病毒学报;1997年02期

2 陈晓光,刘国章,徐帆,王 章,江静波;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基因的克隆[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3 陈晓光,刘国章;弓形虫P30基因在昆虫杆状病毒载体体系中的初步表达[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1996年01期

4 沈继龙,徐秉锟;弓形体抗原的免疫化学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0年04期

5 沈继龙,夏惠,马济宏;弓形虫表膜主要分子抗原的免疫印迹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3年04期

6 周永安,陈观今,郭虹,郑焕钦,吕芳丽;弓形虫P30基因DNA免疫小鼠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9年03期



本文编号:2657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657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1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