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恶性疟疾多期多价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7:50
【摘要】: 疟疾目前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 在四种人体疟原虫中,恶性疟原虫是引起严重疟疾病症乃至死亡的主要病原体。由于疟原虫抗药性以及蚊媒抗杀虫剂的抗性产生,使疟疾防治面临严重困难。因此,研制有效的疟疾疫苗已成为疟疾防治的重要替代途径。 由于疟原虫的生活史复杂、抗原具有期特异性和变异性以及宿主MHC限制性,一个有效的疟疾疫苗应由多期多种抗原组成。本研究旨在构建这种多期多价疫苗并探讨其免疫原性。我们实验室已构建了由AMA-1(III)和MSP1-19组成的恶性疟原虫红内期融合抗原PfCP-2,并在毕氏酵母中得到了高水平表达。免疫实验结果显示,PfCP-2保留一些重要构象表位,能在动物体内产生较高的抗体滴度,且其免疫血清在体外能完全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然而,PfCP-2的表达产物在 SDS-PAGE电泳图上表现为两条表达带。通过对两条带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两条带的原因是由于其中一条带N-末端缺失9个氨基酸残基。对此,本研究对PfCP-2的基因进行改建,去除其N末端前9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产生新的基因定名为PfCP-2.9。该基因在毕氏酵母中的表达产物表现为一条带,表达水平与PfCP-2相近(在1克/升以上)。此外,PfCP-2.9在理化性质、免疫原性及免疫血清抑制疟原虫生长方面与PfCP-2一致。这表明在N-末端去除9个氨基酸不影响该融合抗原的免疫原性及其免疫血清的体外抑制作用。这为该疫苗抗原解决了在诸如产品申报、临床试验中因两条表达带而带来的麻烦。 通过比较实验,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组成该融合蛋白的两个单组分[即AMA-1(III)和MSP1-19]相比,PfCP-2.9具有以下优势:①表达产量比单组分高20倍;②免疫家兔的抗体滴度分别是两个单组分的11倍和18倍;③15%的PfCP-2.9免疫血清能有效抑制疟原虫生长,而相同浓度的单组分免疫血清无抑制作用。这表明将两个单组分融合为一个分子后,其表达量、免疫原性以及免疫抑制作用均有显著提高。 为了构建一个有效的多期多价疟疾疫苗,在PfCP-2.9基础上增加红外期抗原。对此,本研究构建了另外3个红前期抗原。这些抗原包括:①PfCP-3tcl:它由恶性疟原虫红前期CSP、TRAP和LSA-1抗原中主要T、B细胞表位融合而成;② WP=5 PfCSP-1:由恶性疟原虫CSP抗原的C-末端序列组成;③PfCSP-2由恶性疟原虫CSP抗原中区域I、15个四肽重复区和全部C-末端序列组成。以上3个抗原均从基因水平设计和合成,并选用毕氏酵母密码子和排除抗原中糖基化位点。3个合成基因均能在毕氏酵母系统中进行分泌表达,产量均在1克/升以上,高的可达4克/升。纯化蛋白均采用阳离子交换和分子筛两步法,获得纯度在95%以上的重组蛋白。 将3个纯化蛋白分别与PfCP-2.9进行联合免疫,测定针对各抗原的抗体滴度,,并与单个抗原免疫的抗体滴度比较。结果显示:PfCP-3tcl与PfCP-2.9联合免疫的抗体滴度均比单个抗原免疫的滴度有明显下降,可能存在抗原竞争性抑制作用;而PfCSP-1和PfCSP-2分别与PfCP-2.9联合免疫后均未发现有明显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其抗体滴度与单抗原免疫血清相当或有所上升。这样,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PfCSP-1或PfCSP-2可与PfCP-2.9组成多期多价联合疫苗。对该多期多价疟疾疫苗的进一步试验(包括恒河猴试验)目前正在进行和安排之中
【图文】:

示意图,重组质粒,图谱,序列分析


PfCP-2.9/pPIC9K图 3 PfCP-2.9 基因的构建示意图列 B PfCP-2.9 基因的合成 C PfCP-2.9 基因的克隆XhoI+EcoRBamHI+EcoRIPfCP-2.9/pBluescript KSDNA 序列分析XhoI+EcoRIPfCP-2.9/pPIC9H

途径


所示途径构建了AEM-I(I工I)和}ISPI-1}两个蒸因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疟疾疫苗研制成功[J];青年科学;2005年02期

2 ;疟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Bruce-Chwatt L J ,蒋宁园;疟疾疫苗的研制及存在的问题[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88年02期

4 张青锋,潘卫庆,曲莉,薛向阳;N端9个氨基酸缺失对恶性疟融合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5 陈敏,史久华;疟疾疫苗研制进展[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1年02期

6 张瑾 ,辛晓芳;疟疾疫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5年01期

7 夏红;抗疟基因与疟疾疫苗[J];自然杂志;1993年04期

8 胡国强,朱建新;疟疾疫苗的研究状况[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4年04期

9 薛向阳,张青锋,邢金花,潘卫庆;恶性疟原虫融合抗原PfCP-2.9在不同品系小鼠中的免疫特性(英文)[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柯南;;抗击疟疾的新探索[J];生命世界;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张萍;;恶性疟疾患儿的护理[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三景;王秀云;苏云普;;输入性恶性疟疾41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春林;朱立新;刘晶;汪垣;李光地;;表达HBV和HCV融合抗原的CHO细胞系的构建和鉴定[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黄建荣;高英起;纳姆比梯·达肥特;;青蒿琥酯联合针灸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王槐芳;李锦辉;;广西消灭恶性疟疾方法与效果评价[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黄建荣;恩加惠·艾里;;中国人和非洲人恶性疟疾的临床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郑维扬;周淑云;刘晓力;;多表位BCR-ABL融合抗原体外诱导对K56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公衍文;王宝成;;我首批赴苏丹维和人员恶性疟原虫检出情况及其环状体识别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9 李国桥;Trieu Nguyen Trung;宋健平;Dang Van Phuc;;青蒿素哌喹片和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恶性疟的随机对照试验[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丛延广;刘利;陈志瑾;饶贤才;胡晓梅;李明;黎庶;胡勇;胡福泉;;结核分支杆菌38kDa-U1融合抗原的表达、纯化及其抗原活性测定[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琦芳;我国研制“重组疟疾疫苗”进入临床[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2 文言;疟疾疫苗有望“中国造”[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亿人网;首种疟疾疫苗将诞生上海[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麦迪信;疟疾疫苗有望研发成功[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记者 郑晓春;英开发出疟疾疫苗[N];科技日报;2001年

6 黎明;我国研制的“重组疟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郑灵巧;十万美元验证一个新点子[N];健康报;2009年

8 基因潮编译;美国疟疾疫苗市场群雄并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9 记者 肖欢欢 通讯员 婷婷;广东发现4例输入性恶性疟疾[N];广州日报;2006年

10 尹军 胡光军 李晶;江苏局加强检疫防控 严防疟疾输入[N];江苏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恒;多期联合疟疾疫苗抗原结构与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李长岭;PfCP-2.9疟疾疫苗候选抗原系列突变体的构建及其表位和免疫学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曹毅;用基因打靶技术构建恶性疟原虫MSP1转基因鼠疟模型及其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王健;随机重组多表位恶性疟疾疫苗M.RCAg-1的制备及免疫保护性差异的机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8年

5 苏帕汉尼(SUBHANI,F);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与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重组、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鉴定[D];中山医科大学;1996年

6 张冬梅;恶性疟原虫主要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表达及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7 韩刚;抗前列腺癌异种化PSCA融合抗原DNA疫苗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8 吴巍;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TSP的多态性分析和功能研究及电穿孔法介导恶性疟疾DNA疫苗与不同佐剂配伍的免疫效果比较[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9 张亮;新型可复制型抗肿瘤DNA疫苗PSCK-2PFcGB的抑瘤活性及免疫学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10 李会良;利用基因组数据库筛选恶性疟原虫抗原候选基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青锋;恶性疟疾多期多价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2 薛向阳;恶性疟原虫PfCP-2.9融合抗原免疫反应特性、效力和稳定性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3 吴媛;重组疟疾疫苗PfCP-2.9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4 陈佩新;重组疟疾疫苗抗原PfCP2.9发酵、纯化工艺的优化及产业化生产工艺路线的建立[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王瑞;重组疟疾疫苗PfCP-2.9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江佳稀;表达结核杆菌融合抗原的重组酿酒酵母免疫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萨日娜;PfCP-2.9重组恶性疟疾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免疫应答及特性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8 廖源;PfCP-2.9重组疟疾疫苗免疫接种与疟疾自然感染免疫应答特性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9 龚育平;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蛋白的抗原性及免疫应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姚凤兰;恶性疟疾多表位DNA疫苗M.RCAg-1在不同免疫方案中的免疫原性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64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664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8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