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生物学特性及整合位点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10:42
【摘要】: 噬菌体作为感染细菌的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溶原性噬菌体感染敏感菌后,可以出现两种反应:一种是裂解反应,另一种是溶原性反应。溶原性噬菌体的基因组可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上,成为“前噬菌体”(prophage)。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的细菌携带“前噬菌体”是一种普遍现象。前噬菌体在与宿主菌基因组不断地整合、转座和切离的过程中,改变着宿主菌及噬菌体自身的基因组构成。如由噬菌体介导的细菌毒力基因的转移、细菌耐药基因的传递等导致了病原菌基因表型的多态性,这在医学与遗传学中是一个日益严峻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噬菌体在细菌染色体中的整合位点及整合与切离的机制极为重要,它是阐明自然界中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以及由此带来的生物多样性等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大课题的基础。就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而言,仅在噬菌体D3及Pf1中鉴定出整合酶,由这些整合酶催化的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到铜绿假单胞菌染色体上的确切机制及位点尚未阐明。2000年,Stover CK等61位科学家完成了铜绿假单胞菌PAO1菌株全基因组的测序及注释工作。该基因组(NC 002516)全序列及相关注释的公布,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在宿主菌中的整合位点及其整合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以溶原性噬菌体PaP3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其溶原化条件和生物学特性,然后对其整合位点进行鉴定,为深入研究整合机制和因此而介导的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研究内容和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溶原化条件的研究。 (1)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溶原性的鉴定:利用PstⅠ对感染PaP3的铜绿假单胞菌溶源性基因组进行酶切,产生了大于45kb的大片段,这个45kb的片段包括了PaP3全基因组,在两端含有部分宿主菌基因组序列,说明噬菌体全基因组已经整合至宿主菌的染色体上,从而在基因水平上证明了PaP3为溶原性噬菌体。 (2)噬菌体PaP3最佳溶原化培养条件的确定:根据溶原性细菌基因组DNA的酶切鉴定结果,确定噬菌体PaP3的最佳溶原化培养条件为:37℃时,在NZYM培养基中培养铜绿假单胞菌PA3 10h后,以1:20(噬菌体数目:宿主菌数目)的比例加入噬菌
【图文】:

酶切图,溶原性细菌,基因组,酶切图


图 1 溶原性细菌基因组的 PstⅠ酶切图未感染 PaP3 的铜绿假单胞菌 PA3 基因组未感染 PaP3 的铜绿假单胞菌 PA3 基因组被感染 PaP3 的铜绿假单胞菌 PA3 基因组感染 PaP3 的铜绿假单胞菌 PA3 基因组被 PPaP3 基因组PaP3 基因组被 PstⅠ酶切λDNA/Hind Ⅲ Marker,分子量分别为 27.5kb,9.4kb, 6.5kb, 4.3kb, 2.3kb, 2.0kbλDNA 45kb 的片段包括了 PaP3 全基因组,,在全基因组已经整合至宿主菌的染色体上aP3 为溶原性噬菌体(见图 2)。

结构示意图,基因组,铜绿假单胞菌,全基因组


lane 1:未感染 PaP3 的铜绿假单胞菌 PA3 基因组lane 2:未感染 PaP3 的铜绿假单胞菌 PA3 基因组被 PstⅠ酶切lane 3:感染 PaP3 的铜绿假单胞菌 PA3 基因组lane 4:感染 PaP3 的铜绿假单胞菌 PA3 基因组被 PstⅠ酶切lane 5:PaP3 基因组lane 6:PaP3 基因组被 PstⅠ酶切lane 7:λDNA/Hind Ⅲ Marker,分子量分别为 27.5kb, 23.1kb,9.4kb, 6.5kb, 4.3kb, 2.3kb, 2.0kblane 8:λDNA理的解释是这个 45kb 的片段包括了 PaP3 全基因组,在两端含有部分列,说明噬菌体全基因组已经整合至宿主菌的染色体上,可确定该菌为因水平上证明 PaP3 为溶原性噬菌体(见图 2)。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传宝;贾玉成;杜宇;;芋花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研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张运锋;黄光和;李希国;谭学林;;普通菜豆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7期

3 尹荣焕;尹荣兰;杨玉英;潘树德;苏振山;白文林;;PCR技术检测熟肉制品中沙门氏菌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4 韩芬霞;;猪肝脏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5 刘开华;王三保;邢淑婕;;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检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6 刘爱荣;陈双臣;;农杆菌介导Ds转座因子的黄瓜遗传转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7 张卫林;赵晶;李芬;;冰浴时间对氯化钙转化法转化效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8 江春雨;郭泽坤;;人泛素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表达及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9 陈丽梅;殷飞;李昆志;魏云林;林连兵;;耐受甲醛并能利用甲醇细菌的分离及其基因组文库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10 黄剑飞;李健;刘淇;王群;;纳豆芽孢杆菌对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粘附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义流;张绍铃;;梨活体花柱内花粉RNA的降解[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陈秀蓉;杨成德;贾迎春;;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分离鉴定[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李智媛;屈淑平;崔崇士;;美洲南瓜AFLP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建立[A];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西南地区南瓜产业化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青;钟青萍;王丽;;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谈安群;钟广炎;江东;闫虎斌;王淼;;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法分离兴春i*柑干旱胁迫诱导表达的cDNA[A];中国柑橘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战略论坛暨中国柑橘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魏兰兰;谷鸿喜;;16型人乳头瘤病毒衣壳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7 周兴;张居农;;蚓激酶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BCP-LK~R的构建及其在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A];中国奶牛协会2007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魏庆宽;李瑾;傅婷霞;柏雪莲;崔勇;王用斌;张佃波;王洪法;付斌;刘玉冰;宰德福;黄炳成;刘克义;韩广东;;抗弓形虫感染DNA疫苗的研究[A];山东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杨忠义;曹永生;苏艳;刘晓利;李华惠;卢义宣;;中国栽培稻的籼稻和粳稻分类及方法(综述)[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10 乌斯满·依米提;古丽斯玛依;张永辉;樊振;;高效乳酸菌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青婵;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不同分离株的基因组和生物学特性比较[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升祥;家蚕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李振东;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优势植物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姚小磊;基于TGF-β1与Bcl-2的抗干眼症中药高通量筛选体系的建立[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宋翠平;H5N1禽流感和鹅Ⅰ型副粘病毒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感染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温武军;鲤抗菌肽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忠鹏;代谢工程改善工业酒精酵母发酵性能[D];江南大学;2011年

8 郭洪亮;siRNA-smad3对缺血性脑损伤ActA/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9 朱永涛;Cytophaga hutchinsonii纤维素降解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孙勇;hITF基因治疗肠源性感染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瑜;银杏核心种质构建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晶;风疹病毒(RV)包膜糖蛋白E1特异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罗素娟;家蚕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家族(CDK)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晓平;家蚕30kD载脂蛋白19G1的表达和功能的初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静;家蚕BmycaCR基因的原核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葛红秀;家蚕钙磷蛋白(BmCAPS)的原核表达及定位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梁莉惠;家蚕BmCH基因的原核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梁晓艳;人脂联素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抗体制备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9 朱美真;山东某地方品系鸡鸡胚中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及序列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霍凤梅;洋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与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分子克隆与表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8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688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1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