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觉整合年龄差异时频特性分析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感觉整合年龄差异时频特性分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来自不同感觉通道(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的信息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丰富着我们的感知,将多个感觉通道的信息有效地整合为一个统一、连贯、稳定的知觉加工过程的现象,被称作多感觉整合[1]。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多感觉整合可加快和增强认知加工过程,对人和动物的感知、学习和记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年老化导致的认知功能退化和大脑形态功能上的改变,导致多感觉整合必然随年龄的增长而不同。尽管有研究利用行为心理学和脑成像技术,探究了多感觉整合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变化,但结论并不统一,脑机制也尚不明确。研究正常年老化多感觉整合的加工过程,对多感觉整合脑机制的研究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EEG技术,采用经典的视听觉整合实验范式,给被试分别呈现单通道的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和双通道的视听刺激,当靶刺激出现时,让被试判断刺激呈现的方向并尽快做出按键反应。通过32导的脑电采集系统分别获得了12名老年人和12名年轻人的EEG数据,在对EEG信号进行了去噪、分段和校正的预处理后,利用时频分析的方法,从ERP和节律震荡的角度,结合行为数据的结果,分析讨论了老年人和年轻人视听觉整合加工过程中的差异。经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简单的视听整合任务下,老年人和年轻人行为表现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反应时上,且老年人从整合中获益更多;2.基础视觉区、基础听觉区和其他脑功能区都参与了视听觉整合加工过程,且存在相互作用;3.整合发生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但整合效应发生的时间、强度和头皮分布情况,老年人有别于年轻人,说明年老化会改变整合加工的脑机制;4.δ、θ、α和β节律都参与了视听觉整合加工过程,其中以额-中央-顶区的θ频段和α频段响应最强,整合成分的年老化差异在α频段最显著。
【关键词】:视听觉整合 年老化 脑节律 频谱能量 小波变换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3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多感觉整合概述10-11
- 1.2 多感觉整合研究现状11-15
- 1.2.1 行为研究11
- 1.2.2 脑成像研究11-14
- 1.2.3 年老化差异研究14
- 1.2.4 神经震荡研究14-15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5-16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16-17
- 1.5 论文章节安排17-19
- 第2章 视听觉整合脑电实验19-32
- 2.1 实验方案19-21
- 2.1.1 被试筛选19-20
- 2.1.2 刺激材料20
- 2.1.3 实验流程20-21
- 2.2 数据获取21-23
- 2.2.1 行为数据记录21-22
- 2.2.2 EEG信号采集22-23
- 2.3 EEG信号预处理23-26
- 2.3.1 滤波去噪23-25
- 2.3.2 分段校正25-26
- 2.4 EEG信号时频分析方法26-29
- 2.4.1 短时傅里叶变换26-28
- 2.4.2 小波变换28-29
- 2.5 小波基选择及参数设置29-30
- 2.6 本章小结30-32
- 第3章 行为和ERP年龄差异研究分析32-46
- 3.1 行为数据分析32-34
- 3.1.1 反应时32-33
- 3.1.2 准确率33-34
- 3.2 事件相关电位(ERP)分析34-45
- 3.2.1 整合成分计算34-35
- 3.2.2 事件ERP结果35-39
- 3.2.3 整合成分结果39-45
- 3.3 本章小结45-46
- 第4章 EEG信号小波变换时频分析46-59
- 4.1 脑节律特征46-47
- 4.2 小波变换时频结果分析讨论47-58
- 4.2.1 ERPs诱发响应能量结果47-55
- 4.2.2 不同震荡脑节律能量结果55-58
- 4.3 本章小结58-59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9-62
- 5.1 研究结论与不足59-60
- 5.2 后续研究方向及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何琴;复数小波变换在天蓝色链霉菌凝胶图像压缩中的应用(英文)[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4期
2 许大为;潘一山;李国臻;王岩;;基于小波变换的矿山微震信号滤波方法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年03期
3 王宏;周四伟;杨蒙召;;基于复数小波变换的图像滤噪[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9年01期
4 郝丽娟;蒋中英;;对多尺度小波变换远心测量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李世雄;小波变换及其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年02期
6 马骏,申凡;离散小波分析导论(一)──小波变换的基本思想、展缩方程、展缩小波[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5年04期
7 耿则勋,钱曾波;小波变换的边界处理[J];测绘学报;1996年03期
8 余轮,翁友岑,郑慧如;小波变换在心电图R波检测中的应用[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5期
9 汪继文;快速小波变换计算中的一组公式[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董新洲,贺家李,葛耀中;小波变换 第1讲 基本概念[J];继电器;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东;何武良;郑晓东;宋琛;彭文;成家源;裴春兰;;小波变换在图像目标识别中的应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2 耿森林;尚志远;;基于小波变换的激光超声信号处理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3 任锐;;小波变换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王江萍;鲍泽富;;小波变换在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A];2006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煜;汪奇;肖玉玲;;基于CURVELET变换的图象去噪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肃;于远航;张宇;王文生;;小波变换在微光目标探测与识别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7 应自炉;张有为;;面向对象的小波变换软件包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8 吴西愉;孔江平;;基于小波变换的汉语耳语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9 粘永健;吴乐华;何世彪;;基于三维小波变换的视频序列压缩算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数字成像技术及相关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张小丽;林书玉;;基于离散小波变换门限消噪法阈值确定的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玉田殷学平;中药质量控制又添新武器——小波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霞;小波变换在静态图像压缩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08年
2 张孝忠;小波变换与小波框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3 高振东;小波变换在远程心电仪系统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毛建华;小波变换快速算法及其硬件实现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5 胡婕;小波变换在数据处理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6 唐国栋;基于小波变换心电信号自动分析技术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陈龙旺;小波变换在太赫兹光谱分析及成像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玉玲;小波变换在光学三维轮廓术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姬艳丽;基于光学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编码[D];重庆大学;2008年
10 李立;光学小波变换的4f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多感觉整合年龄差异时频特性分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6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