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持久稳定混合嵌合体诱导免疫耐受在异种骨髓移植中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20:20
【摘要】:目的 为了建立持久稳定混合嵌合体(MC)模型及进一步探讨其对异种骨髓移植(XBM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防治作用。 方法 1、建立持久稳定MC模型:取7天前开始饮用含红霉素和庆大霉素水4~6周龄SD清洁级大鼠,接受~(60)Coγ射线7.5Gy全身照射(TBI)后,4小时内行XBMT,即经尾静脉输注6~8周龄BALB/c(H-2~d)小鼠骨髓细胞(BMCs)2×10~8/只,2天后,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50mg·kg~(-1)诱导耐受大鼠后分2组:A1组是XBMT后第14天、21天及28天尾静脉输注无菌生理盐水;B1组是XBMT后第14天、21天及28天尾静脉输注不同剂量BALB/c小鼠脾细胞(SCs)。通过测定小鼠源性细胞和小鼠皮肤移植物在受体大鼠体内植入和存活情况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来检测耐受诱导和维持情况。 2、持久稳定MC对XBTM后aGVHD的防治作用:待上述异种模型形成持久稳定MC后,给6~8周龄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8Gy~(60)Coγ射线致死性TBI后分4组:A2组是给BALB/c小鼠经尾静脉反相输注A1组嵌合大鼠BMCs和SCs;B2组是给BALB/c小鼠经尾静脉反相输注B1组嵌合大鼠BMCs和SCs;C2组是给C57BL/6小鼠经尾静脉输注B1组嵌合大鼠BMCs和SCs;D2组是给BALB/c或C57BL/6小鼠经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小鼠症状体征、生存时间及病理表现,测定濒死A2组及存活B2组嵌合小鼠体内大鼠源性细胞植入情况,并追踪B2组嵌合率变化情况。 结果 1、测定嵌合大鼠外周血中小鼠源性细胞嵌合情况:通过亚致死TBI+输注BALB/c小鼠BMCs+腹腔注射Cy+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建立持久稳定MC大鼠模型后,在最后输注SCs后60天和120天取大鼠外周血给予荧光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后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60天时两 组均测得小鼠源性细胞,Al组为3.98%一10.07%,Bl组为14.31%一 21.94%;120天时Al组降至0.58%一3.34%,Bl组仍维持14.11%一 24.38%。 2、皮肤移植物存活情况:在最后输注SCS后45天行皮肤移植,Bl 组嵌合大鼠对BALB/C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较Al组嵌合大鼠对 BALB/c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只0.01); Bl组嵌合大鼠对CS了BL/6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缩短,与131组 嵌合大鼠对BALB/C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只0.01)。 3、MLR结果:在最后输注SCS后90天和120天,检测两组嵌合大 鼠对特异供体及Bl组嵌合大鼠对无关第三者MLR,90天时两组嵌合大 鼠对特异供体反应性均低,差异无显著性(乃0.05);120天时AI组嵌 合大鼠对特异供体反应性升高,而Bl组嵌合大鼠对特异供体反应性仍 低,两者有明显差异(只0.01)。Bl组嵌合大鼠对无关供体始终有明显 反应。 4、aGVHD模型症状体征表现:将上述建立的嵌合大鼠BMCs和SCs 按比例输注给经SGy6OCoY射线致死性TBI的BALB/c小鼠和C57BIJ/6小 鼠,建立aGVHD模型,可见A2组和C2组移植小鼠于15天内出现少食、 少动、精神萎靡、腹泻、弓背体位、脱毛和体重骤然减轻等表现,有的 伴耳廓脚掌红斑、皮肤溃疡;B2组移植小鼠于24天一26天左右出现_L 述症状,迟于AZ组和C2组移植小鼠,且较轻,不伴耳廓脚掌红斑、皮 肤溃疡,存活到60天B2组小鼠己无aGVHD症状体征。 5、嵌合体对aGVHD模型生存期影响:A2组移植小鼠平均生存时间 (MST)为17天;CZ组移植小鼠MST为16天,AZ组和CZ组移植小鼠 均死于aGVHD;B2组移植小鼠生存时间为42一1 50+天,且移植后20天、 40天、60天存活率分别为100%、90%和50%,约半数小鼠死亡,其中死 于aGVHD占死亡者约20%,合并aGVHD和感染占约40%,死于感染占约 40%。BZ组小鼠生存时间比A2组和C2组小鼠生存时间延长,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只0.01);A2组和CZ组小鼠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尸习.05)。 6、aGVHD病理表现:A2组和C2组移植小鼠表现为皮肤中表皮层或 真皮层内可见散在的或条索状分布的淋巴细胞浸润;肝脏胆小管上皮细 胞肿胀、肝实质灶性变性坏死,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小肠粘膜不同程 度脱落,固有层或肌层有淋巴细胞浸润。B2组移植小鼠病理表现较轻, 皮肤中表皮层或真皮层内及小肠粘膜固有层仅可见散在分布的淋巴细 胞,肝脏胆小管上皮细胞略肿胀。 7、测定移植小鼠外周血中大鼠源性细胞嵌合情况:取小鼠外周血 经荧光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后在FCM测定,濒死A2组小鼠嵌合率约为 97.78%一99.44%,同时测得B2组小鼠嵌合率为82.37%~86.95%;存活 到60人BZ组小鼠嵌合率为45、34%一55.94%,150天时仍维持46.87%一 5;专.6d%。 结沦 l、首次通过非清髓性预处理建立了小鼠一大鼠MC模型,此模型可 弥一补通过大鼠~小鼠模型无法解决的问题。 2、随着时一间延长,经诱导产生的嵌合率会逐渐消失,给rl)Ll能 维持嵌合率,诱导持久特异耐受,说明Dll飞叮成功诱导持久稳定MC来 维持供体特异性异种耐受。 3、持久稳定MC能减轻aGVHD症状体征和病理损害,延长生存时间, 说明持久稳定MC对aGVHD有防治作用,且此防治作用具有特异性。 月、持续稳定MC诱导aGVI们模型中所含供体源性细胞与未形成持久 稳定MC诱导aGVHD模型中所含供体源性细胞相比较低,但到一定阶
【学位授予单位】: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艳燕;赵勇;;CD4~+ CD25~+调节性T细胞、IL-2与免疫耐受[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年11期

2 黄建钊,夏穗生;对肝移植免疫耐受机理研究的思索[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年04期

3 余昆;苟欣;;树突状细胞诱导的器官移植后免疫耐受[J];生命的化学;2009年06期

4 梁丽云;粘膜耐受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8年03期

5 王雪楠,李经忠;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8年04期

6 宋光民,宋惠民,徐巨林;供者脾细胞对移植心脏免疫耐受的诱导[J];免疫学杂志;2000年04期

7 陈钰,彭虹,尉承泽,梁峰,孙岩峰;超抗原SEB在同种异体细胞移植小鼠中诱导的免疫耐受及其特征[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2年02期

8 赵振林,郭永章,李立;T细胞疫苗诱导同种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许倩,于晓辉,吴雄志,赵连三;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逸机制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4年09期

10 刘峰,楼国良;Fas/FasL与免疫耐受[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斌;李非;孙家邦;James Shapiro;;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的稳定嵌合体不能诱导胰岛移植的免疫耐受[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郭力;邵琳琳;刘新光;彭军;侯明;;血小板MHCⅠ类抗原分子介导CD61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3 福军亮;王福生;;调节性T细胞与HBV感染免疫耐受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魏于全;田聆;;免疫耐受与肿瘤免疫治疗[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符静;夏月根;张晓娟;;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肝免疫耐受型疗效初探[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潘];郭晓玲;蔡圣鑫;董作仁;;G-CSF诱导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T细胞免疫耐受机制初探[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7 张方;施毅;李子玲;胡波;宋勇;;mTSLPR-Ig调节树突细胞诱导哮喘小鼠免疫耐受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张临友;张学峰;王俊峰;郭晓彤;姚志发;夏求明;;恒河猴外周血pDC1诱导免疫耐受功能的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林春景;吴金明;黄智铭;吴建胜;;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HBsAg基因多态性研究[A];2007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王福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乙型肝炎免疫耐受特点的研究[A];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振宇;乙肝疫苗有助于打破免疫耐受[N];健康报;2002年

2 董家鸿;免疫耐受:梦寐以求“上上之策”[N];健康报;2003年

3 罗刚;治糖尿病辟蹊径免疫耐受重建成靶点[N];健康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王丹;两岸三地共同研讨移植科学[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5 张田勘;器官移植 柳暗花明[N];健康报;2002年

6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先恩 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梁莉;病毒性疾病为什么难治[N];科技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陈永杰 魏刚;体细胞治乙肝惹上官司[N];北京科技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天舒;八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新意何在[N];健康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孟刚;体细胞能否治乙肝亿万患者盼说法[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10 石峥;乙肝症不同 治疗需慎行[N];健康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鸿;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骨髓移植诱导大鼠异体肾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刘阳;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模型鼠免疫耐受机制异常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祝哲诚;免疫抑制剂联合供体骨髓输注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伟;诱导免疫耐受治疗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5 刘丹;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免疫耐受机制异常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徐东亮;核因子-κB寡聚脱氧核苷酸诱骗剂处理的供受者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蒋智军;肝脏星状细胞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机制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7年

8 李秀东;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异基因肝移植模型大鼠免疫耐受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海民;睾丸Sertoli细胞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10 彭冰;人类白细胞抗原G、E在人胎盘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湘凤;持久稳定混合嵌合体诱导免疫耐受在异种骨髓移植中作用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2 邢汉前;HBV慢性感染患者免疫耐受期肝组织免疫细胞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3 陈昊;转化生长因子β1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及其相关机制的体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4 福军亮;乙型肝炎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点和肝病进展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5 李建福;考虑功能性反应的自体免疫疾病动力学模型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6 范传波;静脉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猕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7 刘悦;基于免疫原理的动态检测模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静;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血清中IL-10、TGF-β变化及意义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贾哲;不同刺激因子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李宏伟;输注供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大鼠皮肤移植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18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718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c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