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跟骨切线位上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观察和宽度的测量

发布时间:2017-03-30 21:22

  本文关键词:跟骨切线位上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观察和宽度的测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跟骨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部骨折的2%,约占跗骨损伤病例的60%,75%为关节内骨折,而且80~90%发生于青壮年男性,部分病例将因伤致残,对社会、家庭影响较大。影响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的因素包括:跟骨宽度和高度的改变,跟骨内、外翻畸形,关节面台阶状移位,B?hler角和Gissan角的改变。对于移位的跟骨骨折既往多采用保守治疗,但长期随访表明,采用保守治疗,因跟骨骨折不能复位,易遗留跟骨变宽畸形,故致残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对跟骨骨折创伤机制及骨折类型的深入研究,骨科医师对跟骨骨折的诊疗经验已有很大提高。外科手术作为治疗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手段,已得到广泛认同。因此多数学者均主张对于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应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但在跟骨骨折手术中,为明确跟骨宽度恢复情况多采用常规的跟骨轴位透视,常常需由术者双手握持患者踝部,医患双方需接受大量的X线辐射,而且随投照角度不同,获得轴位图像变化较大,不利于术中客观评价跟骨宽度。为此我们设计了跟骨切线位X线投照,并在跟骨切线位X线片上进行跟骨放射解剖学观察,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跟骨外侧壁与解剖标志的关系,并测量跟骨宽度,为临床治疗跟骨骨折评价跟骨变形情况,提供一个新的方法。方法:采用SIEMENS Axiom Aristos FX DR X线机,X线入射方向为第4、5跖骨头之间中点与跟骨体外侧缘的连线,此时足内旋约15-20°(Fig.1),曝光条件为71.5kv;4.0m As,于跟骨中部与检查床平行处放置标尺,对患者性腺及其它敏感部位穿铅衣防护,选取57例正常跟骨切线位X线片与10例(12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切线位X线片。对跟骨进行放射解剖学观察,找到跟骨宽度的判断方法。结果:在跟骨切线位X线片上,跟骨载距突投影呈鸭嘴状,其上方为中跟距关节面,跟骨体部投影成椭圆形,其上方的弧为后跟距关节面投影。跟骨外侧壁不超过外踝窝内侧的垂线(Z线),正常跟骨该椭圆形投影的纵轴a为3.52±0.41cm,横轴b为:2.56±0.28cm,a/b比值为1.40±0.11。跟骨骨折后a为3.22±0.61cm;b为3.88±0.71cm,其中a/b比值为0.91±0.24。本组患者中57例(57侧)正常跟骨患者及10例12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宽度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跟骨外侧壁若超过外踝窝内侧的垂线(Z线)即提示跟骨变宽,而且跟骨体椭圆形投影的a/b比值可用于定量评价跟骨骨折后的变形情况。结论:采用跟骨切线位X线片确定跟骨宽度,不受X线照片比例尺的影响,以Z线作为跟骨是否变宽的分水岭,应用方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术前、术后疗效的比较,而且a/b比值可用于定量评价跟骨的变形情况,是一个评价跟骨骨折后变形情况的新指标,跟骨切线位X线片可以用于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评价和宽度的测量。
【关键词】:跟骨切线位 跟骨 骨折 宽度 X线 解剖学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3;R32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英文缩写9-10
  • 前言10
  • 材料与方法10-11
  • 结果11-13
  • 附图13-15
  • 附表15-16
  • 讨论16-20
  • 结论20
  • 参考文献20-21
  • 综述 开放性跟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进展21-33
  • 参考文献29-33
  • 致谢33-34
  • 个人简历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西成;张英泽;张敏;赵海涛;潘进社;;跟骨的解剖和螺旋CT三维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解剖与临床;2007年04期

2 唐三元;;开放性跟骨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跟骨切线位上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观察和宽度的测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78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b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