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志贺氏菌福氏2a侵袭质粒抗原IpaC作用蛋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01:00
【摘要】: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全球性肠道的传染病,至今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为属于革兰氏阴性的志贺氏菌。我们国家所流行的细菌性痢疾主要是由志贺氏菌福氏2a引起的。志贺氏福氏菌是一种兼性胞内细菌病原体,通过一种称为病原体诱导的胞饮过程侵袭人结肠上皮细胞。位于志贺氏毒性大质粒上的ipa(invasion plasmid antigen)操纵子对于编码和分泌侵袭质粒抗原蛋白是必需的,其编码四种分泌蛋白IpaB,IpaC,IpaD和IpaA。在细菌与上皮细胞接触时ida蛋白很快分泌出来,随后IpaB和IpaC形成复合体,而该复合体为病原体进入上皮细胞所绝对需要的。研究工作表明IpaC在痢疾的致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IpaC在痢疾致病过程中的分子机理,从宿主细胞中寻找与IpaC相互作用的蛋白则不失为一可取的研究策略。酵母双杂交系统是一种在体内研究蛋白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应用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宿主细胞中与侵袭蛋白IpaC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类似的工作国内外还未见报道。 本研究结合了分子生物学常规方法,酵母双杂交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对与侵袭蛋白IpaC相互作的蛋白进行了筛选和初步分析,有助与我们进一步了解痢疾杆菌在致病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还为侵袭蛋白IpaC及其相关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新方法。研究结果可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PCR方法从野生型志贺氏菌福氏2a(2457T株)中克隆了侵袭蛋白ipaC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与文献报导一致。 2.构建痢疾杆菌侵袭蛋白IpaC诱饵蛋白载体pGBKT7-ipaC并转化至酵母菌株AH109,Westem-blotting结果表明侵袭蛋白IpaC能在AH109中稳定表达。并对IpaC自身的转录激活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paC自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392
【图文】:

报告基因,相互作用,蛋白,启动子


图1蛋白X与Y不相互作用则报告基因不表达如果这两个蛋白不相互作用,则带有转录激活结构域的GAL4AD一就无法停留在激活报告基因转录的启动子处,因此报告基因不表达,见图1。相反,如果这两个蛋白相互作用,则带有转录激活结构域的GAL4AD守就停留在激活报告基因转录的启动子处,同时使NRA聚合酶也靠近到启动子附近,从而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见图2。Figure2AevtiationofthereP0rtergene1l

序列,双杂交,诱饵,同源性比较


轮竞厥暇潿Pac基因的克隆及双杂交诱饵蛋白载体的构建对上述酶切鉴定正确的克隆进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见图1一4。Figurel一SequeneeofPiaCgene图1礴PiaC基因序列测定图通过上下游测序和一个wal拓血g,经拼接我们得到了Piac基因的全长序列。将得到的序列和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未显示),表明我们克隆的PiaC基因完全正确。

诱饵,构建过程,蛋白质


3、诱饵蛋白pGBKT7一Piac的构建及鉴定质粒pMDT.iPaC经Nc口I和asll双酶切,回收目的片段,与质粒pGBKT7经Nc口I和asll双酶切后,连接,转化大肠杆菌(见图1一5)。Fgiurel一5SehematierPeresentationofeonsrtuetionofercombniantPlas面dxePressnigPIaC图1一5诱饵蛋白质粒pGBKT7一ipac的构建过程目的基因片段与pGBKT7载体连接后,转化宿主菌DH5a。提取转化子质粒,Ncol和Sall双酶切鉴定,发现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表明诱饵蛋白载体构建成功(见图1一6),将该阳性重组子命名为pGBKT7一PiaC。测序结果表明PiaC基因与pGBKT7载体中GAL4的DNA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亚红;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张筠;王明昌;李妍;隋娜;董长永;;海洋动物核糖体RNA基因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进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5期

3 张丽霞;蒋书东;李福宝;李梅清;方富贵;;皖西白鹅产蛋期卵巢的显微与超微结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4 李宏;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动态与医学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 马立安;张忠明;;拟南芥Ran2基因超表达和RNAi载体的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年02期

6 马立安;王芳;张忠明;;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拟南芥成膜素相关蛋白(PhrIP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年04期

7 陈建华,宗卉,马立新,杨南如;钙铁硅铁磁体微晶玻璃的细胞学及动物学实验研究[J];材料导报;2000年12期

8 陈灿菊;;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方法概述[J];家禽科学;2007年08期

9 张今今,王跃进;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核糖体RNA基因[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11期

10 许信刚,李健强;IBDV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平清;杨德胜;;以现代教学理念实施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宋淑华;;“复合制剂”对运动性贫血大鼠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进军;狗舌草提取物对L1210细胞的作用及其毒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2 戴绍军;环境因子对喜树幼苗生长和喜树碱含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3 孙亮先;水稻胚乳及幼苗基因表达谱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张今今;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白粉病基因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陈刚;藏族顶骨发育不全的基因定位与突变检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6 付朝阳;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分离株变异分析及重组抗原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7 李文化;Ca~(2+)诱导大肠杆菌摄取外源DNA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朱慧;腹毛目纤毛虫的皮层细胞骨架及其结构分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邓德旺;论植物生殖系统基因转化[D];中国农业科学院;1999年

10 王媛媛;多功能生防根瘤菌工程菌株的构建[D];沈阳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权;真菌多糖对虾类免疫功能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1年

2 王宏坤;重组人Ⅱ型胶原250-270多肽的基因构建和表达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3 常平安;野桑蚕、蓖麻蚕的细胞遗传学分析及蚕的染色体FISH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4 董新久;基于细胞自动机的肿瘤生长动态模拟[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5 窦向梅;中华稻蝗的卵子发生及受精囊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潘登科;山头体细胞核移植(克隆)及胚胎移植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7 支联合;非平衡涨落理论用于分子马达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8 秦粉菊;秦川牛皮肤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9 康文宇;马铃薯颗粒全粉加工中细胞抗破损机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10 曾晓敏;重金属污染诱导的水生植物衰老和死亡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86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786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8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