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褪黑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血管反应性改变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20-09-18 22:14
   目的:血管反应性异常是内毒素血症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之一,主要表现为体循环血压下降和早期的肺动脉高压。已知内毒素血症时内毒素主要活性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发的血管各层组织氧化性损伤是导致血管反应性改变的重要原因,同时LPS还可引致血管内皮细胞源性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及其相关酶类的异常表达和生成,加重血管反应性紊乱。近年研究发现褪黑素(melatonin,MT)是体内一种具有抗氧化效能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已证实MT可以对抗多种物质的氧化损伤作用,但MT对内毒素血症时血管反应性改变有何作用尚未报道。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MT对内毒素诱导的体循环和肺循环血管反应性有何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内毒素血症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方法:实验主要观察内毒素血症时MT对胸主动脉和肺动脉这两部分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实验用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生理盐水,i.p.:(2)LPS组:LPS4mg/kg,i.p.;(3)LPS+MT组:LPS4mg/kg,i.p.。MT在给予LPS之前30min和之后60min,各5mg/kg,i.p.;(4)MT组:MT5mg/kg,i.p.,90min后再次给予。LPS或生理盐水注射后6h处死大鼠,MT组第二次给药后5h处死动物。制备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thoracic aortic 中文摘要 呐s,TARs页肺动脉血管环 (Pulmonar artey nngs,m-x~),分 别对这两部分各 4组血管环进行测定:门)对 10h。l/L新福 林忡enxh加七eJ卫)的收缩值及对 10Anol/L 乙酚胆碱 (acetylcholine,ACh)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2)对 10人10-’m卜LpE和 ACh的累积浓度反应曲线;3)为探讨NO, CO在其中的作甲,各组血管环用诱导型NO合酬制剂氨基 肌(anunogu灿dhe,AG)或非选择性NO合酬韦剂t-石基 精氨酸(N“初trO-L-呢ie,L-NNA)gb血红素氧合酸1meme oXygenase4 HO刁)抑制剂许叶咐原(洲c Protoporphynn factoralpha,ZnPP)分别孵育 20分钟后再次测定血管环对 PE。 ACh的张J变化。 制备各组胸主动脉和肺动脉组织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 酶(supero。de dlsmutes,SODL丙二醛(malondiaWde,MDA) 和NO含量变化。制备光镜及扫描电镜标本,观察血管形态学 变化。 实验所得数据分为胸主动脉和肺动脉两部分,统计学处理 分别在这两部分(每部分各4组)内独立进行。各组数据均用 均数士标准差以土SD)表示,统计学处理为组间差异用单因 素方差分析,有显著差异者进一步用Newinan-Kuels q检栅 行两两比较,给药前后厅配对t检验,以尸o.05为显著性差 巳 #。 结果:TARs LPS组对 PE门“mol/L)的收缩反应较对照 组减弱J们.m),PE累积剂量反应曲线右移;LPS组对ACh ( 0“mol/L)的舒张反应与对照组比较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 计学差异。pRs LPS组对 ACh门八)的舒张反应较对 照组降低(*州*),**h剂量反应曲线右移:但对PE的收缩 中文摘要 反应无明显变化。 TARs LPS肌猕 PE门讪l/L)的收缩反应较 LPS组 明显增高p们.of),但 氏于对照组p们.05),PE累积剂量 反应曲线介于 LPS组和对照组之间。RARs LPS+MT删 ACh O)的舒张反应较 LPS组增高(P<0.of),与对照组 无明显差异,ACh剂量反应曲线较LPS组左移。 TARs和PARs中的Afl’组反应性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 TARs各组用 10“moljLAG、10”’mol/L ZnP预孵育 20Inin 后 LPS组和 LPS+MT组对PE的收缩反应均明显提高(P<0.05), 但孵育前后对ACh的舒张反应无显著变化。PARs各组在用 10“mO皿 AG、106mO凡 Mp预孵育 Zbo 后,LpS组和 LPS皿组对PE的收缩反应明显提高p川.05),LPS组对 ACh的舒张反应较对照组降低,其余各组对ACh的舒张反应 无显著改变。10AnOMi LiN:NA预孵育 20nlln后,TARs和 RARs 各组在孵育前后对 ACh的舒张反应均明显a,对 PE的收缩 反应均显著增加p们.of人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胸主动脉和肺动脉组织NO、MDA 含量显著增高,SOD活性显著下降(P们.05人LPS皿组与 LPS组比较SOD后性显著增高,MDA、NO水平显著陶阮 市动脉LPS+Nl’组NO水平与LPS组比较无显著变化。 光镜和电镜观察,LPS组血管结构严重受损,而MT可减 轻血管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结论:l、MT可显著改善LPS诱导的主动脉对缩血管剂 的低反应性,同时抛转LPS硼币动脉内皮懒性舒张反应的 抑制。2、Nl’的保护机制与LPS的损伤作用均与NO有关, 本实验提示MT对iNOS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dqOS的影 3
【学位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加祥,黎海蒂;褪黑素抗自由基作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0年01期

2 田少江,贾汝汉,丁国华,叶林峰;褪黑素对庆大霉素致急性肾损害的保护作用[J];重庆医学;2002年10期

3 杨迎暴,罗景慧;褪黑素与肿瘤[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5年06期

4 王黎生;褪黑素“倒拨老化时钟”[J];长寿;1998年12期

5 许建明,徐叔云;褪黑素拮抗肝氧化性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年01期

6 钱白音,魏伟,徐叔云;褪黑素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7 伊见;;昨晚,您睡了吗?[J];中国保健;2001年19期

8 高思海,杨辰垣;褪黑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2年02期

9 钟历勇 ,张林 ,金晖 ,王惠 ,杨志红 ,董莉 ,杨兵全 ,李玲 ,孙子林 ,葛祖恺;褪黑素对糖尿病应激状态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3年03期

10 陈伟家,翁辉廉,温预关;褪黑素的研究近况[J];医药导报;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清;梁国标;薛一雪;刘云会;;褪黑素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大鼠颅内出血造成的脑损伤[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沈玉先;魏伟;杨军;刘丽华;董晨;徐叔云;;褪黑素对AD动物模型的作用及机制[A];第七届中国抗炎免疫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夏保芦;李林;;褪黑素对染铝大鼠行为学和体重的影响[A];2008年神经内分泌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石琼;孙儒泳;张崇理;许荣昆;;人体中褪黑素的生理作用[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王芳;邹丹;李经才;洪篪;陈礼彬;陈侠;;褪黑素受体与GABA_A受体在褪黑素延长小鼠睡眠时间中的作用[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曹洪海;顾苏熙;李明;;褪黑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A];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7 吴建胜;倪银;方佩佩;孙学成;贾国葆;张仁再;吴秀玲;;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损伤的机制及褪黑素保护[A];首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彭帆;王西明;段秋红;陈蓓蓓;何善述;;褪黑素和5-氟尿嘧啶体内协同抗小鼠荷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七届第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徐峰;王芳;李经才;;褪黑素睡眠调节作用的GABA通路[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林梅芳;谭稼荣;陈静;顾春健;富琴琴;蒋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褪黑素的临床研究[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褪黑素安全否看看专家怎么说[N];健康报;2002年

2 任骏 张晓;不必滥用褪黑素[N];科技日报;2002年

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营养科临床营养中心 金迪 (临床营养学硕士) 蔡东联(教授);揭开褪黑素神秘的面纱[N];家庭医生报;2009年

4 李延斌;褪黑素就在你身边[N];健康报;2000年

5 主任医师 吕斌;褪黑素使用过量会影响生育[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王轶名;褪黑素冲出“黑色”旋涡[N];科技日报;2002年

7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教授 张均田;含褪黑素保健品的功效[N];光明日报;2002年

8 孙伟芳;长寿佳品——褪黑素[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美国加州大学药理学博士 黄耀华;褪黑素:国外的评价[N];健康报;2002年

10 本文由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褪黑素长期服用安全吗?用于儿童可靠吗?[N];医药经济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来军;转褪黑素合成酶基因林烟草的产生及其抗逆性和外源褪黑素对离体植物生长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2 付洁;褪黑素对体外脑缺氧模型中神经干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徐丽;褪黑素抗小鼠胃癌作用及其膜受体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4 李晓峰;褪黑素对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侯尚伟;褪黑素对海马CA1神经元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畅;褪黑素在自噬介导的小鼠肝癌H22细胞存活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7 鹿文葆;褪黑素对H_2O_2诱导的大鼠脑微血管周细胞损伤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胡俊杰;双峰驼繁殖季节生殖轴系中褪黑素受体分布及信号转导[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9 王芳;影响褪黑素催眠作用的诸因素分析[D];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

10 陈微;褪黑素对D-半乳糖和β-淀粉样蛋白所引起的过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邯英;褪黑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血管反应性改变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2 王晖;褪黑素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3 黄福新;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发光和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4 徐维平;褪黑素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5 李秀;褪黑素与中华蜜蜂行为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何毅;褪黑素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高金锁;褪黑素提高肝癌细胞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的敏感性[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侯衍飞;褪黑素及其类似物改善SHR大鼠代谢综合征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9 周宇;褪黑素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

10 汪文生;褪黑素增强阿霉素对HepG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2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22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4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