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小鼠铜绿假单胞菌气管插管滴注法肺部感染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发布时间:2020-10-24 15:25
   目的建立小鼠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肺部感染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一种快速无创的小鼠气管插管滴注法,将小鼠在透射灯照射下经口咽气管插管,滴注1×10~8 CFU/mL的铜绿假单胞菌悬液50μL,待接种感染7 d后处死,进行肺部菌落计数和病理学评价。结果经气管接种感染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感染组小鼠生理状态不佳,肺组织匀浆检出PA,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5),且出现肺部病理学改变,显示有炎症反应;对照组小鼠肺组织匀浆则未见PA生长,且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正常,未出现炎症反应。结论采用小鼠气管插管滴注法,通过呼吸道感染途径可成功建立小鼠肺部PA感染模型,该模型具有稳定性好,易定量的优点。
【部分图文】:

变化情况图,体质量,小鼠,对照组


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炎症的范围及程度。1.2.7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量数据均以x珋±s表示,两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标准α=0.05。2结果2.1生理状态考察首先考察了小鼠的活动状态、进食、饮水、毛发等生理情况,并检测了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对照组小鼠在适应环境后表现较好的活动能力,且能正常的进行进食和饮水,毛发也较柔顺光亮,小鼠体质量出现短暂下降后迅速恢复到正常体质量。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感染组小鼠在感染细菌24h后活动能力明显减弱,进食和饮水情况有所减少,毛发紊乱,并出现寒战表现,而且体质量明显下降。小鼠在感染细菌48h后体质量继续下降,感染72h后体质量有所恢复,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小鼠肺部感染细菌后引起肺部炎症及其他病理反应,导致各种不适,故引起小鼠食欲下降,体质量减轻。302520151234567对照组感染组时间/d体质量/g图1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情况2.2血常规分析小鼠感染细菌7d后,将小鼠进行处死,取小鼠眼球血进行血常规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血常规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小鼠血液中白细胞数目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并超过了正常理论值的范围。此结果表明小鼠感染细菌后,有炎症发生,初步证实已成功构建感染模型。2.3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对感染组和对照组各10只小鼠肺部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实验,结果发现细菌感染组小鼠肺组织培养出乳白色、大小不等、表面光滑湿润、边缘不规则的?

比较图,对照组,小鼠,白细胞


单胞菌菌落,而对照组则未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同时取肺组织匀浆后进行菌落计数,以每克肺组织所含菌落数来表示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菌落计数结果表明,感染组细菌计数为(6.15±0.64)×106CFU/g,均超过106CFU/g,符合急性肺部感染指征[10],而对照组在对应浓度下则未检出细菌菌落。该结果也说明通过气管插管滴注法成功建立了小鼠细菌肺部感染模型。1614121086420对照组感染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计数(109/L)aaa:P<0.05,与对照组比较图2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x珋±s)2.4肺组织病理切片小鼠肺部组织切片的病理观察如图3所示。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感染组小鼠肺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结构破坏,上皮细胞脱落,肺泡壁及肺泡腔可见弥散的红细胞,而正常对照组则未见异常。另外,通过观察新取的肺部组织外观,发现感染组小鼠的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及出血表现,且肺组织颜色明显加深,而对照组肺组织则无其他异常变化。该结果证明采用气管插管滴注法成功建立了肺部细菌感染模型。20滋m20滋mAB→→→A:对照组;B:感染组;箭头示肺泡壁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弥散性红细胞图3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肺部组织HE染色观察(×200)3讨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全球公认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最常见、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11],该菌具有易定植、感染率高,易耐药的特点。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应用愈发广泛,该菌耐药性逐渐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2]。研究表明,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道感染0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秀杰;彭娅;王睿;;肺炎链球菌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解岚岚;王惠琴;薛佩妮;;细菌性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11期

2 童佳兵;季红燕;杨程;王浩;王婕琼;张开宇;李泽庚;;基于“菌毒并治”理论对两种老龄大鼠肺炎模型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冷建军,陈维佩;脾切除后肺炎球菌雾化吸入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剑锋;王伟;徐伟珍;李彩霞;;铜绿假单胞菌耐消毒剂-磺胺基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研究[J];浙江检验医学;2007年01期

2 王忠;季文;张瑞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年01期

3 王炜;陈晓萌;金晔;;铜绿假单胞菌与水解酶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年10期

4 王伟;王春新;;铜绿假单胞菌氯已定—磺胺耐药基因型研究[J];浙江检验医学;2006年04期

5 李骏强;汤陈琪;夏照帆;;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研究进展[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5年05期

6 毛剑锋;王伟;李彩霞;徐伟珍;;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探讨[J];浙江检验医学;2006年04期

7 张艳;赵淑珍;李静;郑锦仁;;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抑制剂研究现状[J];新疆医学;2018年07期

8 李向东;邹雄;;铜绿假单胞菌影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实验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07期

9 曹敬荣;沈定霞;罗燕萍;白立彦;张文利;周光;;检测临床分离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型[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关欣,郑红光;铜绿假单胞菌再次感染小鼠的实验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燕;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谷海瀛;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对铜绿假单胞菌双鞭毛影响的比较[D];吉林大学;2008年

3 倪磊;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和表面感知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苏甜甜;铜绿假单胞菌鞭毛及生物膜调控蛋白FleQ和糖苷水解酶PslG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陈一强;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体内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荣荣;铜绿假单胞菌表面粘附及运动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7 余华;核苷二磷酸激酶调节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及致病性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8 徐令清;铜绿假单胞菌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及机理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刘晓丽;SIRT1在铜绿假单胞菌LPS诱导A54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10 何青;c-di-AMP降解酶Rv2837c以及c-di-GMP调控的转录因子PA4878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迎晓;铜绿假单胞菌中c-di-GMP调控MapZ与CheR1相互作用的结构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秦婧;铜绿假单胞菌P型ATP酶PA1429调控喹诺酮信号系统和细菌毒性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3 宋雅琴;铜绿假单胞菌中CysB的结构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4 于圣;铜绿假单胞菌毒性噬菌体PA-YS35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D];吉林大学;2018年

5 高如霞;铜绿假单胞菌关键致病因子ExsA的调节机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6 王贵锋;铜绿假单胞菌cntRLMN操纵子的功能研究[D];延安大学;2018年

7 王瑶;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8 杨旭;铜绿假单胞菌中接头蛋白PA3293转位H2-T6SS效应物PA3290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9 高志香;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其优势抗原筛选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10 李万顺;流式细胞术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药敏实验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4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54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0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