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结核分枝杆菌PE_PGRS47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31 22:53
   目的获取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pe_pgrs47基因序列以及编码蛋白PE_PGRS47的氨基酸序列,对PE_PGRS47蛋白结构以及抗原表位进行预测。方法采用ORF Finger工具对pe_pgrs4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进行分析;利用Expasy PortParam,SignalP 4.0Server,SOPMA以及SWISS-MODEL等软件和工具分析PE_PGRS47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结果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pe_pgrs47基因GC含量较高,为74.8%,预测其有5个开放阅读框;PE_PGRS47蛋白由525个氨基酸构成,pl为4.40,属于稳定、疏水性蛋白,含有两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结构所占比例较高,为51.05%,预测含有一个结构域,19个B细胞抗原表位,11个限制性CTL表位和16个辅助性T细胞表位。结论 PE_PGRS47蛋白含有一个保守的结构域,其结构域可能与其抑制细胞自噬的功能密切相关,预测其含有丰富的T、B细胞抗原表位,为研究PE_PGRS47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部分图文】:

氨基酸序列,蛋白,自噬,巨噬细胞


个大家族,研究发现其与MTB的发病机制和毒力有关[7-8]。该蛋白家族可分为PE和PE_PGRS两个亚家族,PE_PGRS47蛋白是PE_PGRS家族成员,是MTB入侵巨噬细胞后MTB上调表达的蛋白之一,是由细菌分泌产生的与自噬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用噬菌体转导法构建的pe-pgrs47基因缺失H37Rv突变株感染巨噬细胞后可观察到LC3-I向LC3-II转化的增加,以及细胞内细菌与LC3点状结构的共定位增加,电镜观察pe-pgrs47缺失的H37Rv突变株感染的巨噬细胞中出现与自噬吞噬相关双层膜包裹的MTB,表明PE_PGRS47在预防含有MTB的自噬体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9-10],但具体靶向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E_PGRS47蛋白的基本理化特性及结构为其靶向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信息的获取PE_PGRS47蛋白在NCBI数据库中登录号为:CCP45540.1,由525个氨基酸构成,其氨基酸序列为:MSFVIAAPEFLTAAAMDLASIGSTVSAASAAASAPTVAILAAGADEVSIAVAALFGMHGQAYQALSVQASAFHQQFVQALTAGAYSYASAEAAAVTPLQQLVDVINAPFRSALGRPLIGNGANGKPGTGQDGGAGGLLYGSGGNGGSGLAGSGQKGGNGGAAGLFGNGGAGGAGASNQAGNGGAGGNGGAGGLIWGTAGTGGN

磷酸化位点,氨基酸,亲疏水性,不稳定指数


2PE_PGRS47蛋白的一般理化性质2.1分子式及氨基酸构成PE_PGRS47蛋白分子式为C1866H2865N587O662S3,理论相对分子质量(Mr)为44.179960×103,由C、H、O、N、S等5种元素共5983个原子构成。PortParam软件分析PE_PGRS47蛋白由525个氨基酸构成,包含19种氨基酸,其中甘氨酸213个,占40.6%;丙氨酸88个,占16.8%。其余氨基酸含量均在10%以下,其中色氨酸2个,占0.4%。2.2等电点PE_PGRS47蛋白中携带负电荷的残基总数为21,正电荷的残基总数为8,其理论等电点为4.40。2.3不稳定指数及亲疏水性PortParam及ProtScale软件分析PE_PGRS47蛋白不稳定系数为16.97,半衰期为30h,其不稳定指数低于阈值40,可将其定义为稳定蛋白质;脂肪族系数为58.63,51位氨基酸的疏水性得分最高为2.678,在442位氨基酸的亲水性得分最高为-2.167,平均亲水指数为0.15,为疏水性蛋白。PE_PGRS47蛋白氨基酸残基的亲疏水性结果见图2。其中正值代表为该氨基酸疏水,负值则表示该氨基酸亲水。图2PE_PGRS47蛋白的亲疏水性分析Fig.2AnalysisofHydrophilicityandhydrophobicityofPE_PGRS47protein2.4翻译后修

分析软件,结构域,蛋白,中国病


图4TMHMMServerv.2.0中PE_PGRS47蛋白跨膜区预测Fig.4PredictionoftransmembranedomainsofPE_PGRS47proteininTMHMMServerv.2.0图5SignalP4.0Server中PE_PGRS47蛋白信号肽预测Fig.5PredictionofsignalpeptideofPE_PGRS47proteininSignalP4.0Server3二级结构及其结构域预测SOPMA在线分析软件预测PE_PGRS47蛋白含有α-螺旋(Hh)90个,占17.14%;β-折叠(Ee)有121个,占23.05%;β-转角(Tt)46个,占8.76%;无规则卷曲结构(Cc)268个,占51.05%(图6)。利用BLAST分析对PE_PGRS47蛋白进行结构域和结构域的三维预测,结果见图7。PE_PGRS47蛋白含有一个结构域,属于PE家族。图6SOPMA分析软件中PE_PGRS47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Fig.6PredictionofthesecondarystructureofPE_PGRS47proteininSOPMA·47·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JournalofPathogenBiology2019年1月第14卷第1期Jan.2019,Vol.14,No.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西燕;付玉荣;伊正君;;结核分枝杆菌PE_PGRS47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年01期

2 车纾慧;付玉荣;伊正君;;结核分枝杆菌蛋白PE13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年08期

3 刘忠华;万康林;陈创夫;;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分泌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年07期

4 冯经华;尹凤鸣;严振球;;目前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重要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作用的研究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07年02期

5 王建军;唐新;储强;顾涛;汪小葛;张庆慧;徐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在巨噬细胞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免疫机制初步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14年01期

6 鹿伦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47期

7 于翔;陆佳嘉;王秦;于晓妉;杨永青;;巨噬细胞凋亡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05期

8 李兴芳;;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机制研究[J];甘肃医药;2010年05期

9 黎友伦;罗永艾;钟敏;陈保文;沈小兵;苏城;王国治;;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年09期

10 张舒林,高三友,张进忠,王国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检测[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姣;结核分枝杆菌致病基因簇的全基因组偶联定位及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2 樊博;结核分枝杆菌PE、PPE家族部分蛋白多肽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0年

3 方海红;结核分枝杆菌二级信使环二鸟苷酸的生理功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胡瀚洋;差异转录组的生物信息学研究体系在小鼠和人类转录组研究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4年

5 乐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多维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马超;卡介苗和结核分枝杆菌中B细胞抗原表位多态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7 冀磊;结核分枝杆菌持留相关基因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邓万燕;结核分枝杆菌PE/PPE家族蛋白的性质及其在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中的功能[D];西南大学;2015年

9 李娟;HIV-Tat蛋白和METH协同诱导树鼩多巴胺神经元自噬机制及GsRb1的干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10 于织波;TRIM22通过自噬调控RSV复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迎;北京谱系结核分枝杆菌分型和相关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2 吴红珍;结核分枝杆菌T淋巴细胞结合短肽克隆的全细胞差减筛选[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3 杨欢;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的预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4 姚琪利;结核分枝杆菌干扰巨噬细胞自噬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5 刘江辉;结核分枝杆菌Rv3899c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与结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6 李振国;结核分枝杆菌Cas6蛋白与巨噬细胞内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探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7 张晨辉;结核分枝杆菌mce1操纵子上Rv0177蛋白与巨噬细胞互作机制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8 任赛;结核分枝杆菌蛋白PPE25在胁迫应答和免疫中的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9 董伟杰;结核杆菌对感染宿主巨噬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10 刘丽坤;结核分枝杆菌Rv3813c的克隆、表达和功能鉴定[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64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64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