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者不同情绪调节方式的调节效果比较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1.2 工具
1.2.1 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
1.2.2 主观情绪报告表
1.2.3 生物反馈仪
1.2.4 自我关注任务
1.2.5 模拟自伤:电子推拉力计
1.2.6 音乐
1.3 实验设计与假设
1.4 实验程序
2 结果
2.1 实验操作的有效性
2.2 自伤调节与音乐调节所需要的调节时间比较
2.3 两种调节方式对自我关注程度的调节效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奇勇;卢家楣;;先入观念对情绪感染力的调节——以教学活动为例[J];心理学报;2015年06期
2 陈佳芳;韦嘉;张进辅;卢珊;;自我关注对大学生压力与负性情绪关系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6期
3 王紫薇;涂平;;社会排斥情境下自我关注变化的性别差异[J];心理学报;2014年11期
4 于丽霞;凌霄;江光荣;;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J];心理学报;2013年03期
5 李静;卢家楣;;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鲁婷;自伤行为的近端危险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玉;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个体情绪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郑莺;武汉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流行学调查及其功能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国靖;王艳;刘捷;薛云珍;;大学生应对方式对隐性认知风格与焦虑抑郁症状的中介效应[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年07期
2 钟建安;赵梦辰;叶余建;;情绪调节策略对外显和内隐记忆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5年04期
3 王碧瑶;张敏强;张洁婷;胡俊;攸佳宁;梁耀坚;;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潜在转变分析:一项纵向研究[J];心理科学;2015年06期
4 郭慧敏;;听障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5年20期
5 龚玲;张大均;;自我复杂性的压力缓冲效应:基于日常烦心事和重大生活事件的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5期
6 王紫薇;涂平;;寂寞让人如此美丽——社会排斥对女性外表消费的促进作用[J];营销科学学报;2015年03期
7 周碧薇;;情绪调节策略对中性教育材料记忆的影响——基于大学生负性情绪的视角[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8 张野;张珊珊;崔璐;;权力感对社会排斥下自我关注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5年04期
9 刘文文;江琦;任晶晶;李树芳;徐雅珮;;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敌意认知和冲动性水平有调节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04期
10 鲁婷;江光荣;于丽霞;应梦婷;韦辉;林秀彬;;自伤者对不同情绪调节方式的注意偏向[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贺;儿童期虐待对潜在体罚倾向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袁燕;社会排斥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羞耻感的中介和认知重评的调节[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林明婧;护理专业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及其与述情障碍、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8年
4 傅燕艳;中学生应对方式与情绪行为问题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及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5 范宜平;情绪设计对中学生物理多媒体学习的影响:学习者情绪调节能力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6 简敖;流动青少年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7 吴璇;大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及其防范措施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7年
8 刘建新;湘西州农村留守儿童忽视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首大学;2017年
9 冯武魁;高中生生活压力事件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述情障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10 王雪;心理虐待初中生的热执行功能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奇勇;卢家楣;;情绪感染的概念与发生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2 熊红星;张璟;叶宝娟;郑雪;孙配贞;;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及其统计控制途径的模型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5期
3 于丽霞;江光荣;吴才智;;自伤行为的心理学评估与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12期
4 陈世民;孙配贞;王润华;方杰;张进辅;郑雪;;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压力与焦虑关系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5 江光荣;于丽霞;郑莺;冯玉;凌霄;;自伤行为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6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in a Go/Nogo task of abnormal response inhibition in heroin addict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2009年08期
7 李芳;朱昭红;白学军;;高兴和悲伤电影片段诱发情绪的有效性和时间进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1期
8 程蕾;郑涌;吴小勇;赵婷婷;周钦江;;自我倾注与情绪障碍关系述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袁立新;张积家;陈曼;;幽默感对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10 杨会芹;姚树桥;朱熊兆;Auerbach RP;AbelaJohn RZ;;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在209名大三学生中的试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丽霞;一样自伤两样人:自伤青少年的分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温万惠;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莫秋云;基于人体脑波和心率变异的噪声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莺;武汉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流行学调查及其功能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锡梅;侯川美;;儿童攻击行为的情绪调节及神经机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年07期
2 高明芳,周晶亮;癌症患者的情绪调节[J];医学与哲学;1994年08期
3 杨康;张宗平;冯海斌;谭鑫;周霞;朱彦彬;蓝松梼;;小脑非运动功能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8年06期
4 赵鑫;金戈;周仁来;;什么样人更善于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3期
5 魏育林;亚健康状态的情绪调节[J];中老年保健;2002年11期
6 杨新林;;情绪调节四法[J];体育世界;1994年08期
7 刘欣;耿瑞;汪凤炎;;情绪调节的性别差异:调节策略及其神经机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8 聂晗颖;甘怡群;崔婧;;影院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结果的关系——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年05期
9 黄敏儿 ,郭德俊;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6期
10 魏义梅;付桂芳;;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燕;情绪调节性别差异的脑网络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侯洁;情绪反应性、情绪调节困难与自杀的关系[D];天津大学;2018年
2 李中林;基于实时fMRI神经反馈的情绪调节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3 秦玉龙;针对杏仁核的rtfMRI神经反馈情绪调节技术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7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8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