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钙荧光白和荧光刀豆蛋白A标记的白念珠菌生长活性和粘附能力

发布时间:2020-11-18 01:31
   【目的】探讨钙荧光白和荧光刀豆蛋白A标记白念珠菌后对其生长活性和粘附能力的影响,以明确在念珠菌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中钙荧光白和荧光刀豆蛋白A是否适用于活念珠菌的标记。【方法】分别使用钙荧光白和结合Alexa fluor 488的刀豆蛋白A标记20株白念珠菌,将标记荧光的白念珠菌酵母细胞接种至酵母提取物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通过菌落计数法检测荧光标记的白念珠菌的生长活性。将荧光标记的白念珠菌酵母细胞分别与巨噬细胞和肠上皮细胞共培养,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白念珠菌的粘附能力。【结果】钙荧光白组和荧光刀豆蛋白A组白念珠菌的菌落数目和未标记的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942,P=0.885);钙荧光白组和荧光刀豆蛋白A组的白念珠菌在巨噬细胞上的粘附数目均比对照组少(P=0.000,P=0.000);钙荧光白组和荧光刀豆蛋白A组的白念珠菌在肠上皮细胞上的粘附数目也均比对照组组少(P=0.000,P=0.000)。对照组组白念珠菌与细胞共培养半小时后可长出菌丝,而钙荧光白标记的白念珠菌与细胞共培养半小时后未长出菌丝。【结论】钙荧光白和荧光刀豆蛋白A标记白念珠菌后不影响其生长活性,可显著降低其粘附巨噬细胞和肠上皮细胞的能力。钙荧光白染色影响白念珠菌的出芽过程。钙荧光白和荧光刀豆蛋白A不适用活念珠菌的标记。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1.2 细胞
    1.3 CFW及Con A荧光染色
    1.4 白念珠菌生长活性检测
    1.5 粘附能力检测
        1.5.1 巨噬细胞粘附实验
        1.5.2 肠上皮细胞粘附实验
        1.5.3 荧光显微镜检测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白念珠菌生长活性
    2.2 粘附巨噬细胞能力
    2.3 粘附肠上皮细胞能力
3 讨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吴晓雁;黄家敏;陆春;黄怀球;;钙荧光白和荧光刀豆蛋白A标记的白念珠菌生长活性和粘附能力[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03期

2 赵晓霞;冯文莉;;白念珠菌黏附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8年05期

3 祝欣;冯文莉;;白念珠菌三稳态转换系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4期

4 董怀怀;王元花;廖泽彬;姜远英;曹颖瑛;;芒果苷协同氟康唑抗耐药白念珠菌作用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7年02期

5 廉翠红,刘维达;与白念珠菌黏附和侵入相关的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年05期

6 刘为国;黄敏;;白念珠菌粘附上皮细胞的机制[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2年02期

7 赵敬军;;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0年02期

8 李岷;编码白念珠菌细胞表面蛋白的cDNA克隆[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年02期

9 汪春华;陈艺林;;不同菌相白念珠菌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10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吴承龙;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吞噬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婷婷;miR-155在树突状细胞抗白念珠菌固有免疫应答中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2 吕权真;白念珠菌ORF19.273和FLO8基因在耐药与宿主免疫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3 徐慧慧;白念珠菌中与钙离子敏感性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4 徐铮;白念珠菌基因芯片的制备和应用及两个新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曹颖瑛;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高平挥;白念珠菌多药耐药蛋白Cdr1p构效关系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7 黄广华;EAP2的双稳态表达主控白念珠菌白—灰形态的转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李岷;念珠菌胞壁葡聚糖某些结构、活性及分类鉴定意义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9 唐宁枫;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10 陈江汉;白念珠菌菌相转换基因HYR1启动子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荣;白念珠菌Ysy6和Atg8在内质网压力应答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8年

2 孟靖顺;白念珠菌HSP90 C端结构和功能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3 潘丽娜;Ca Hsp90和Ca Rlm1调控白念珠菌表型转换的体外实验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7年

4 唐玮;Mab03.2C1C2体外保护作用的研究和在实验动物检测中的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5 潘红波;白念珠菌CaPHM7基因的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6 杨益;白念珠菌CaRSN1基因的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7 郭盼盼;白念珠菌蛋白激酶Gin4的功能与结构分析[D];安徽大学;2017年

8 陈美静;白念珠菌CHK突变株致病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9 马海丽;念珠菌致病机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10 王仕钦;白念珠菌烯醇化酶及其N端肽段的原核表达和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8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88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2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