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构建不同脊髓损伤节段模型大鼠下肢功能恢复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0-11-21 18:57
   背景: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解剖结构等的改变,需要建立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在选好一种损伤方式的同时选择一段安全有效的脊髓同样至关重要。目的:观察不同脊髓损伤节段对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6组:T_8组、T_9组、T_(10)组、T_(11)组、T_(12)组及假手术组。T_8组、T_9组、T_(10)组、T_(11)组、T_(12)组采用微型血管夹闭法分别夹闭T_8,T_9,T_(10),T_(11),T_(12)脊髓,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暴露硬脊膜。结果与结论:(1)T_8组、T_9组、T_(10)组、T_(11)组和T_(12)组大鼠随着造模后时间的延长,爬网格实验踏空次数减少;(2)与假手术组相比,T_8组、T_9组、T_(10)组、T_(11)组和T_(12)组大鼠的BBB评分明显降低。在损伤后第2-4周时,T_9组、T_(10)组和T_(11)组大鼠的BBB评分高于T_8组和T_(12)组,且其中T_(10)组大鼠的BBB评分高于T_9组和T_(11)组;(3)提示T_(10)是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恢复最好的节段。
【部分图文】:

大鼠,钳夹,图注,下肢


和T11组(P≤0.05),T9组与T11组大鼠BBB评分接近(P>0.05);造模后第28天时T9组、T10组、T11组大鼠BBB评分高于T8组和T12组(P≤0.05),且T10组大鼠BBB评分高于其他组(P≤0.05)。不同时间段各组大鼠BBB评分见表2,图3。图注:以T10损伤为例。图中A为脊髓钳夹伤造模,B脊髓钳夹后。箭头指示损伤部位。图1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Figure1Establishmentofaratmodelofspinalcordinjury图注:图中A显示大鼠下肢(箭头)具有一定支撑力,B为下肢踏空(箭头)。图2爬网格实验Figure2Climbinggridexperiment表注:与假手术组相比,aP≤0.05;与T8组相比,bP≤0.05;与T12组相比,cP≤0.05;与T10组相比,dP≤0.05;与T11组相比,eP≤0.05。组别造模后时间3d7d14d21d28dT8组无法支撑爬行无法支撑爬行16.92±2.11a15.91±1.16a15.50±1.51aT9组无法支撑爬行无法支撑爬行13.91±3.72abc13.0±1.04abcd12.00±1.21abcdeT10组无法支撑爬行无法支撑爬行14.50±2.31abc11.33±2.74abc9.33±1.56abcT11组无法支撑爬行无法支撑爬行14.25±2.22abc13.08±1.72abcd13.42±1.38abcdT12组无法支撑爬行无法支撑爬行16.83±1.40a15.50±2.15a14.91±1.67a假手术组2.83±1.032.58±1.082.50±1.002.41±0.902.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富强;刘玮玮;王克平;李宏伟;周海宇;;行为学评价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脊髓节段选择的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5年05期

2 李经辉;刘禹;余化霖;;脊髓损伤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年13期

3 张大威;李一帆;朱丹;;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估[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04期

4 尚云龙;李一帆;宁云峰;吕元石;李晓霜;赵杰;李聪聪;;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解剖学参考定位[J];解剖学研究;201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波霖;电针刺激对大鼠受损脊髓节段HIF-1a、VEGF表达影响的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鲁梦倩;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感觉运动传导通路中GAP-43表达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辛志强;潘锰;王京亮;郑泉鑫;许宜栋;皮安平;;环氧化酶抑制剂对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核转录因子κB及CD4~+/CD8~+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49期

2 韩芸峰;王振宇;于涛;;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及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的初步评价[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小华;电针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霄雷;林雷雷;邵璐斐;丁惠强;杜金龙;张佳林;锁志刚;;大鼠脊髓打击器研制及其制备的脊髓损伤模型稳定性评价[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2 施立奇;蔡贤华;严华;孙长笈;姚年伟;;螺钉压迫法致上颈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年12期

3 顾晓林;杨俊锋;王建伟;;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年10期

4 周红海;秦明芳;曹明亮;;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李经辉;黄辉;吴海鹰;廖承德;张云茜;熊飞;余化霖;;大鼠钳夹脊髓损伤模型的磁共振影像与感觉诱发电位的相关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6 李祥炎;陈建梅;崔晓萍;徐皓;;SD大鼠钳夹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年06期

7 李经辉;黄辉;吴海鹰;张云茜;熊飞;余化霖;;钳夹型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8 蒋涛;任先军;;组织工程脊髓损伤修复的种子细胞选择[J];重庆医学;2011年07期

9 孟步亮;巴迎春;宋士娜;陈姗姗;李力燕;王廷华;;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的构建[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07期

10 王海峰;方健;;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J];实用骨科杂志;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琪;督脉电针刺激对全横断损伤脊髓及其相关部位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08年

2 张秦宏;电针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卫兵;周祥兴;周宾宾;李奕军;邹旨龙;杨辉;;构建不同脊髓损伤节段模型大鼠下肢功能恢复的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年07期

2 常楚,王星铎,吕刚,原银栋,朱悦;大鼠脊髓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J];中华创伤杂志;1998年01期

3 金宇;管力;郭世绂;;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1期

4 何凤慈;龙在云;周立;刘英炳;;钙与膜脂质过氧化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1992年06期

5 慕晓玲,李锋,赵瑾;慢性氟、砷及氟砷联合中毒大鼠脊髓损伤的病理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6 米瑞发,周长满,郭海梅,单文戈,鄂玲玲;c-fosmRNA和Fos在KA诱导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J];解剖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7 孔抗美;齐伟力;周强;王新家;;慢性渐进分级压迫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研制[J];中医正骨;2005年11期

8 贾叙锋;龙苗;戢勇;黄光平;周玉;冯大雄;;SD大鼠脊髓损伤后微环境中髓鞘相关抑制因子的表达[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8年05期

9 周长满,白秉学,杨磊,于恩华;Nogo-A免疫抗体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J];解剖学报;2001年04期

10 胡福广,董梅,刘瑞春,张庆俊;脊髓损伤与自身免疫神经保护动物模型的建立[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继生;基于PACAP-cAMP-PKA信号通路探讨电针治疗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的效应机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白方会;正天丸和川芎嗪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3 王成书;Apelin改善RUPP大鼠模型妊娠结局的作用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4 李少源;耳甲区电刺激对CUMS模型大鼠抗抑郁效应及ERK信号通路作用机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8年

5 黄新宇;电针干预胰岛素抵抗状态下AD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曾玉群;大黄及其活性物质灌肠对慢性肾脏病模型大鼠作用的分子机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高汉媛;自拟菖蒲郁金汤对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多巴胺系统的影响[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何小波;胸腺素β4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和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9 梁胜祥;发育大鼠脑成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8年

10 窦立敏;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大鼠硬脑膜脑动静脉瘘模型中的表达[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莹;两种损伤模型运动功能评分(BBB)比较及超短波对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2 姜杰;大鼠颈椎骨折错位脊髓损伤模型的行为学和组织学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卢灿峰;脊髓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江曦;建立大鼠骶丛撕脱伤模型的探讨[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5 齐超;改良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探讨及丹酚酸B对脊髓损伤的干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海燕;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杜博文;针刺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杨振博;补肾疏肝方对老年抑郁症模型大鼠HPA轴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傅文;“三部针刺法”对RA模型大鼠血清中IL-17、MMP-9及TIMP-1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10 俞佩佩;伊文思蓝的坏死靶向性: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93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93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2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