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改善帕金森模型大小鼠运动功能损伤
本文关键词: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改善帕金森模型大小鼠运动功能损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PD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临床上亦无有效的根治手段。因此,阐明PD神经病理机制及寻找新型潜在治疗药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大量研究表明,PD的发生发展与氧化应激、凋亡及炎症过程密切相关。褪黑素是一种主要由哺乳动物松果体合成与释放的一种激素,具有抗氧化应激、抗凋亡及抗炎症作用,但褪黑素自身的一些局限性限制了褪黑素的临床应用。Neu-240为新近合成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具有与褪黑素类似的抗氧化、抗凋亡及抗炎症等生物学功能。[目的]探讨Neu-240对PD模型小鼠与大鼠运动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C57BL/6小鼠腹腔注射MPTP(30 mg/kg/天),连续5天诱导小鼠PD模型;采用开放场测试、爬杆测试、前爪步长测试、悬挂测试等评估Neu-240(腹腔注射,0.1或3 mg/kg/天,连续17天)对MPTP诱导小鼠行为损伤的改善作用;同时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法)检测纹状体多巴胺、二羟苯乙酸及高香草酸的含量。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SD大鼠内侧前脑束微量注射6-OHDA诱导大鼠PD模型;采用头部位置测试与阿扑吗啡旋转测试评估Neu-240(腹腔注射,0.1或3 mg/kg/天,连续21天)对6-OHDA诱导大鼠行为损伤的改善作用。[结果]MPTP模型:在开放场测试中,Neu-240能够显著性改善MPTP诱导的小鼠活动距离的降低;在前爪步长测试中,Neu-240能够显著性改善MPTP诱导的小鼠前爪步长长度的降低;在悬挂测试中,Neu-240能够显著性改善MPTP诱导的运动评分水平的降低;在爬杆测试中,Neu-240对MPTP诱导的小鼠爬杆转向时间和总时间的增加无影响;同时,Neu-240能够显著性抑制MPTP诱导的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降低,但对MPTP诱导的二羟苯乙酸及高香草酸含量的降低无影响。6-OHDA模型:在头部位置测试中,Neu-240能够显著性改善6-OHDA诱导的大鼠头部位置在两侧的时间差的升高;在阿扑吗啡旋转测试中,Neu-240能够显著性改善6-OHDA诱导的大鼠两侧旋转差值的降低。[结论]Neu-240能够明显改善MPTP与6-OHDA诱导的PD模型大小鼠运动功能损伤。
【关键词】:帕金森氏病 Neu-240 6-羟多巴胺 褪黑素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2.5;R-3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3
- 1.1 氧化应激11
- 1.2 褪黑素与氧化应激11-13
- 1.3 褪黑素与神经退行性疾病13-19
- 1.3.1 褪黑素与阿尔茨海默病14-16
- 1.3.2 褪黑素与帕金森氏病16-18
- 1.3.3 褪黑素与亨廷顿氏病18-19
- 1.4 MPTP与 6-OHDA帕金森氏病动物模型19-21
- 1.4.1 MPTP帕金森氏病动物模型19-20
- 1.4.2 6-OHDA帕金森氏病动物模型20-21
- 1.5 本研究的主要思路及内容21-23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23-27
- 2.1 实验动物23
- 2.2 药品23
- 2.3 检测Neu-240对MPTP诱导PD模型小鼠运动功能损伤的改善效应23-26
- 2.3.1 动物分组与药物处理23
- 2.3.2 行为学检测23-25
- 2.3.3 HPLC法检测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二羟苯乙酸(DOPAC)及高香草酸(HVA)含量25-26
- 2.4 检测Neu-240对 6-OHDA诱导PD模型大鼠运动功能损伤的改善效应26
- 2.4.1 6-OHDA诱导大鼠PD模型建立26
- 2.4.2 动物分组与药物处理26
- 2.4.3 行为学检测26
- 2.5 统计分析26-27
- 第3章 结果27-33
- 3.1 Neu-240对MPTP诱导PD模型小鼠运动功能损伤的改善效应27-30
- 3.1.1 开放场测试27
- 3.1.2 爬杆测试27-28
- 3.1.3 前爪步长测试28
- 3.1.4 悬挂测试28-29
- 3.1.5 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二羟苯乙酸(DOPAC)及高香草酸(HVA)含量29-30
- 3.2 Neu-240对 6-OHDA诱导PD模型大鼠运动功能损伤的改善效应30-33
- 3.2.1 头部位置测试30-31
- 3.2.2 阿扑吗啡旋转测试31-33
- 第4章 讨论33-45
- 4.1 褪黑素通过抗氧化机制改善PD症状33-35
- 4.2 褪黑素通过抗凋亡机制改善PD症状35-37
- 4.3 褪黑素通过抗炎症机制改善PD症状37-40
- 4.4 PD药物治疗临床前研究策略与现状40-43
- 4.5 Neu-240作为PD的潜在治疗药物43-45
- 第5章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59
- 文献综述59-69
- 参考文献63-69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9-71
- 项目基金资助71-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彩英;褪黑素的研究历程及应用前景[J];广州医药;2002年02期
2 刘河;褪黑素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口岸卫生控制;2004年03期
3 吴亮,邱勇,李雷;人脊椎骨中褪黑素受体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年04期
4 嘉勉;;褪黑素对癌症的治疗作用值得注意[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年04期
5 徐峰,李经才;褪黑素对睡眠的调节作用[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年02期
6 杨岚;来自生命深处的渴望──美国南求褪黑素还你自然的睡眠[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1997年06期
7 汪晓飞,刘志民,彭树勋;褪黑素:一个多功能的光周期信号[J];生理科学进展;1998年03期
8 张银萍,刘保良;保健品──褪黑素作用简述[J];中国药业;1998年04期
9 童钟杭;;褪黑素与性活力[J];健康博览;2007年05期
10 吴彬;;解决失眠,在于正确选择褪黑素[J];长寿;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琼;孙儒泳;张崇理;许荣昆;;人体中褪黑素的生理作用[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贾娇;杨红;;褪黑素及褪黑素能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叶晓华;怀佳萍;孙学成;徐晓;吴建胜;;褪黑素通过调节白介素22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2013第六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袁崇刚;施英唐;何令;;持续光照和褪黑素对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0年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志民;刘志民;赵瑛;陆祖谦;沈玉美;谈雯;彭树勋;;褪黑素受体在体内分布及信息传导通路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徐峰;王芳;李经才;;褪黑素睡眠调节作用的神经机制[A];中国生理学会肥胖的临床与基础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何颖;李经才;;褪黑素对学习、记忆的作用研究进展[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邱旭升;邱勇;陈晖;孙旭;邓亮生;郑振耀;;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褪黑素信号传导通路的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吴建胜;怀佳萍;邵颖颖;孙学成;金尹;黄智铭;;褪黑素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稳态改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2012年浙江省内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卫民;肖国民;裘五四;吴建跃;程军;姜启周;徐海松;张眉;方蓉;;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褪黑素变化的临床研究初步报告[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舟子 留美学者,生物化学博士;褪黑素究竟有多神奇?[N];经济观察报;2007年
2 苹果;未成年人不宜服褪黑素治失眠[N];中国妇女报;2012年
3 李玉霞;“褪黑素”保健品不要随便吃[N];中国人口报;2004年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教授 张均田;含褪黑素保健品的功效[N];光明日报;2002年
5 ;褪黑素安全否看看专家怎么说[N];健康报;2002年
6 美国北达科他大学医学院 任骏 张晓;褪黑素:现状与前景[N];健康报;2002年
7 任骏 张晓;不必滥用褪黑素[N];科技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黄萱;“褪黑素”到底是什么[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本文由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褪黑素长期服用安全吗?用于儿童可靠吗?[N];医药经济报;2003年
10 主任医师 吕斌;褪黑素使用过量会影响生育[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婷婷;褪黑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郭攀;褪黑素保护镉暴露所致肝毒性效应的机制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李吉国;褪黑素对牙髓炎TLR4、NF-κB调节机制的相关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4 孟江飞;外源褪黑素调控葡萄抗旱的机制及其对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黄海;褪黑素对外视网膜神经元信号传递的调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6 韩静;褪黑素抗吗啡奖赏效应的作用及其中枢机制的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7 李晓峰;褪黑素对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平勇;褪黑素对鲫鱼和大鼠外层视网膜视杆信号通路的调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芳;影响褪黑素催眠作用的诸因素分析[D];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
10 杨凌辉;褪黑素及光照周期的改变对大鼠脂肪组织代谢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江波;褪黑素、钙调蛋白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模型中的相互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马赛君;线粒体凋亡途径参与褪黑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赵景新;血液透析患者褪黑素水平与氧化应激、炎症状态及睡眠质量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刘帅;褪黑素对缺氧缺血所致的新生大鼠未成熟脑白质损伤的干预作用[D];郑州大学;2015年
5 胡奇珍;褪黑素抑制酒精性脂肪肝的动物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毛琳;不同尺寸纳米三氧化钨致小鼠肝肾毒性研究以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笑哲;褪黑素对氧化应激条件下ARPE-19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的作用研究及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8 肖志勇;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改善帕金森模型大小鼠运动功能损伤[D];南华大学;2015年
9 张敏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褪黑素的变化及其意义[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国权;褪黑素受体在胎脑中的分布[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改善帕金森模型大小鼠运动功能损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9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