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改进模型大鼠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24 06:36
目的:在改进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给予电针预处理,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预防性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选择大鼠双侧"内关"穴进行连续3d的电针预处理后,通过改进的造模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心电变化,并于再灌注结束后,进行伊文思蓝-TTC双染色及心律失常评分,采用多重荧光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局部心肌组织中Troponin C/Ⅰ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其比值。结果: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大鼠心脏结扎以后ST段显著性上抬,呈典型的"墓碑"样变。电针预处理组自再灌1min后ST段逐渐降低至正常组相应水平,与模型组对应时间点ST段幅值比较均降低(P<0.05)。电针预处理组的危险区比例和心律失常评分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TnⅠ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cTnC/Ⅰ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而电针预处理组的cTnC、cTnⅠ相对表达量及cTnC/Ⅰ的比值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的cTnC相对表达量及cTnC/Ⅰ的比值显著降低(P&...
【文章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34(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只穿线不结扎对照组(左)及结扎模型组(右)
sternBlot蛋白条带采用ImageQuantTL进行灰度值分析。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x-±SE表示,统计结果用GraphPadPrism6.0作图,两组以上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选择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建模的成功率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过程中,模型组1只大鼠因麻醉并发症,记录过程中死亡,电针预处理组1只在结扎过程中,出血过多被剔除,改进后的造模方法成功率为90%。2.电针预处理对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的影响见图2。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大鼠心脏结扎以后ST段显著性上抬,呈典型的“墓碑”样变。开胸及穿线时各组ST段水平无显著差异,而结扎后电针预处理组ST段上抬水平整体较模型组低。正常组ST段在各时间点相对较稳定。模型组结扎后各时间点ST段幅值均显著高于穿线完成15min水平(P<0.01)。电针预处理组自再灌注1min后ST段逐渐降低至正常组相应水平,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ST段幅值比较均降低(P<0.05)。3.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律失常评分见图3。造模成功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电针预处理组可有效降低该评分(P<0.01)。图2各组心电图及ST段改变统计结果注:N.正常组;M.模型组;A.电针预处理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下图同。开胸以后NMA穿线完成15min结扎15min结扎30min再灌注1min再灌注15min开胸以后0.70.5STheight(mV)0.3穿线完成15min结扎15min结扎30min再灌注1min再灌注15min***********
模型组;A.电针预处理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下图同。开胸以后NMA穿线完成15min结扎15min结扎30min再灌注1min再灌注15min开胸以后0.70.5STheight(mV)0.3穿线完成15min结扎15min结扎30min再灌注1min再灌注15min***********△△△图3各组的心律失常评分结果N心律失常评分****△△MA0213454.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梗死范围见图4。经伊文思蓝-TTC染色以后,正常心肌组织被染成蓝色,而危险区则染成红色,梗死区呈现白色。由图4中可见,模型组梗死区比较明显,其梗死区/危险区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表明造模成功。电针预处理组的危险区比例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图4各组大鼠心肌切片经TTC染色后的典型照片(左)及心肌梗死区/危险区(%)统计数据直方图(右)****△△NNMM80梗死区/危险区(%)6040200AA5.大鼠损伤局部的心肌肌钙蛋白I和C(cardiactroponin,cTnI,cTnC)相对表达量见图5。心肌组织损伤局部各组cTnC/I的相对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cTnC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cTnI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cTnC/I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而电针预处理组的cTnC、cTnI相对表达量及cTnC/I的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的cTnC相对表达量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医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新思路[J]. 邢冬梅,李彬,朱明军,王永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1)
[2]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06)
[3]改进的TTC染色法显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 李粮辉,陈文华,郑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4(05)
[4]丹参酮ⅡA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 曹杰红,徐宁红,谭华清. 中国医药导报. 2014(24)
[5]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综合评估[J]. 邓宇珺,符永恒,谭宁,曾红科,单志新,林秋雄,李晓红,董小莉,余细勇,杨敏,谭卫萍,苏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02)
[6]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J]. 张玮玮,郭永清. 山西医药杂志. 2009(10)
[7]电针预治疗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β-肾上腺素受体的耐受机制[J]. 高俊虹,付卫星,晋志高,喻晓春. 针刺研究. 2006(01)
博士论文
[1]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机制[D]. 高俊虹.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407281
【文章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34(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只穿线不结扎对照组(左)及结扎模型组(右)
sternBlot蛋白条带采用ImageQuantTL进行灰度值分析。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x-±SE表示,统计结果用GraphPadPrism6.0作图,两组以上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选择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建模的成功率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过程中,模型组1只大鼠因麻醉并发症,记录过程中死亡,电针预处理组1只在结扎过程中,出血过多被剔除,改进后的造模方法成功率为90%。2.电针预处理对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的影响见图2。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大鼠心脏结扎以后ST段显著性上抬,呈典型的“墓碑”样变。开胸及穿线时各组ST段水平无显著差异,而结扎后电针预处理组ST段上抬水平整体较模型组低。正常组ST段在各时间点相对较稳定。模型组结扎后各时间点ST段幅值均显著高于穿线完成15min水平(P<0.01)。电针预处理组自再灌注1min后ST段逐渐降低至正常组相应水平,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ST段幅值比较均降低(P<0.05)。3.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律失常评分见图3。造模成功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电针预处理组可有效降低该评分(P<0.01)。图2各组心电图及ST段改变统计结果注:N.正常组;M.模型组;A.电针预处理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下图同。开胸以后NMA穿线完成15min结扎15min结扎30min再灌注1min再灌注15min开胸以后0.70.5STheight(mV)0.3穿线完成15min结扎15min结扎30min再灌注1min再灌注15min***********
模型组;A.电针预处理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下图同。开胸以后NMA穿线完成15min结扎15min结扎30min再灌注1min再灌注15min开胸以后0.70.5STheight(mV)0.3穿线完成15min结扎15min结扎30min再灌注1min再灌注15min***********△△△图3各组的心律失常评分结果N心律失常评分****△△MA0213454.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梗死范围见图4。经伊文思蓝-TTC染色以后,正常心肌组织被染成蓝色,而危险区则染成红色,梗死区呈现白色。由图4中可见,模型组梗死区比较明显,其梗死区/危险区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表明造模成功。电针预处理组的危险区比例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图4各组大鼠心肌切片经TTC染色后的典型照片(左)及心肌梗死区/危险区(%)统计数据直方图(右)****△△NNMM80梗死区/危险区(%)6040200AA5.大鼠损伤局部的心肌肌钙蛋白I和C(cardiactroponin,cTnI,cTnC)相对表达量见图5。心肌组织损伤局部各组cTnC/I的相对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cTnC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cTnI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cTnC/I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而电针预处理组的cTnC、cTnI相对表达量及cTnC/I的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的cTnC相对表达量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医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新思路[J]. 邢冬梅,李彬,朱明军,王永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1)
[2]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06)
[3]改进的TTC染色法显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 李粮辉,陈文华,郑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4(05)
[4]丹参酮ⅡA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 曹杰红,徐宁红,谭华清. 中国医药导报. 2014(24)
[5]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综合评估[J]. 邓宇珺,符永恒,谭宁,曾红科,单志新,林秋雄,李晓红,董小莉,余细勇,杨敏,谭卫萍,苏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02)
[6]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J]. 张玮玮,郭永清. 山西医药杂志. 2009(10)
[7]电针预治疗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β-肾上腺素受体的耐受机制[J]. 高俊虹,付卫星,晋志高,喻晓春. 针刺研究. 2006(01)
博士论文
[1]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机制[D]. 高俊虹.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407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34072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