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分泌系统在致病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1-10 09:40
致病菌借助分泌系统将特异蛋白直接注入宿主细胞内,破坏宿主细胞内的多种信号通路,是导致细菌定殖和感染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和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T6SS)是其对宿主细胞产生致病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副溶血性弧菌T3SS和T6SS效应物在致病力中的具体作用,以及相关调控机理,为进一步了解由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病症,研究其致病机理以及寻找致病性靶标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微生物学报. 2019,59(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分泌系统概述
2 副溶血性弧菌分泌系统在致病力中的作用
2.1 副溶血性弧菌T3SS
2.1.1 T3SS1效应物在致病力中的作用:
2.1.2 T3SS2效应物在致病力中的作用:
2.1.3 副溶血性弧菌T3SS的调控机制:
2.2 副溶血性弧菌T6SS
2.2.1 T6SS效应物在致病力中的作用:
2.2.2 副溶血性弧菌T6SS的调控机制:
3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混合培养对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株和非致病株生长的影响[J]. 徐马俊坤,冯博,张昭寰,孙晓红,潘迎捷,赵勇.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05)
[2]上海市生食三文鱼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风险分析[J]. 刘海泉,刘冰宣,吕利群,潘迎捷,谢晶,赵勇. 食品科学. 2015(24)
[3]用文献综述法估计我国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发病率[J]. 毛雪丹,胡俊峰,刘秀梅.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03)
硕士论文
[1]副溶血弧菌T3SS2新效应蛋白的鉴定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 李楚楚.浙江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80487
【文章来源】:微生物学报. 2019,59(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分泌系统概述
2 副溶血性弧菌分泌系统在致病力中的作用
2.1 副溶血性弧菌T3SS
2.1.1 T3SS1效应物在致病力中的作用:
2.1.2 T3SS2效应物在致病力中的作用:
2.1.3 副溶血性弧菌T3SS的调控机制:
2.2 副溶血性弧菌T6SS
2.2.1 T6SS效应物在致病力中的作用:
2.2.2 副溶血性弧菌T6SS的调控机制:
3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混合培养对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株和非致病株生长的影响[J]. 徐马俊坤,冯博,张昭寰,孙晓红,潘迎捷,赵勇.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05)
[2]上海市生食三文鱼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风险分析[J]. 刘海泉,刘冰宣,吕利群,潘迎捷,谢晶,赵勇. 食品科学. 2015(24)
[3]用文献综述法估计我国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发病率[J]. 毛雪丹,胡俊峰,刘秀梅.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03)
硕士论文
[1]副溶血弧菌T3SS2新效应蛋白的鉴定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 李楚楚.浙江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80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35804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