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及思路
本文关键词:中医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及思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医动物模型研究已有50余年,日渐成熟,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现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概念混淆、分类模糊,研究思路和造模方法不够明确,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辨明中医动物模型由来,对中医动物模型进行了梳理,阐明了中医理论模型、中医实体模型、中医动物模型的区别。同时,为明确中医动物模型的分类,更好的理解中医动物模型的特点,将模型细化为疾病动物模型、证候动物模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对其他模型分类进行补充说明。在此基础上,对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思路、造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为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中医动物模型因其具有中医理论特色,因此其评价也具有特殊性,可以分为中医一般状态评价和借助西医方法学进行评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动物模型的评价趋于标准化、客观化、规范化。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迅速,更多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不断的完善,为中医方-证-病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基础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医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研究思路 模型分类
【基金】: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No.Z201002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No.2013M531079) 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项目(No.LBH-Z12246)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No.1252150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优秀学术带头人)(No.051217)
【分类号】:R-332
【正文快照】: 中医动物模型是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利用特定的致病因素,在动物身上复制出与人类疾病症状和病理改变相同或相似的证候[1]。中医动物模型发展于上世纪60年代,最初建立的是阳虚模型,随后逐步建立起了肾虚、脾虚、血瘀等一系列可复制的动物模型。而在此之前就有人对中药的药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伟;论中医动物模型的造型依据与研制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赵慧辉;王伟;;病证结合证候模型研究基本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12期
3 傅晓晴;;现代医学疾病动物模型中医“证”的诊断研究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10期
4 彭成;中医动物模型对临床的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5 吕冠华,劳绍贤;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张宏;彭成;秦路平;余成浩;李晋奇;;关于复制中医动物模型的思考[J];四川动物;2007年01期
7 孙广仁;王洪武;高博;薛武更;;COPD寒饮蕴肺证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张丹;李哲;朱庆均;李震;陶汉华;;“劳倦过度、房室不节”肾阳虚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实验动物科学;2008年04期
9 刘树民;卢芳;王喜军;孙文军;董培良;;基于代谢组学的热病证候模型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年04期
10 李敬林;王太一;王禄增;董天宝;吴忆;邱乐;郜凌学;;2型糖尿病证病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方平;杨红兵;李家庚;刘松林;李云海;梅国强;;湿热证模型大鼠内毒素转导信号的动态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3期
2 潘秋;方朝晖;王伟;;浅谈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2期
3 王浩;李泽庚;彭波;徐彬;童佳兵;杨程;;肺源性心脏病动物模型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4期
4 杨桂芳;王翼洲;;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8、IL-10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柳雯;王翼洲;;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3水平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王传博;李泽庚;彭波;童佳兵;杨程;;5种病证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评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万清;马宗华;;吴茱萸汤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李焰;杨小燕;黄其春;王华;;银杏叶复方对脾虚证小鼠肠道推进功能、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纪冬琛;李昌煜;;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作、评价与展望[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蕾;郭淑贞;王伟;;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文岩;吉中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进展[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魏玮;;证候动物模型述评[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 余成浩;张宏;余葱葱;彭成;;论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A];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宏;林代华;彭成;;脾虚胃癌转移鼠模型的建立及基因表达谱的变化[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朱龙;;浅议“以方测证”法在中医动物模型研究中的运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建生;张艳霞;周红艳;余海滨;乔翠霞;;细菌性肺炎痰热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A];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熊新贵;梁清华;陈疆;谢映;范荣;刘爱平;鄢东红;;高血压性脑出血肝阳化风证动物模型的建立[A];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冉秋;何建成;;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医证候属性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刘晓鹰;杜恒;王文广;;两种肾炎湿热证血尿模型的比较[A];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10 冉秋;何建成;;一体化病证结合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医证候属性的以方测证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方证相应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诏;肾气丸与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生精功能及RAAS影响的比较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陈馨馨;仙味保金方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代谢组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潘秋;从表征和尿液代谢组学角度判别2型糖尿病大鼠中医证候属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曹俊岩;雷公藤多苷致大鼠卵泡发育障碍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赵冰洁;加味达原饮对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魏聪;基于代谢组学的络气虚滞/郁滞证候病生理基础及通络干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朱宏;补肾活血法对A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王丽;CSG脾虚与湿热模型大鼠胃粘膜组织微观变化的对比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任健;慢性胃炎肝郁证大鼠模型表征与胃黏膜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相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病病症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梅雪;毒素清对肺炎痰热证大鼠肺组织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3 郭凯华;何首乌饮对衰老雄性大鼠睾丸生殖功能的影响[D];承德医学院;2010年
4 高清环;不同年龄社区获得性肺炎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蔡治国;T细胞亚群及其相关因子在COPD肺、肾气虚证候模型大鼠中的差异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唐永鑫;四味芳香开窍药抗急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及药性初探[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张学虹;基于数据挖掘的脾胃湿热证辩治规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常丽萍;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复制及加味藿朴夏苓汤作用机制的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刘进娜;脾虚发热证大鼠模型的复制及相关方药效用的比较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王上;肺胃同治法治疗小儿食积外感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伟;李玲玲;傅鸿彰;章娜英;;模拟“迟脉”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06期
2 郑小伟;论中医动物模型的造型依据与研制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丰平,王学江;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J];北京中医;2000年06期
4 陈小野;证候动物模型诊断依据的设想与评价[J];中国医药学报;1987年01期
5 郑平东,朱燕俐,丁名城,马正立,施玉华,汪丽亚,宫斌,方军,莫启忠;腺嘌呤诱发“肾阳虚”动物模型的研制[J];中国医药学报;1990年03期
6 王绪辉,朱显华,闵熙敬,施杞;实验性小鼠内伤痹证模型的建立[J];中国医药学报;1990年06期
7 沈雁,匡调元,张伟荣,肖颐,张俊;“恐伤肾”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1年01期
8 马健,孟澍江,申冬珠,陆平成;解毒凉营护阴法阻断温病气营传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1年01期
9 王彩霞,李德新;论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J];中国医药学报;1997年03期
10 郑小伟;中医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与评价[J];中国医药学报;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野;;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入新阶段——北京、南昌两次专题会议评述[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89年01期
2 郑小伟;论中医动物模型的造型依据与研制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艾景录,徐世杰;完善中医动物模型的几个问题[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4年03期
4 蒋渝;;中医药研究中实验动物模型的研制进展[J];重庆中草药研究;1999年01期
5 陈小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概述及进展[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1年03期
6 邢建华;翟红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近况[J];中国疗养医学;2007年02期
7 谭正怀;《周易》及其对复制中医动物模型的启示[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4年03期
8 张莅峡,陈小野;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近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4年01期
9 余成浩;张宏;余葱葱;彭成;;论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年05期
10 孟庆云;动物模型──现代中医学实验研究的核心方法[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4年03期
本文关键词:中医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及思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44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