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磁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微孔反应板的研制及HBV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初步检测

发布时间:2017-06-14 01:01

  本文关键词:磁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微孔反应板的研制及HBV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初步检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抗原特异性T细胞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数量的多少和功能的强弱直接反映了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功能状态。所以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动态监测在发病机制研究、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以及疫苗效果监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近20年来,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方法有了快速发展,从最初的Cr5’释放法、有限稀释法和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发展到了现在的金标准——pMHC多聚体荧光染色及流式分析法,最具特异性和准确性。但是目前临床上依然很少对患者进行抗原特异性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监测,原因是pMHC多聚体价格昂贵,需要流式细胞仪等特殊仪器;针对各种HLA基因型以及各种病原体抗原、肿瘤抗原或自身抗原的商品化pMHC多聚体非常缺乏,不成系列,难以满足对各种HLA基因型别的患者以及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多种抗原表位特异性T细胞进行检测的实际需要;不能高通量地同步进行数量和功能的分析等。所以进一步探索操作简便、无需特殊仪器、能同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新方法相当重要。本课题组前期以直径为4.5 μm的磁珠为载体,包被进口的H-2Kb-Ig/OVA257-264二聚体制备磁珠式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APC-beads),在96孔板中同步检测OT-1鼠脾淋巴细胞群中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和反应活性,建立了磁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微孔反应板技术(aAPC-microplate)并进行了方法学的评价,证明了该技术在无需特殊仪器条件下的可行性。为了进一步实现该技术的试剂盒化和国产化,本研究首先对pMHC多聚体制备技术进行改进,自制H-2Kb/OVA单链三聚体(SCT),验证其构象与功能;然后用该蛋白替代进口的昂贵商品制备aAPC-beads,建立aAPC-microplate,同步检测OVA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重新进行方法学论证;最后利用aAPC-microplate技术初步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HBV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主要的结果如下:1、首次采用重叠延伸PCR和同源重组技术,无需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成功构建H-2Kb/OVA SCT匡组质粒,原核表达SCT蛋白,镍柱纯化,稀释复性折叠,继而通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将生物素化的H-2Kb/OVA SCT蛋白包被磁珠,制备成H-2Kb/OVA SCT beads.通过H-2Kb构象特异性单抗荧光染色和流式分析验证了该SCT分子的正确空间构象;以该SCT分子为基础构建H-2Kb/OVA四聚体,流式检测OT-1鼠脾淋巴细胞群中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比例,与进口的H-2Kb-Ig/OVA二聚体检测结果相似(38.09% vs.35.32%),提示其与特异性TCR的有效结合能力。2、利用H-2Kb/OVA SCT beads,在96孔反应板中对OVA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进行磁性分选和计数,然后补加ConA培养24h,通过酶联斑点实验检测OVA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群中分泌IFN-γ的细胞比例,作为其反应活性比。本实验设置5个细胞接种数量组,每个数量组设置3个复孔,阳性细胞数比例由复孔的平均值表示,并对5个检测数量组的平均比例进行直线回归方程校正。方法学的准确性分析显示:aAPC-beads在不同细胞数量孔中与靶细胞的结合以及在磁场下的分选呈现良好的数量依赖关系和线性关系,R2值均达0.99以上;特异性分析显示:aAPC-microplate分选后,阳性细胞群中OVA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比例为92.35%和86.39%(两次实验结果);重复性分析显示:在5个检测数量组之间,阳性细胞比例的平均分析内CV值为6.44%和4.01%;对同一份OT-1鼠脾淋巴细胞群进行三次重复实验时,分析间CV值为3.22%,符合生物制品鉴定标准;与经典的pMHC多聚体流式分析法相比:两种方法对5只OT-1鼠的检测结果经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2397,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结果有显著相关性,相关方程为Y=2.229+0.815X,相关系数r=0.983,P0.01。反应活性检测结果显示:2只OT-1鼠脾淋巴细胞群经aAPC-microplate分选后,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群的反应活性比分别为43.83%和41.87%。另外,传统ELISPOT检测OT-1鼠脾淋巴细胞群经OVA抗原肽刺激后分泌IFN-y的细胞比例分别为4.44%和4.01%,远低于aAPC-microplate方法和经典pMHC多聚体流式分析法的检测比例。3、利用课题组前期自制的HLA-A*0201/HBc18-27、A*0201/HBe183-191、A*0203/HBc18-27、 A*0203/HBe183-191和A*0206/HBc18-27五种单链三聚体蛋白,包被磁珠制成五种HLA-A2/HBV beads,利用aAPC-microp late方法对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HBV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进行数量检测。初步结果有:运用流式分析和PCR-SBT方法对20余名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LA-A2基因分型,得5例HLA-A2阳性患者。进口HLA-A2/HBV二聚体荧光染色和流式分析显示:HBc18-27和HBe183-191表位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分别为0.15%、0.08%、0.25%、0.08%和0.28%:aAPC-microplate检测的相应比例为0.10%、0.11%、0.28%、0.10%和0.23%。配对t检验显示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9454,相关方程为Y=0.028+0.811X,相关系数r=0.893,P0.01。本研究首先利用新技术方案自制了H-2Kb/OVA单链三聚体蛋白,具有正确构象与功能;然后用其替代昂贵的进口商品建立aAPC-microplate方法,同步检测OT-1鼠中OVA抗原特异性T细胞数量和功能,完成了方法学论证,提示了技术的可行性;最后利用aAPC-microplale技术初步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HBV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结果与经典的进口HLA-A2/HBV多聚体流式分析法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为下一步制备临床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抗原特异性T细胞 磁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微孔反应板 HBV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92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1
  • 主要英文缩写词11-13
  • 前言13-16
  • 文献综述 基于pMHC复合体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16-30
  • 参考文献25-30
  • 第一节 H-2K~b/OVA单链三聚体分子的构建、表达与验证30-47
  • 引言30-31
  • 1. 材料和试剂31-34
  • 2. 方法34-42
  • 3. 结果42-45
  • 4. 讨论45-47
  • 第二节 aAPC-microplate技术对OVA抗原特异性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同步检测47-68
  • 引言47-48
  • 1. 材料和试剂48-49
  • 2. 方法49-53
  • 3. 结果53-66
  • 4. 讨论66-68
  • 第三节 aAPC-microplate技术初步检测HBV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数量68-80
  • 引言68-69
  • 1. 材料和试剂69-70
  • 2. 方法70-74
  • 3. 结果74-78
  • 4. 讨论78-80
  • 小结与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4
  • 致谢84-85
  • 作者简介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军;一种细胞接触性抗原特异性抑制信号[J];重庆医学;2002年08期

2 孙立英;郭胤仕;;抗原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方法及应用前景[J];现代免疫学;2010年03期

3 McFarlane G;郑培君;;人类肝脏的抗原[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1年03期

4 谷口克;张永祥;;抗原特异性抑制性T细胞因子的功能和分子结构[J];国外医学情报;1981年03期

5 千叶丈 ,杨吉明;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克隆法[J];微生物学免疫学译刊;1983年04期

6 田强;牛抗原特异性T细胞系的产生及特性[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1年03期

7 Byron Ballou,杨晓峰;适于体内攻击肿瘤的抗原特异性选择[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8年01期

8 陈跃;许戈良;王保龙;;抗原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体外诱导扩增及其功能测定[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苑淑贤;任科研;杨金生;董冬梅;姚新华;;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的制备及在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06年04期

10 孟济明;邹和建;叶霜;;名正而言顺,本立而道生——关于抗原定义的讨论[J];现代免疫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人前;刘海英;;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抗原特异性CTL功能分析[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2 席泓;朱一蓓;古涛;李文新;顾宗江;李文香;张学光;;体外活化扩增肿瘤抗原特异性CTL优化方案的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何贤辉;查庆兵;徐丽慧;贾仟涛;李丰耀;;健康青年中国人中HCMV特异性记忆CD8~+ T细胞频率和表型分析[A];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孙伟;唐婕;吴雄文;李佳楠;陆盛军;陈雪玲;翁秀芳;梁智辉;;原位四聚体染色法检测冰冻切片中的抗原特异性CTLs[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任科研;苑淑贤;杨金生;都业文;姚新华;;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的制备与分析[A];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赵长霖;李兵;杨培增;;Behcet病患者S-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苑淑贤;任科研;杨金生;董冬梅;姚新华;;猪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的制备及在Dot-ELISA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许文;钟昭炎;袁志宏;洪超;高晓明;;抗活化态T细胞自身抗体的抗原特异性及功能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9 徐晓军;汤永民;沈红强;钱柏芹;;新的T细胞活化标志ZCH-2B8a抗原的分子特性及功能研究[A];2009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靖雪;;Lewis X寡糖靶向DC-SIGN增强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杀伤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靶向杀伤抗原特异性T细胞及抑制皮肤移植排斥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乔苗;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型分析的新方法[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3 蒋静;结核病患者结核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4 刘海英;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杨新星;HBV感染者中抗原特异性CTL免疫应答状况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陆盛军;中国人群常见HLA-A2亚型间抗原特异性差异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孙亚民;克罗诺杆菌属O抗原分型系统的建立及多样性形成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8 黄莉莉;HSV-1特异转移因子的抗原依赖活性及其化学本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86年

9 张梦军;CD4~+Foxp3~+ Tregs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抗原特异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10 姜廷帅;不同来源调节性T细胞在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优;磁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微孔反应板的研制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数量和反应活性的检测[D];东南大学;2015年

2 李晓娥;磁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微孔反应板的研制及HBV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初步检测[D];东南大学;2016年

3 曹国番;同种异基因抗原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的体外扩增[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永磊;抗原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的培养扩增[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5 吴静;转基因表达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受体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3年

6 王琼;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保护性免疫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7 牛翰婕;结核抗原特异性CD4~+中央型记忆T细胞的检测及分布特性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8 李健;供体抗原特异性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作用效应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张淦;输注两种抗原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延长NOD小鼠同种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杨怀德;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D抗原定量及其中和抗体检测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本文关键词:磁性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微孔反应板的研制及HBV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初步检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8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448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1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