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空肠弯曲菌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小鼠模型的优化

发布时间:2017-06-27 21:14

  本文关键词:空肠弯曲菌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小鼠模型的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优化空肠弯曲菌(CJS131)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样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卡介苗(BCG)对照组、结核分枝杆菌H37Ra对照组、CJS131+BCG模型组和CJS131+H37Ra模型组。在第0天免疫,在第14、21、42天加强免疫,在第36、54、61天分批称其体质量后处死。检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抗核抗体水平、血清总Ig G水平和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不论采用含BCG还是H37Ra的弗氏完全佐剂(FCA),给予CJS131免疫的小鼠均有SLE样综合征的表现:血清抗核抗体及总Ig G水平升高,肾组织损伤。在动态检测中病变基本维持。结论 CJS131在对模型组小鼠的免疫诱导中起主要作用,以BCG或H37Ra作为FCA中采用的菌株都可引起病变,通过加强免疫可维持小鼠长期病变,优化后的模型可用于SLE治疗性药物的筛选。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空肠弯曲菌CJS 弗氏完全佐剂 系统性红斑狼疮 小鼠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274165) 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2JC1400800)
【分类号】:R593.241;R-332
【正文快照】: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特征是T、B淋巴细胞的高度活化,多种自身抗体如抗双链DNA、抗单链DNA、抗组蛋白等水平的异常增高,形成高水平的免疫复合物,造成多种组织、器官损伤[1-2],多脏器衰竭尤其是肾功能衰竭是晚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新颖;金玉;张颖;冯潜;;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06期

2 单秀霞;张薇;张晓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人民军医;2008年02期

3 王铮;谢俊云;徐晗;程小芹;乐曦玲;力弘;章蕴毅;卢燕;陈道峰;;贯众总多糖对空肠弯曲杆菌诱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小鼠的作用[J];药学学报;2010年06期

4 周厚清;董敏;马路;;ANA、抗ds-DNA和ENA多肽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年12期

5 李荣达;董莉;林玲;;诱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模型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奎;陈成勋;郭永军;白东清;乔之怡;刘志伟;丁莉莉;邢克智;;7种中草药对斑点叉尾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2 李姝蓓;张东;杨岚;杨洪军;;荚果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年03期

3 王倩倩;杨晓艳;马骥;;荚果蕨多糖的组成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J];光谱实验室;2013年04期

4 唐玉萍;王秀丽;潘瑞;张丽玉;;1例狼疮危象患者的护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年S1期

5 方小娴;廖胡君;戎燕丽;;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抗核抗体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6 王世娇;李玉玲;;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年10期

7 史战国;余月明;郭虹;;重症男性狼疮脑病1例诊治体会[J];西南军医;2010年05期

8 叶宝珠;王玉;;30例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年16期

9 Rogier Louwen;John P Hays;;Is there an unrecognised role for Campylobacter infections in(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J];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3年04期

10 王倩倩;马骥;牛俊峰;王璐;;荚果蕨中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年1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金凤;系统性红斑狼疮472例临床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2 王倩倩;荚果蕨多糖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巍琼;益肾养阴合剂对MRL/Ipr小鼠狼疮性肾炎的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奉春,董怡,赵玉华,,林禾,姜泉,赵杰;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及治疗[J];北京医学;1994年05期

2 代琛贤;孙晓云;苏茵;栗占国;;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小鼠模型免疫学特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3 高蓉,谢艳华,王四旺,樊春梅,王剑波;SLE小鼠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4 孟博;张志斌;;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及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年01期

5 仇宁;抗核抗体和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年04期

6 刘军锋;贾克刚;刘运德;;免疫印迹法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ENA多肽抗体谱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7 张晓颖;张克惠;刘晓明;陈崇福;;抗核抗体、抗ENA谱及抗双链DNA的联合检测与分析[J];华中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8 冀春梅;王振明;马居凤;;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05期

9 李金枝;丁隽;Merim Boukherouba;李昊文;张勇;沈浩;陈学进;王树军;王颖;;Pristane诱导小鼠系统性红班狼疮动物模型的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年02期

10 ;Induc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yndrome in BALB/c mice by immunization with active chromatin[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祖华,邱夏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α_1-微球蛋白的测定及其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年05期

2 许杰州,曾庆馀,肖征宇;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年06期

3 刘钢,王兰兰,谢其冰,李立新,王忠明,林懋贤;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的观察[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年06期

4 陈蓓,唐福林;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年06期

5 李彩凤,江载芳,何晓琥;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相关的遗传因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年05期

6 梁小红;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探讨[J];华夏医学;2000年06期

7 何惠英,王海鹰,叶小英;8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指标测定的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陈红清,徐文严;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3期

9 陈红清,徐文严;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5期

10 唐蓉,王黎敏,叶任高,姜宗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蓓;林进;徐立勤;徐丹怡;曹恒;孙德本;;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12例临床分析[A];2009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于晓春;;一例以头痛、抽搐、昏迷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报告[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韩建文;张学军;;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成;张安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蔼平;白琳;任宝娣;;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56例疗效观察[A];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风湿论文集[C];2009年

6 刘平;周涛;马海涛;李晓绿;邱文淼;;以肢端坏死为首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临床病例报道[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筹备委员会[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8 安莉萍;辛小红;;系统性红斑狼疮证治体会[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9 阎小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体会[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10 王建明;阎小萍;王昊;陶庆文;;由病例分析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 薛鸾 主任医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和转归[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2 记者 王丹;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国数据”发布[N];健康报;2011年

3 仇逸;我国科学家发现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病基因[N];北京科技报;2003年

4 解放军福州总医院风湿科 李忆农博士;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绝症吗?[N];福建科技报;2004年

5 栗占国 罗刚;系统性红斑狼疮用药要规范[N];健康报;2006年

6 孙维生;如何早期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N];潮州日报;2009年

7 陈静;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N];保健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胡德荣;降伏红斑狼疮 “仁济”领跑[N];健康报;2010年

9 通讯员 孙国根 记者 陈青;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新疗法[N];文汇报;2011年

10 孙国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了“新钥匙”[N];中国医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继承;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相关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彭武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非编码RNA组学鉴定及其表达谱分析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张细凤;调节免疫中成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D];山东大学;2014年

4 王静;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预后的统计模型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5 潘发明;中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受体家族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6 张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7 魏华;周期序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弓娟琴;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凋亡及其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9 王斌;白细胞介素-10基因5'端侧翼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10 冯金保;中国汉族人群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家系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迪;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组学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2 何伟;云南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存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昆明医学院;2009年

3 郑嵘君;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4 温蝶梅;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远期疗效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吴会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郝晓红;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7 孙乐栋;系统性红斑狼疮内脏损害的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8 刘新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探讨[D];暨南大学;2004年

9 楼波;血浆骨桥蛋白检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胡以松;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空肠弯曲菌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小鼠模型的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1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491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4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