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受精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受精机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生物化学、转基因和基因敲除等研究得出的受精机制主要分为4个部分:①精子获能;②精子结合至卵子透明带;③精子与透明带结合诱发顶体反应(AR);④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和膜融合。笔者拟就近期研究阐明的精子获能、AR及精、卵融合的新信息、新观点,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单位】: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助孕中心;
【关键词】: 受精机制 精子获能 顶体反应 精卵融合
【分类号】:R321.2
【正文快照】: 受精的发生涉及十分复杂的机制,大量研究已证实,Ca2+在精子的活动能力、获能、定向运动与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AR)及受精卵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跨膜信号的传导在精子获能和AR,精、卵质膜融合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二者间相互影响。笔者拟就受精调控机制的研究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炳银;;发育再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李路;刘继红;;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基因表达的变化[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悦;丁之德;;哺乳动物精子顶体反应相关的蛋白及信号传导[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9年01期
2 许波;汪小海;孙慧谨;王丽君;;异氟醚体外对人活力低下精子运动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0年02期
3 赵丹;吴炜;章轶;王增军;王心如;;Zn缺乏对人精子VDAC mRNA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4 许祥;王勇;余州;陈静;郭萌;桂耀庭;蔡志明;;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基因在人精子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9年06期
5 王世平;王沛涛;高峰;李强;刘忠强;付秀艳;李华琴;王新生;;人类T型钙通道α1H和α1G基因在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子中的差异表达[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年04期
6 张瑞芳;曾海涛;;钙离子通道与精子运动功能[J];生命的化学;2009年06期
7 梁明;孙伟;张斌;;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的病因及治疗[J];中国性科学;2009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边疆;人类精子中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成;人精液凝固蛋白I衍生合成肽Sg I-52与精子活动关系的初步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2 罗凤燕;水稻vdac、ant及HL-sp1基因的表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马亢;水稻VDAC和ANT基因家族表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4 周秀芬;线粒体功能与精子活力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5 张瑞芳;小鼠精子获能过程中钙调素结合蛋白的鉴定[D];中南大学;2010年
6 冯晓霞;SEPT4、TEKT4基因与特发性弱精子症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王波;生精散治疗弱精子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赵丹;Zn缺乏对人精子VDAC的mRNA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9 汪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膜蛋白抽提及组成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志凯;捻转血矛线虫新基因Hcher-1和HcMSP的克隆与阶段性表达特性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培元,黄宇烽,崔英霞,胡毓安,徐建平;不育病人精液中精子细胞的分离与鉴定[J];中华男科学;2002年06期
2 黄毅,Ashok Agarwal;人精液中未成熟生殖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男科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资捷;宋平;;IL-6对人精子顶体反应影响机制的初步探讨[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年06期
2 韩筱兰,郑荣梁;哺乳动物精子膜获能和顶体反应相关结构及配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3年S1期
3 郜新江,曹霖,石其贤,顾芝萍;雷公藤单体(TW_(19))对豚鼠精子获能、顶体反应和精卵融合的抑制作用[J];中国男科学杂志;1998年03期
4 杨麦贵,杨阳,黄萍,郑善銮,樊爱琳,程晓东,周铁成,李娟,张竹映,郝晓柯;一氧化氮对人精子获能及顶体反应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5 王安喜;钙调素与精子功能[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6年04期
6 姚军;;获能的进一步研究[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1年06期
7 何彦芳;岳利民;何亚平;张金虎;郑洁;;雌激素对人精子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年01期
8 封树林;贲昆龙;;抗精子免疫避孕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0年04期
9 陈勇;己酮可可碱对人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的影响[J];海峡药学;2002年03期
10 张珏;刘娜;周有骏;吕加国;;关于顶体反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颖;许文明;陈璋辉;石其贤;周思畅;李坤;孙丽文;陈小章;袁玉英;倪崖;;CL~-及其通道在精子获能和精卵融合中的作用[A];第二届中国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金建远;倪崖;李忠香;陈璋辉;陈文颖;吕建新;张欣宗;付萍;石其贤;;sPLA_2 GIID在人精子上的表达及其在顶体反应中的作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陈文颖;许文明;陈璋辉;石其贤;倪崖;周思畅;李坤;孙丽文;陈小章;袁玉英;;氯离子及其通道在豚鼠精子获能中的作用[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坤;倪崖;徐万祥;宋力雯;姚康寿;张欣宗;黄荷凤;张艳铃;石其贤;;大肠杆菌重组表达的人卵透明带3肽段的功能评价[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生殖生物学[A];中国解剖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0年
6 白俊平;施玉j;;雷公藤总甙对小鼠生精细胞Ca~(2+)通道的抑制[A];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毒素专业组第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7 江澍;林典梁;陈文列;江一平;;人精子甘露糖受体对地鼠卵母细胞的影响[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江澍;林典梁;江一平;;抗人精子甘露糖受体抗血清对精子穿透实验的影响[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唐爱发;余振东;桂耀庭;郭新;龙云;李贤新;周锦堂;朱辉;叶炯贤;蔡志明;;SPACA4基因在人和小鼠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单洋淼;姚芳;;影响精子顶体完整性的调查[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心轶;宁发现人类生殖相关新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廖卫公;缺氧对雄性大鼠生殖机能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2 刘孟元;两种与生育有关的人精子膜蛋白基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年
3 黄蓬;人精子膜蛋白YWK-Ⅱ抗原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4 陈大虎;人精子膜蛋白cDNA(HSD-1)的表达和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5 尹雪茜;人精子膜蛋白YWK-Ⅱ蛋白/APLP2与穆勒氏管抑制性物质(MIS)的相互作用及其信号传导通路[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张杰;人新的精子结合蛋白基因TSBP的定位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张军;人精子蛋白FSCB的基因克隆、表达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8 刘顺利;鼠精子纤维鞘蛋白FSCB的磷酸化在获能和超活化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庆;孕酮对精子获能及顶体反应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德刚;重组小鼠精子蛋白Izumo的制备及其免疫避孕潜力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3 吴帅;肌动蛋白的聚合作用在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的人精子顶体反应中的作用[D];青岛大学;2004年
4 刘志春;人精子甘露糖受体的纯化及其肽质量指纹谱鉴定[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5 杨宏毅;人精子甘露糖受体的表达及其与精子—透明带相互作用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6 张韫;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3(rhZP3)的生物活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郑洁;人精子中芳香化酶表达与精子功能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5年
8 何彦芳;雌激素对人精子的激活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卢莹;人睾丸蛋白NYD-SP16的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10 李玉艳;抗精子多肽抗体的制备和对人精子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16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516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