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病毒与细胞的微生态学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7-13 12:02

  本文关键词:病毒与细胞的微生态学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微生态 病毒 细胞的微生态学


【摘要】: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它是研究微生物群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科学。病毒(virus)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微小和简单的非细胞形态微生物(acellular microorganism),不仅可寄生于动植物体的组织细胞表面或内部,还可寄生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内部。作为宿主以及细胞内的寄生体,病毒除引起宿主多种类型的感染外,还可参与宿主组织细胞的微生态系的组成,赋予细胞干扰相关病毒增殖与复制、抵抗特定病毒感染感染的作用,并能引起宿主细胞产生特定毒素、获得新抗原性等改变。本研究通过微生态学角度,对病毒与细胞的相互关系及病毒与细胞微生态学在医学上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黑龙江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微生态 病毒 细胞的微生态学
【基金】:微生物教研室的大力支持
【分类号】:R373
【正文快照】: 病毒(virus)发现仅有100余年的历史,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微小和简单的非细胞形态微生物(acellu-lar microorganism)。1960年代以来,随着致病性病毒的发现以及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与控制,人们逐步认识到健康机体内存在有正常病毒群(viral flora),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二代测序(next ge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凤君,金家志;微生态学及微生态制剂[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4年04期

2 胡桂芝,罗萍;微生态学与免疫学关系探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年03期

3 陈昭斌,张朝武,康白;我国人源双歧杆菌生态效应的研究近况[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年05期

4 袁杰利;;中国微生态学研究历史及现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年07期

5 曹郁生;连续培养技术在微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5期

6 康白;微生态学应继续进行观念更新[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年04期

7 熊德鑫;微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1年05期

8 凌鸿英,谭毅;微生态学与微生态制品[J];广西医学;1999年03期

9 唐由凯,向武良;医学微生态学知识系列讲座(三)──微生态学与肠道菌群[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年02期

10 实言;微生态学与三株药业[J];解放军健康;199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兰娟;;微生态学与感染[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熊德鑫;;微生态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2卷[C];2002年

3 李兰娟;;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4 李兰娟;;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进展[A];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吴力克;;微生态学在特种医学中的应用前景[A];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第二届特种医学暨河南省、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兰娟;;感染微生态学进展[A];新医药卫生改革与药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药学杂志》第十二届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熊德鑫;;微生态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6卷)[C];2006年

8 杨昌林;张清俊;罗丽华;;微生态学理论和技术在航空医学与营养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前景[A];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第二届特种医学暨河南省、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占秋;;病毒感染的生态学[A];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谢君;;肠道微生态学与肠道微生态失衡[A];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第二届特种医学暨河南省、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康白;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存在“对话”机制[N];中国食品报;2008年

2 孙国根;闻玉梅院士解读“人体细菌群落分布图”[N];中国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鲁辛辛;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2年

2 韩冰;甲烷氧化菌的微生态解析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马永平;含质粒人两歧双歧杆菌的分离、质粒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施羽;小白鼠肠道菌群中乳酸菌的筛选及其抗衰老作用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黎光;鸡源益生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3 于洁;灭活的双歧杆菌抗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4 雷守成;耐特定抗菌药双歧杆菌的鉴定与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5 王晓庆;双歧杆菌对大肠癌的抑瘤作用及对其信号转导的影响[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6 杨盟;氟致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初步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36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536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2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