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动物模型的构建及不同方法进行骨重建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11:09

  本文关键词: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动物模型的构建及不同方法进行骨重建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比格犬 种植体周围炎 骨缺损 动物模型 骨重建


【摘要】:目的:种植体周围炎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导致种植义齿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实验首先构建种周炎骨缺损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观察各自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探究最佳的骨重建方法,为临床治疗种周炎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选用成年健康比格犬6只,分别拔除双侧2颗前磨牙,然后在8个拔牙窝中选择6个种植位点,即刻植入6枚韩国DIO种植体,待成功骨结合后通过“局部去骨+丝线结扎+高糖饮食”联合法快速建立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模型[1],然后将36枚罹患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传统方法组、β-TCP组、BIO-GENE组、Bio-Oss组和不刮治组,共6组进行后续治疗。除空白对照组和不刮治组的12枚种植体外的所有种植体均经过彻底的翻瓣刮治,辅助半导体激光和派丽奥药物进行治疗,直至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消失(此时骨缺损仍然存在),最后再对以上6组骨缺损的种植体分别进行骨重建。术后3个月通过直观测量、X线检查、Micro-CT扫描、硬组织切片和新生骨形成率比较不同骨重建方法的差异。结果:(1)在比格犬口腔内即拔即种的所有种植体3个月后进行X线片拍摄,结果显示所有种植体均成功形成骨整合。(2)“局部去骨+丝线结扎+高糖饮食”综合法作用1个月后,成功骨结合的所有种植体均发生种植体周围炎且伴有骨缺损。(3)种周炎骨缺损模型构建结束时所有种植体的牙周和X线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应用半导体激光和派丽奥药物治疗的种植体周围炎症消失,与未经彻底基础治疗的空白对照组和不刮治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骨重建后直观测量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io-Oss组BIO-GENE组β-TCP组(传统方法组)空白对照组(不刮治组)。(6)X线检查BDH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io-Oss组最小,BIO-GENE和β-TCP组(传统方法组)次之,空白对照组(不刮治组)最大。(7)Micro-CT扫描BMD值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io-Oss组最大,骨再生材料与自体骨几乎融为一体;BIO-GENE组次之,图像上可见清晰的植骨材高密度影像;β-TCP组最小,ROI区域内找不到植骨材料的影像。(8)组织学切片显示,空白对照组和不刮治组的种植体颈部无新生骨形成,同时仍存在较大范围的骨缺损;传统方法组和β-TCP组可见少量新生骨组织并有个别成骨细胞活动;BIO-GENE及Bio-Oss组可见大量的新生骨细胞。(9)新生骨形成率(NBFR)经计算后组间比较显示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io-Oss组的新生骨形成率最高。结论:针对种植体周围炎所导致的骨缺损,在通过彻底的翻瓣刮治后,辅以半导体激光和派丽奥药物加以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Bio-Oss大颗粒骨粉充填+胶原膜覆盖”共同作用可有效进行骨重建。
【关键词】:比格犬 种植体周围炎 骨缺损 动物模型 骨重建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6;R-332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6-8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1 引言13-15
  • 2 实验材料15-18
  • 2.1 实验动物15-16
  • 2.2 实验试剂及器材16-17
  • 2.3 手术器械及骨重建材料17-18
  • 3 实验方法及步骤18-26
  • 3.1 术前各项准备18-19
  • 3.2 即拔即种手术19-20
  • 3.3 构建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20-21
  • 3.4 半导体激光辅助进行彻底的基础治疗21-22
  • 3.5 分组进行种植体周围炎的骨重建22-23
  • 3.6 各项实验检测指标的测量23-26
  • 3.6.1 直观测量及X线检查23
  • 3.6.2 Micro-CT扫描及单个小标本的制备23-24
  • 3.6.3 硬组织磨片的制取及染色24-26
  • 3.6.4 新生骨形成率的计算26
  • 3.7 统计学处理及分析26
  • 4 结果26-31
  • 4.1 实验第一阶段(构建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模型)的结果26-28
  • 4.2 实验第二阶段(进行彻底的基础治疗)的结果28
  • 4.3 实验第三阶段(分组进行骨重建)的结果28-31
  • 4.3.1 直观测量28-29
  • 4.3.2 X线摄片29-30
  • 4.3.3 Micro-CT扫描30
  • 4.3.4 切片观察及新生骨形成率30-31
  • 5 讨论31-37
  • 5.1 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动物的选择31-32
  • 5.2 PISF监测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32-33
  • 5.3 种周炎骨缺损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33-34
  • 5.4 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现状及激光的优势34-35
  • 5.5 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骨重建及关键影响因素35-36
  • 5.6 X线、Mico-CT及硬组织切片36-37
  • 6 结论37-39
  • 7 参考文献39-44
  • 附录44-45
  • 致谢45-46
  • 综述46-53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彩图53-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晓敏;黄远亮;;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方法及其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08年01期

2 姜宝岐;徐欣;梁晋;林庆杰;;种植体周围炎10例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2008年03期

3 关雪琳;余顺兰;;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3期

4 陆成华;谢志刚;;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方法及进展[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1年04期

5 韩佳佳;林晓萍;;种植体周围炎干预措施及早期治疗[J];口腔医学;2012年02期

6 刘得玺;周鑫才;曹颖光;;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7 刘琼;黄建生;;白介素-1基因多态性、牙周炎和吸烟因素与种植体周围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8 王世振;张宾;孙书红;;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产业;2012年15期

9 杨光艳;张健;;种植体周围炎临床研究进展[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年09期

10 蔡同道;;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宝;张蓉;马轩祥;宋应亮;贾卫;;口腔种植体周围炎免疫机制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陈斌;吴文蕾;张倩;闫福华;;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疗效的3年回顾性研究[A];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3 张雪洋;;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摘要)[A];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4 易佳;谭包生;;下颌骨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建立的动物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口腔种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徐燕华;谭包生;黄宝延;;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分析[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马佳音;;局部应用派丽奥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病例报告[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黄宝鑫;张立;徐莉;朱卫东;孟焕新;;种植体植入深度对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影响[A];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8 朱红;邹德荣;刘翳雯;瞿晓辉;;种植体周围炎治疗对患者龈沟液IL-8水平的影响[A];2004年上海市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张艳玲;周爽英;;Er,Cr:YSG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粘膜炎或轻度种植体周围炎的效果评价[A];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10 朱斌;黄宝鑫;路瑞芳;孟焕新;;PCR检测比格犬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种周龈沟液牙周致病菌的实验研究[A];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春宝;口腔种植体周围炎免疫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2 周鑫才;等离子体射流联合刮治术治疗犬种植体周围炎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林映荷;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和种植体周组织结构变化的相关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长林;不同植体表面与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相关性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薛龙;唾液乳酸杆菌w22a和种植体周围炎致病菌体外作用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康路鹏;激光与传统方式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疗效的系统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尹伟;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动物模型的构建及不同方法进行骨重建的对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5 唐洪霞;不同表面形态种植体周围炎动物实验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汪文君;犬种植体周围炎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7 鲍济波;种植体周围炎龈下菌群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8 王益华;牙周炎及吸烟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9 陈晓东;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影响效果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10 胡永啸;血链球菌引导种植体周围炎龈下菌群重建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40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540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9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