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晚期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DM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而DN的发病机理如同其他DM微血管并发症一样尚未完全阐明。建立合适的DN动物模型是研究DN的发病机理和干预手段的基础。本文综述DN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诱发性、自发性及转基因3类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并对各模型致病机理、疾病表现、肾脏病理改变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研究DN的发病机理、防治及相关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动物模型
【分类号】:R587.2;R692;R-332
【正文快照】: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增厚,肾小球滤过率增大,肾小球基质逐步积累,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行性蛋白尿和肾功能恶化。Ⅰ型和Ⅱ型糖尿病(DM)均能导致DN,但Ⅰ型DM患者的DN发生率高于Ⅱ型DM患者。DN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玉;蔺涛;雷博;;比较研究C57BL/6和eNOS~(-/-)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的视网膜病变[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2 张洋;马坤岭;;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3 李志杰;张悦;;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1年01期
4 向雪松;王竹;祝宇铭;边立华;杨月欣;;链脲佐菌素注射剂量对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J];卫生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垒;董志军;张铁民;;菩人丹超微粉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汪东风;王林戈;张莉;徐莹;Bucheli Peter;;绿茶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J];茶叶科学;2010年04期
3 章成昌;谢光荣;姜玉涛;陈菁;闫璐颖;陈建华;;链脲菌素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2年09期
4 付文亮;张艳;陈志宏;;丝胶对糖尿病大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调节作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苏哲君;马莉;陈志宏;;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DM时肾脏病变中的作用及意义[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王艳;刘蔚;王征;;应用链脲左菌素构建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效果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7 余杰;崔鹏举;陈美珍;钟名其;崔仕超;吴清洋;卓健勇;;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抗氧化和降血糖的影响(英文)[J];菌物学报;2009年01期
8 朱鑫仙;吕高虹;吴诚;方婷;皮文霞;;“三热论”方对糖尿病小鼠血管并发症影响因子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9 张洁;;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建模常用方法[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10 陈郊丽;杨莹;;糖尿病鼠模型研究新进展[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东风;王林戈;张莉;徐莹;Bucheli Peter;;绿茶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俞灵莺;;桑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抗氧化作用[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凤平;参芪复方对GK大鼠肾脏NF-κB及PPARγ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赵海军;GLP-1类似物合成及其治疗糖尿病的功效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方敬爱;百令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晓昀;益气健脾补肾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相关因素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沈媛媛;噬菌体展示技术在透皮给药与新型纳米材料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潘清蓉;1.葡萄糖、二甲双胍及AICAR对胰岛β细胞(INS-1细胞)G蛋白耦联蛋白受体表达的调节 2.KKAy糖尿病小鼠和高脂喂养肥胖小鼠骨骼肌的胰岛素MAPK通路的改变[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向雪松;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辅助降血糖功能评价中的应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8 于梅;肾炎消白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足细胞相关因子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王凤丽;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中药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10 马鸣飞;芪卫颗粒治疗DN临床观察及调节PEDF/USF_2表达对DN肾纤维化的干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海青;罗格列酮对OLETF大鼠股骨骨密度及成骨细胞BMP-2和Bcl-xL表达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陈磊;高血糖对实验性角膜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俞灵莺;桑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效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张红兵;雌激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任洁;马齿苋调节血糖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李慧;百令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7 李屹;葫芦巴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体内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王洪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D];吉林大学;2007年
9 潘雪;转基因系构建斑马鱼胰岛β细胞发育模型的建立[D];贵阳中医学院;2008年
10 郑文静;氧化应激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君;自发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LETF大鼠[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9年01期
2 查冬青;吴小燕;徐联芳;贾汝汉;;两种2型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的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3 杨亦彬,张翥,苏克亮,陈泽君,黄颂敏;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的方法学探讨[J];华西医学;2005年02期
4 董哲毅;华参;高翔;华振浩;吉程程;熊锡山;胡惠民;梅长林;;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糖尿病肾病的鉴定[J];山东医药;2008年13期
5 李志杰;张悦;;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1年01期
6 饶子亮;赵士海;刘盛来;刘科;黄小琼;钟志勇;黎雄才;;2型糖尿病伴随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二甲双胍的干预[J];实验动物科学;2009年01期
7 郭啸华,刘志红,李恒,朱加明,黎磊石;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年04期
8 胡波;李锋;王燕午;陈冰雪;王振国;李俊勇;;丹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MMP-2,TIMP-1,TGF-β_1和IV-C表达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12期
9 李桂云;吴正治;;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剂量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2期
10 黄劬;刘殿阁;宋文娟;郭兆凌;;2型糖尿病肾病微炎症反应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现代医学;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淑丽;郑君芙;黄文政;;单侧肾切除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动物模型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6年06期
2 张浩军;赵静波;李平;;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07期
3 王丽;于世家;;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制备方法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8期
4 林鹭平;李兴;;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J];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01期
5 王新;唐方;;单侧肾脏结扎术+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李璇;孙雪莹;王琼;孙小玉;李晓冬;朱荃;;链佐星-弗氏完全佐剂制作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李志杰;张悦;;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1年01期
8 胡怡秀;;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年06期
9 朱华;高虹;邓巍;张扬清;鲍琳琳;黄澜;刘亚莉;秦川;;SARS冠状病毒感染Lewis大鼠模型的建立[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年04期
10 李俊,徐叔云;抗炎免疫药理实验方法学的某些进展[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伯初;史红;郑晓;;新的失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A];浙江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朱华;高虹;邓巍;张扬清;鲍琳琳;黄澜;刘亚莉;秦川;;SARS冠状病毒感染Lewis大鼠的实验研究[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吴围屏;王志宇;常晓天;孙杰;韦超;候秀丽;;雌激素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病变进程[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闫慧博;鲁凯伍;金大地;江建明;;建立稳定的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李翠娟;孙理军;;对基于体质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制作的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毅;付丹丹;古国民;霍小玲;;一种湿热证Ⅰ型变态反应动物模型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四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7年
7 陈雪功;李勇;;IgA肾病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的研制与方药反证[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吴昆e,
本文编号:569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56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