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调节性T细胞数量变化的Meta分析
本文关键词: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调节性T细胞数量变化的Meta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调节性T细胞 CD+CD+T细胞 CD+CD+Foxp+调节性T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Meta分析
【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的改变。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8月31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后,采用Comprehensive-Meta Analysis(CMA)v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病例-对照研究,其中有12个研究报道了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变化,12个研究报道了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显示,活动期SLE患者较健康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reg数量降低1.23%(WMD=-1.23%,95%CI=-1.87%~-0.59%),以Treg表面标志物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CD4+CD25+Treg数量减少1.56%(WMD=-1.56%,95%CI=-2.18%~-0.94%),CD4+CD25highTreg数量减少0.91%(WMD=-0.91%,95%CI=-1.52%~-0.29%);活动期SLE患者较健康者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健性好,未有发表偏倚。结论当前证据表明,SLE可能更主要的是Treg的数量减少所致,而不是T细胞中Treg比例异常所致的免疫功能的改变。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眼科;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口腔科;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循证医学中心;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CD+CD+T细胞 CD+CD+Foxp+调节性T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Meta分析
【基金】:湖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2011CDB126)
【分类号】:R392.11;R593.241
【正文快照】: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大多数研究认为其是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缺失,从而导致淋巴细胞大量活化和增生,自身抗体大量产生和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最终摧毁多个靶器官。SLE发病的重要原因为T细胞免疫耐受的缺失[1],而近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保东;肖学吕;梁婷婷;谭艳红;刘冬舟;冯小欣;蔡文虹;李富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年09期
2 朱珠;林有坤;林发全;刘京平;何纳;温斯健;;CD4~+CD25~+T细胞和NK细胞与SLE病情活动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02期
3 张春兵,杨晓帆,王慧娟,张明顺,苏定雷,柯瑶,季晓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_4~+CD_(25)~+ T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张彦红;胡丽萍;林向阳;孙莉;胡王强;陆红;谢耀盛;朱丽青;张卓;;SLE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3年01期
5 詹淑霞;陈路;陆东庆;;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GF-β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关系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6 曾宪涛;刘慧;陈曦;冷卫东;;Meta分析系列之四:观察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7 董娟;刘秀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TGF-β的检测[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02期
8 杨旭燕,鲁晓勇,许东航,吕庆华,王巧宏,吴华香;外周血CD_4~+CD_(25)~+T细胞表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08期
9 胡朝军;李永哲;刘定华;佟大伟;张蜀澜;;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关系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年05期
10 罗莉;王国春;魏丽;;CD4~+ CD25~+ 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元元;陈晓蓉;刘铜;唐洁;谢长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上PD-1分子的表达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2 李毓阳;戴永江;邓斌;粱雄安;谢志杰;陈海富;;复方甘草酸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25~+T细胞的表达及损伤指数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李向培;翟志敏;钱龙;李庆;厉小梅;徐静玮;汪国生;王怡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4 孙保东;肖学吕;梁婷婷;谭艳红;刘冬舟;冯小欣;蔡文虹;李富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年09期
5 杨红;张伟;;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年04期
6 吴燕虹;杨慧兰;樊建勇;;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07年10期
7 廖烈兰;毛胜富;丁永雄;张秀娟;梁春业;;B6.MRL-Faslpr/J狼疮小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与狼疮样病征的相关性研究[J];广西医学;2014年05期
8 付颖利;任晓俊;俞琼;史杰萍;张晴晴;徐子淇;于雅琴;寇长贵;;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遗传关联性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5期
9 林雪君;颜康康;赵龙宇;鲍红红;李双;刘晓冬;刘欣;;肺癌患者吸烟与p53基因突变关联性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5期
10 钟益萍;米向斌;张堂德;孙乐栋;;白芍总苷辅助治疗SLE对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湘君;顾军花;刘淑清;;复方自身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CD_4+CD_(25)+Tr及细胞因子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飚;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动物模型CD4+CD25+调节性T细胞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2 杨旭燕;Th22细胞及细胞因子IL-2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初探[D];浙江大学;2013年
3 承飞;抗CD6单克隆抗体Itolizumab对狼疮性肾炎患者CD4+T细胞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王爽;阿尔茨海默症疫苗研究和乙肝疫苗临床免疫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5 张镭;CD200/CD200R信号通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6 姜楠;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CD25+Treg细胞及B细胞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7 程雁;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活性的作用及TACI-Ig对其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8 陈宏;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强;CD_4~+CD_(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Graves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含量变化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2 陈敏;B淋巴细胞在凋亡DNA诱导同系小鼠发生SLE样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白璐;Th17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周金洁;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初探[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彭绍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6年
6 严定安;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的表达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7 杨亚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8 胡建利;SLE患者T细胞、NK细胞亚群及其表面受体NKG2A和NKG2D的检测[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9 杨红;人BAFF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体制备[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10 申卫红;小鼠Foxp3-△PRD/△FKH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冬青,王树军,马安伦,周光炎,顾越英,陈顺乐,邱潮林;SLE中的反抑制细胞与γδTCR阳性T细胞[J];风湿病学杂志;1997年04期
2 黎莉,陈顺乐,沈南,王晓栋,鲍春德,顾越英;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及其调控因子IL-10IL-12基因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2年01期
3 主鸿鹄;CD4~+CD25~+T细胞:一类新被认识的免疫调节细胞[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4年02期
4 李圣楠;黄慈波;;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年01期
5 柯瑶,刘晓华,王玲,沈友轩,王慧娟,孙可一,季晓辉;正常人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初步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徐娟,王慧娟,姚婷,王书奎,王玲,柯瑶,季晓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初步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张春兵,杨晓帆,王慧娟,张明顺,苏定雷,柯瑶,季晓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_4~+CD_(25)~+ T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8 曾宪涛;包翠萍;曹世义;刘菊英;;Meta分析系列之三: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工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9 谭国珍,李希清,曾凡钦,刘次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23、CD25、CD19检测的临床应用[J];新医学;1999年11期
10 赖仁建;;SLE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IL-10、TGF-β_1的检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2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治宇,窦相峰,王方正;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部分切除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Meta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01期
2 廖刚;王子卫;李革;张能;帅磊渊;唐喜;;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3 彭波;袁秀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4 陈孟交;雷磊;肖四旺;;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年12期
5 哈丽娅;赵今;刘弈杉;钟良军;;牙周炎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年12期
6 饶春燕;胡昌伦;赵晓晏;;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作用的Meta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年14期
7 赵仁伍;汪永干;史前妹;胡春玖;林忠明;胡联国;毕永华;谢芳;周具华;蔡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病及复发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Meta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05期
8 刘燕;徐克群;薛乐宁;施瑞华;谭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关系的Meta分析[J];江苏医药;2012年13期
9 王海龙;张娜;张文良;时景璞;;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06期
10 谌惠明;刘斌;陈兵海;;腹腔镜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家朝;喻京生;;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Meta分析[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吕彩兰;戴恩来;吴建军;史正刚;魏锦慧;徐厚谦;;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A];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3 陈靖;朱月永;郑琦;江家骥;;细胞角蛋白18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马燕燕;李霖虞;朝辉;沈哲;陈李华;厉有名;;益生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用的meta分析[A];2013第六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赵咏芳;詹红生;石印玉;;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效果[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曹晓林;李勇;滕尧树;郑幼洋;刘均;;N-乙酰转移酶2表型与头颈肿瘤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叶伟;林振浪;;头颅磁共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神经结局的预测价值:Meta分析[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8 杨静;;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因素的Meta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黄澎;;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损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作用的Meta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叶伟;林振浪;;头颅磁共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神经结局的预测价值:Meta分析[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俊杰;基于Meta分析法近20年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临床文献整理[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Sheikh Haroon Shabbir Uddin Aziz uddin;初始化疗、初始手术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联合术后放疗对于宫颈癌ⅠB期及ⅡA期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3 张欢;中国人群总胆固醇水平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暨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的meta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义忠;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计金星;特拉匹韦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3 杨阳;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的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4 徐生芳;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D];兰州大学;2014年
5 郭明;地塞米松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Meta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6 王星;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与Meta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7 徐帅;口服避孕药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Meta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陈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插入/删除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9 方海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与其预后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10 康玉坤;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避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10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710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