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干预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内ERK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23 10:23
本文关键词:针刺干预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内ERK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制备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对不同时间点介入的针刺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观察针刺对脑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影响,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针刺治疗颅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针刺治疗颅脑损伤的最佳介入时间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将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1组、模型2组、针刺1组、针刺2组和针刺3组,空白组20只,其余几组每组10只。使用ECCI仪器制备颅脑损伤模型,打击参数为5m/s,深度3mm。针刺1组、2组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治疗,针刺3组于第8天开始治疗,取百会、人中及受损部位对侧肢体的曲池、合谷、足三里、涌泉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3-5min,平补平泻法。针刺1组、3组于治疗后第8天取材,针刺2组于第15天取材,检测相关指标。通过观察大鼠行为状态的变化,评价针刺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效应;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内ERK表达和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针刺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凋亡脑细胞和脑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表达有影响。分别于打击后第9日和第16日观察针刺组和模型组老鼠的行为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变化,通过对比针刺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结果显示,针刺2组的各项能力比针刺1组好,针刺1组又优于针刺3组,针刺组各项能力普遍比模型对照组好,但比空白组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内ERK的表达和凋亡脑细胞。结果显示,针刺2组的ERK表达率和脑细胞凋亡率比针刺1组低(P0.01);针刺1组的ERK表达率和脑细胞凋亡率比针刺3组低(P0.01);针刺各组的的ERK表达率和脑细胞凋亡率普遍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本实验证明:1.针刺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且针刺介入越早,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2.针刺的治疗效应及脑保护作用的机理可能与下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表达,抑制脑细胞凋亡有关。
【关键词】:针刺治疗 颅脑损伤 细胞凋亡 ERK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45;R-3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6-9
- 引言9-11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11-21
- 一、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研究11-16
- 1.“创伤性半暗带”的提出11
- 2.“半暗带”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细胞凋亡11-12
- 3.影响细胞凋亡的内环境因素12-13
- 3.1 兴奋性氨基酸与钙离子超载12
- 3.2 局部缺血缺氧与血脑屏障的破坏12-13
- 3.3 氧自由基过度产生13
- 3.4 炎症反应13
- 4.细胞凋亡的通路研究13-15
- 4.1 线粒体通路13-14
- 4.2 内质网通路14
- 4.3 死亡受体通路14-15
- 5.ERK的研究意义15-16
- 二、祖国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16-17
- 1.病名沿革16
- 2.病因病机16-17
- 2.1 瘀血阻滞16-17
- 2.2 水湿内停17
- 2.3 痰浊瘀阻17
- 2.4 髓海虚损17
- 2.5 气机失调17
- 三、针灸对颅脑损伤治疗的研究概况17-21
- 1.针灸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17-19
- 1.1 醒脑开窍针法17-18
- 1.2 头针疗法18
- 1.3 体针疗法18
- 1.4 电针疗法18-19
- 1.5 穴位注射疗法19
- 1.6 其他针法19
- 2.针灸影响脑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进展19-21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21-31
- 实验一 针刺对TBI大鼠的疗效研究21-25
- 1.实验材料21
- 1.1 实验动物21
-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21
- 1.3 主要仪器21
- 2.实验方法21-24
- 2.1 实验动物及分组21-22
- 2.2 动物模型的建立22
- 2.3 针刺治疗方案22-23
- 2.4 针刺疗效评价方法23-24
- 3. 实验结果24-25
- 实验二 针刺对凋亡脑神经元和脑组织内ERK表达的影响25-31
- 1. 实验材料25-26
- 1.1 实验动物25
- 1.2 主要仪器和药品25-26
- 2. 实验方法26-29
- 2.1 动物分组26
- 2.2 动物模型的建立26
- 2.3 针刺治疗方案26
- 2.4 脑组织取材及切片制作26-27
- 2.5 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内ERK的表达情况27-28
- 2.6 TUNEL法检测凋亡脑细胞28-29
- 3. 实验结果29-31
- 第三部分 讨论31-35
- 一 实验动物的选择31
- 二 关于如何在模型制造过程中减少动物死亡31
- 三 选穴依据31-32
- 四 本实验研究的特点32-33
- 五 针刺对凋亡脑细胞的数量和脑组织内ERK表达量的影响33-35
- 第四部分 结论35-36
-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36-37
- 参考文献37-42
- 附录42-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文;黄文芳;卢贤瑜;;死亡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年09期
,本文编号:724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7244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