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建立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模型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建立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微流控芯片技术 缺血再灌注 心肌损伤模型 葛根素
【摘要】: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建立体外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并验证其适用性,该模型为研究各种心血管药物以及新药快速、有效筛选提供基础。本实验采用软光刻技术和模塑法制作一种扇形微流控芯片,芯片中培养心肌细胞并进行细胞活力检测,通过缺血台氏液建立I/R损伤模型;利用瑞氏-吉姆萨染液检测模型中心肌细胞形态变化;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模型中损伤指标含量变化;最后采用心肌损伤治疗药物葛根素验证该I/R损伤模型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芯片中心肌细胞活力接近98%以上;与空白组相比,I/R损伤模型中心肌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变化,损伤指标CK-MB、LDH蛋白分泌量显著增加;葛根素组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凋亡形态缓解,CK-MB、LDH蛋白分泌量显著降低,I/R损伤模型的适用性良好。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建立的体外大鼠I/R心肌细胞损伤模型成功,本研究为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心血管修复新药开发领域开拓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省组分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现代中药研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技术 缺血再灌注 心肌损伤模型 葛根素
【基金】: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资助项目(No.2013ZX09507005)~~
【分类号】:R-332;R542.2
【正文快照】: 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临床上心肌缺血性疾病及心脏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种严重病变损伤[1]。缺血再灌注损伤被认为是心脏疾病并发症的主要诱因,虽然许多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拟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已经在动物模型中完成[2]。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更倾向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娜娟;张彤彤;刘志祥;裴斐;魏华英;马刚;杨超;杨春蕾;;体外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J];四川动物;2009年03期
2 辛玉虎;郭忻;;在体动物心肌损伤模型述评[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年S1期
3 芦殿香;吴海英;芦殿荣;龙启福;张树娜;贾瑛;王欣佩;格日力;;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棘手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2期
4 成玲俐;吴素华;李志梁;唐廛;张瑞;;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年08期
5 虞燕萍;周承亮;傅云峰;黄先玫;;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H9c2心肌细胞凋亡和GSK-3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02期
6 马立东;王乙同;孟宪生;包永睿;王帅;;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迁移模型及其在黄芩苷药效学研究上的应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丽平;王春浩;高绍芳;;化浊解毒活血方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酶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1年08期
2 陈勇;李欣欣;;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离体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医学报;2013年09期
3 李玲;马瑜红;黄川锋;王素青;;附子与半夏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4年02期
4 侯祥平;李建军;潘爱珍;林玉洁;陈克芳;;山茱萸总苷对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钙超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年06期
5 韩迪;;丹参酮ⅡA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3期
6 孙世晓;杨添淞;曲丽;姜海英;贾明明;;不同频率电针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的保护作用[J];针灸临床杂志;2010年01期
7 张永香;张强;;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肌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年23期
8 杨杰;龙子江;穆磊;陈明;魏成晨;丁伯春;;葛根芩连汤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01期
9 李玲;黄川锋;马瑜红;王素青;;附子与半夏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及SOD、MDA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年02期
10 程阳;唐桥斐;赵丽妮;;缺血再灌注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年1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健;硫化氢通过抑制自噬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覃斐章;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丁兰婷;赤苷脉通注射液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曾海燕;PCSK9和Caspase3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变化[D];南华大学;2011年
3 李峰日;异丙酚持续输注对心肌缺血后大鼠星状神经节所产生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1年
4 王丽杰;脑心康Ⅱ号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功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5 陈文军;缺血再灌注对肝癌细胞多药耐药表型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3年
6 杨杰;葛根芩连汤对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心肌酶学及Cx43表达的影响[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黎伟;凋亡诱导因子在兔心脏不停跳与停跳体外循环模型中含量的不同表达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8 古文娟;人参皂苷Rb1对高糖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及Aβ蛋白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高翠翠;三碘甲腺原氨酸对氧化应激RIN-m5F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究[D];江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理,宋治远;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原代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凋亡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赵洪云;管慧红;钟雪云;陈运贤;;开胸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年12期
3 白宝宝;陶谦民;夏强;;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与心血管疾病[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01期
4 李晶;邹小华;徐向辉;常业恬;;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模型的改良及评价[J];医学临床研究;2008年12期
5 张玲;;中药防治心肌缺血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10期
6 章忱 ,吕嵘,盛学仕,程康,朱晓梅,卫洪昌;动物心肌缺血中医证型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一)[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年01期
7 张新宁;吕琪;张永亮;唐存贵;李灵芝;;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进[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8 吴伟康,侯灿,罗汉川,卢景栶,杨正红;垂体后叶素性心肌缺血模型再探[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3年02期
9 相有章,边建朝,宋术亮,杨晓霞,,王林,刘永平;铬对实验性心肌损伤保护机制探讨[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7年06期
10 ;Effects of sevoflurane preconditioning and postconditioning on rat myocardial stunning in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伟峰;王惠民;鞠少卿;毛丽萍;陆建荣;祝文彩;;APRIL siRNA表达载体构建、微流控芯片筛选及转染优化[J];交通医学;2007年03期
2 孙克;;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09年16期
3 何晨光;杨春江;王馨;;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0年05期
4 赵莹莹;李勤;葛洋;胡晓明;李晓琼;邓玉林;;微流控芯片在血液检验中的应用及航天医学应用前景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2年04期
5 马新华;欧国荣;刘楠;袭著革;高志贤;;水质检测微流控芯片的快速加工技术[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6 丛辉,王惠民,王跃国;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应用展望[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7 张国豪;马波;秦建华;林炳承;;集成药物代谢微流控芯片的研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7期
8 刘妍如;黄荣清;肖炳坤;杨建云;;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9 卢斯媛;蔡绍皙;蒋稼欢;;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微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年03期
10 汪耀;李颖;徐波;冯晓均;刘笔锋;;微流控芯片药物诱导细胞凋亡[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艳丽;陈缵光;;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在手性药物拆分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岳婉晴;徐涛;李卓荣;杨梦苏;;基于传统丝印技术快速制备低成本微流控芯片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周莹;申洁;郑春红;庞玉宏;黄岩谊;;高通量集成细胞培养微流控芯片[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傅新;谢海波;杨华勇;;集成微泵式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测试[A];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200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微纳制造技术应用专题)[C];2003年
5 富景林;方群;黄艳贞;;一种简单的微流控芯片正交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梁爱叶;毛秀丽;刘晓君;盖宏伟;林炳承;;糖蛋白的糖形分析及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微流控芯片研究[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林炳承;;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及其功能化[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8 林炳承;;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林炳承;;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及其功能化[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刘爱林;陆钰;夏兴华;;微酶反应器微流控芯片的集成及酶反应动力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慧聪;体检只需“一滴血”测试芯片研制成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大学生记者团 安薪竹 记者 任晶惠;体检有望只需“一滴血”[N];大连日报;2006年
3 记者 罗冰 通讯员 胡永峰;微流控芯片可测出SARS病毒[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绵红;用于疾病诊断及环境毒物检测的微阵列及微流控芯片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周围;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内钙离子检测及细胞驱动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魏慧斌;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用于细胞代谢及相互作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4 徐涛;多功能微流控芯片在悬浮细胞通讯研究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5 汪志芳;生化样品的微流控芯片在线富集及检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吴元庆;基于流式细胞技术的微流控芯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柳葆;用于细胞内钙离子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关键技术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王桐;干细胞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制备、检测与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曹军;电驱动微流控芯片中传输现象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慕轩;微流控芯片中层流现象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旭东;微流控芯片中压力效应对分离重现性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陶琳;微流控芯片超声波键合能量引导微结构设计与工艺[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晏伟;微流控芯片注塑可视化装置研制及显微图像处理[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公晓聪;基于微流控芯片细胞中过氧化氢的检测[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游炜臻;玻璃基微流控芯片电渗泵[D];厦门大学;2009年
6 郑英松;聚合物微流控芯片超声波键合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宏海;复杂结构聚合物微流控芯片制作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宋宇;微流控芯片紫外检测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胡军;非接触电导检测微流控芯片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夏峗;基于数值模拟的微流控芯片涡旋混合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36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73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