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CR1SPR-Cas9技术构建LCA-Nmnat1小鼠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理研究和PHEX基因新发嵌合突变导致低磷酸盐血症

发布时间:2017-08-28 12:33

  本文关键词:CR1SPR-Cas9技术构建LCA-Nmnat1小鼠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理研究和PHEX基因新发嵌合突变导致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


  更多相关文章: 先天性黑蒙症 MMNAT1基因 CRISPR-Cas9技术 小鼠动物模型 X连锁显性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 PHEX基因 嵌合突变


【摘要】:第一部分CRISPR-Cas9技术构建LCA-Nmnatl小鼠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理研究背景:遗传性疾病是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单纯性眼科遗传病近300种,其中先天性黑蒙症(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 LCA)是发生最早、最严重的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目前已发现18种与LCA相关的致病基因,我们课题组运用外显子组捕获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发现NMNAT1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第9型先天性黑蒙症。但是具体的突变致病机制未知。方法:从生物信息学分析、细胞学分析以及CRISPR-Cas9构建定点突变小鼠动物模型三方面探究突变可能的致病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人和小鼠NMNAT1蛋白同源性分析,确保以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的可信性;蛋白晶体结构分析,找到最可能影响蛋白结构的位点作为突变研究对象;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探索与NMNAT1相互作用的蛋白。细胞学分析方面构建8种突变和一种野生型重组质粒,进行荧光共聚焦和荧光定量实验,探究突变对亚细胞定位和对RNA水平的影响,后续将进一步进行蛋白质水平的Western Blot实验。CRISPR-Cas9构建小鼠动物模型方面,已获得用于显微注射的gRNA、Cas9 mRNA和模板DNA,已购买和饲养供体鼠(C57)和受体鼠(ICR),获得动物模型后将从表型、生化分析、细胞分子水平等方面全面探索致病机制,并且探寻可行的治疗方法。结果:人和小鼠NMNAT1蛋白质高度同源。蛋白晶体结构分析缬氨酸151(V151)位于蛋白的疏水核心,缬氨酸98(V98)接近配体结合位点,Trp85* (M255)以及Trp169* (M507)无义突变蛋白明显截短,结构分散。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其与多种蛋白存在可能的相互作用。荧光共聚焦实验结果显示Trp85*亚细胞定位有明显逸散出细胞核的现象,其他突变亚细胞定位无异常。荧光定量实验显示Trp85*(M255)、Trp169* (M507)无义突变体以及Met35Thr (M104)、Leu153Val(M457)错义突变体RNA水平和野生型差别不大,而Val151Phe(M451)错义突变体RNA水平显著下降。CRISPR-Cas9构建小鼠动物模型方面,已经准备好注射用的RNA和模板DNA。结论:本研究拟从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组织和器官等多角度阐明NMNAT1突变和先天性黑蒙症的关系。目前进展顺利,已完成前期工作,包括生物信息学分析,细胞生物学的部分分析和CRISPR-Cas9构建小鼠动物模型前面部分,后续将进一步探究突变的致病机制,以及利用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手段研究治疗先天性黑蒙症的可行性,为临床研究和治疗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PHEX基因新发嵌合突变导致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X连锁显性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MIM#307800),是一种遗传性骨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异常、发育迟缓、身材矮小、骨骼疼痛、牙釉质异常、双下肢畸形、行走无力,X射线提示佝偻病症状。该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p22.1-22.2上PHEX基因突变造成。在本研究中,我们诊断出一个患病男孩,其PHEX基因看似杂合,我们拟探寻具体的致病机制。虽然患者是一名男孩,Sanger测序显示其X染色体上的PHEX基因有表象上杂合突变,存在双峰,一个是正常的碱基“G”,另一个是“A”。TA克隆测序表明确实存在这两种碱基,并且获得了大致的比率。之后我们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以及外显子捕获技术实验验证该剪切位点突变对RNA剪切的影响。荧光定量PCR实验用以检测PHEx的基因拷贝数。TA克隆测序实验显示正常碱基G和突变碱基A的频率比为19:13。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核型正常,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拷贝数的结果验证了核型分析的结果。这个剪切突变将会引起外显子18中4个碱基丢失,造成移码突变,蛋白截短,PHEX蛋白的激活位点和Zn2+结合位点丧失,因此造成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和骨骼矿化异常。总之,发生在保守剪切位点的突变将会造成异常的剪切,形成功能受损的蛋白。我们发现的新发突变是一个嵌合突变,可能发生于前期受精卵阶段。本研究对于之后进行X连锁显性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的遗传咨询时考虑嵌合突变起到重要的提示作用。
【关键词】:先天性黑蒙症 MMNAT1基因 CRISPR-Cas9技术 小鼠动物模型 X连锁显性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 PHEX基因 嵌合突变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32;R774.1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3
  • 第一部分 CRISPR-Cas9技术构建LCA-Nmnat1小鼠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理研究13-63
  • 1 引言13-16
  • 2 材料和方法16-44
  • 3 结果44-57
  • 4 讨论与小结57-60
  • 5 参考文献60-63
  • 第二部分 PHEX基因新发嵌合突变导致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63-97
  • 1 引言63-64
  • 2 材料和方法64-84
  • 3 结果84-91
  • 4 讨论91-93
  • 5 小结93-94
  • 6 参考文献94-97
  • 综述97-104
  • 参考文献101-104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04-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远达,萧正伦,罗炜,黄海鹭;新建一种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动物模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3期

2 富琦,陈信义;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新思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09期

3 董晓华,张丹参,武海霞;衰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彭鹏,杜秀平;肺癌动物模型的制作概况[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彭炳蔚,任连坤,吴立文;癫沲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年10期

6 焦东亮;倪秀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动物模型[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10期

7 王斌;武汉;刘恒;;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在中医科研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李才锐,姜德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年01期

9 刘稳;高志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动物模型[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10 焦剑;刘武;;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跃宏;沈晓艳;曹曼林;;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曹敬丽;黄红云;;痴呆动物模型[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魏玮;;证候动物模型述评[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崔轶凡;王庆国;;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对中医药研究的意义及建模方法新思路[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5 魏玮;;证候动物模型述评[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徐国会;励建安;王彤;周士枋;;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及侧枝循环的动物模型[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胡连生;李忠卓;刘海军;张铁民;;肝火上扰型耳聋动物模型的实验初探[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苗明三;方晓艳;孙艳红;;气血双虚动物模型的复制[A];首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秦任甲;;高黏滞动物模型[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张如意;艾厚喜;叶翠飞;李林;;拟抽动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萍 丁香;“让我代表动物惩罚你”[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学院 王哲;试述心理学前瞻性记忆模型研究进展[N];吉林日报;2010年

3 张刚强;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动物模型规划研讨会召开[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吴丹;新血管内膜增生动物模型研制成功[N];健康报;2013年

5 记者 谭欣;创新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裘 索;中医药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新华社记者 毛磊;人应该学会与动物共存[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赵琰 屈会化 王庆国;建立病证结合理想模型的新思路[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李荔;牛昱宇:转基因猕猴培育成功[N];北京科技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何世文;我们也是没有硝烟战场上的战士[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芝;玉屏银屑方对湿热证型银屑病动物模型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柴亮;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凋亡及其相关蛋白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3 朱峰;炎症性肠病免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4 成俊;腰椎融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隰建成;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观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6 姜伟洲;基于中医理论的肺阴亏虚、寒邪犯肺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理论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徐冰;常见人体肿瘤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机理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8 袁静;两种微生态学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抗菌药物残留安全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9 郭淑贞;血瘀证(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及其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林晓静;过热复合脂多糖致热射病大鼠动物模型多器官急性损伤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敏贵;放射性泪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及Gadd45 α在其损伤修复中作用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2 毛雅琴;幽门螺杆菌国内流行株动物模型的建立[D];浙江大学;2015年

3 孙志文;病毒介导反义CK13基因对人鼻咽癌HNE1细胞动物模型放疗敏感性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帅杰;前列腺2μm激光切除术后尿道上皮修复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的建立[D];遵义医学院;2016年

5 李金轩;一种新型脊髓压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自噬因子beclin1表达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袁育韬;胃癌原位种植淋巴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D];南京大学;2016年

7 崔丹;调节性T细胞在吉兰—巴雷综合征动物模型中免疫机制的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6年

8 陈姣;CR1SPR-Cas9技术构建LCA-Nmnat1小鼠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理研究和PHEX基因新发嵌合突变导致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D];浙江大学;2016年

9 于仁朝;大鼠异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的制作及评价[D];蚌埠医学院;2016年

10 张大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物模型的研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47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747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