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定量分析人血清中转铁蛋白及白蛋白

发布时间:2017-08-29 05:44

  本文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定量分析人血清中转铁蛋白及白蛋白


  更多相关文章: 同位素稀释 蛋白质定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转铁蛋白 白蛋白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同时结合柱后同位素稀释法,通过直接测定硫及铁元素,实现蛋白质绝对定量的分析方法。选取分子量不同的4种标准蛋白:转铁蛋白、β乳球蛋白、肌红蛋白和溶菌酶作为混合蛋白,34S或54Fe同位素稀释剂与液相色谱洗脱液经三通混合后,在线进入ICP-MS检测。根据同位素稀释法公式及蛋白中硫、铁的含量计算混合蛋白中每种蛋白的浓度,与天平称量结果一致,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将方法应用到人血清转铁蛋白、白蛋白的定量分析,针对两种蛋白含量差别大导致的信号差异,通过改变同位素稀释剂的流速,成功测定了人血清中转铁蛋白、白蛋白的含量。采用34S及54Fe同位素稀释剂分别定量的血清中转铁蛋白浓度为(2.35±0.01)g/L和(2.22±0.13)g/L,结果基本吻合。方法精密度RSD均小于10%,可用于基体样品中含硫蛋白及金属蛋白的定量分析。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同位素稀释 蛋白质定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转铁蛋白 白蛋白
【基金】:国家质检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o.201110008)资助项目
【分类号】:R341;O657.63
【正文快照】: 1引言蛋白质组学的快速发展,不但需要准确鉴定蛋白质,还要求对处于动态变化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1~4]。目前比较成熟的定量方法多是基于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生物质谱[5,6],但是生物质谱的信号响应与蛋白质或肽段含量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没有蛋白质标准作归一化处理,很难对蛋白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萌;丰伟悦;陆文伟;李柏;汪冰;朱墨桃;王云;赵宇亮;柴之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间接法测定蛋白质含量[J];分析化学;2008年03期

2 徐明;严晓文;杨利民;王秋泉;;化学标记与蛋白质/多肽的识别检测[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04期

3 米薇;王晶;;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蛋白质定量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0年02期

4 黄志丁;王军;逯海;杨晓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硫的方法研究及应用进展[J];质谱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贝;海州香薷Cu耐性与积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И.П.阿利马林;Γ.Н.贝利莫维奇;刘伯里;;同位素稀释法及其在无机物分析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1961年01期

2 李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碳酸钙中痕量铅[J];当代化工;2008年02期

3 窦富全;刘星;;亚化学计量同位素稀释法测定~(65)Zn示踪液中稳定锌的含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9年04期

4 孟哲生,周文证,滕宗周,张悫,赵杰;同位素稀释火花源质谱法直接测定高纯氧化钆中的稀土杂质元素[J];分析化学;1995年05期

5 孟宪厚;黄达峰;张淑兰;李国华;蔡英茂;;质谱同位素稀释法测定废水中痕量钍[J];铀矿选冶;1981年04期

6 赵雅平;张生栋;毛国淑;丁有钱;宋志君;舒复君;;同位素稀释-萃取液闪法分析~(241)Pu[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0年03期

7 李炳林;王美雁;陆柏龄;吴杰;卢玉昆;;同位素稀释—火花源质谱法多元素定量分析[J];质谱;1981年01期

8 孙亚莉,殷宁万,,袁玄晖;同位素稀释-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钐铕钆的研究[J];岩矿测试;1995年01期

9 隋喜云;董兆权;王子树;;同位素稀释-火花源质谱法定量分析植物样品[J];分析化学;1987年09期

10 王永安;;无机质谱分析的新发展[J];质谱学报;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怀鸿;苏章益;陈晓翔;杨培慧;;ADR和ADR-Tf复合物与DNA作用的电化学表征[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2 许文彦;谭宁华;韩洪金;;小肽类生物活性分子的非核糖体合成途径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孙婧;何滨;江桂斌;;SEC-ICP-MS技术测定有机锡化合物与蛋白的结合[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亚民;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用于日本血吸虫等蛋白分子检测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2 胡舜钦;新型生物分子固定技术用于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刘俊彦;蛋白质多维色谱分离与荧光标记定量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吉艳琴;环境样品中痕量铀、钍、镎和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娜;免疫球蛋白A等的免疫共振散射光谱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蒋银燕;痕量物质的分离富集/胶束毛细管电泳分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晓婧;阴离子与脱铁伴清蛋白作用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4 曹庆云;酶生物传感器及酶联荧光免疫技术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51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751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f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