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2005—2012年某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30 17:40

  本文关键词:2005—2012年某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铜绿假单胞菌 用药频度 耐药率


【摘要】:目的分析2005—2012年某院抗菌药的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水平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调取本院2005—2012年的抗菌药物使用量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并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抗菌药物使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趋势图显示美罗培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DDDS之间趋势相关性较好(P0.05),Spearman相关性统计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不同类抗菌药物累计DDDs之间相关性分析,偏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与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复合制剂的使用与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存在正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4);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与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与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1)。结论抗生素的使用频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细菌的耐药性。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用药频度 耐药率
【分类号】:R378
【正文快照】: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它能天然抵抗多种抗生素也易产生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特别是不合理、不规范的应用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导致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1]。由于细菌耐药性具有地域特点,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耐药性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迁,王睿,方向群,刘又宁,黄蓓;罗红霉素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1999年10期

2 裴斐,胡文斌;细胞信号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年06期

3 胡晓梅,胡福泉;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4年03期

4 杨维青;石磊;尹晓琳;李心晖;谢轶;程曦;曾蔚;殷长甫;贾文祥;;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第一类整合子和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分布[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年01期

5 乐军;蒋晓飞;梁莉;吕元;;蛋白质组学分析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年08期

6 余琼;高良俊;;某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变迁[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年02期

7 温翠玲;张志华;张秀珑;;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型研究[J];山东医药;2007年13期

8 甘晓玲;刘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机制[J];重庆医学;2008年16期

9 曾燕丽;兰小鹏;江丽;刘丰伟;李卫滨;;灭活铜绿假单胞菌适体的筛选[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年01期

10 张芸;宋英华;刘明涛;李玉;;铜绿假单胞菌RND型外排系统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凯舜;潘发愤;;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研究进展[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陈一强;陈海荣;;生物膜形成相关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孙卫忠;胡晓梅;贾鸣;胡福泉;;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多糖水解酶的克隆表达及活性分析[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李翔;陈辉;漆涌;徐令清;伍勇;;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及整合子在碳氢酶烯类耐药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5 容冰;张文池;涂敏;;233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调查[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任海涛;韩春茂;张嵘;徐志江;孟智启;翁宏飚;牛宝龙;;抗菌肽Cecropin B在小鼠创面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作用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7 秦玲;糜祖煌;;铜绿假单胞菌质粒型AmpC酶基因的发现[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宋世会;田德英;陈安群;吴会玲;倪明;;mucA基因突变对铜绿假单胞菌粘液表型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机会性感染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李聪然;钱皎;王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知系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聪然;钱皎;王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知系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范晓艳;D6R:抵御细菌感染的“多面手”[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早报记者 李yN 实习生 刘笑;“泛耐药菌早就存在于周围”[N];东方早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薛原;生物波和生物波调控因子:为人类抗衰老开辟新领域(下)[N];健康报;2010年

4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fg东;超级细菌为何接连出现[N];健康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晓嘉;超级细菌:来势凶猛 并非无敌[N];医药经济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俏;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因子抑制剂及喹诺酮信号分子介导的调节途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徐洋洋;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受信号分子调控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3 陈一强;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体内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俞莺;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小鼠伤口定植绿脓杆菌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雪涵;铜绿假单胞菌dsbM基因相关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6 叶露;pvdQ基因在人肠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作用以及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丽丽;铜绿假单胞菌pvdQ基因对群集运动中抗生素抗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龚凤云;siRNA分子干扰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外排泵MexB基因表达的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李学如;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张连波;密度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力及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良;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与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段佳丽;铜绿假单胞菌中影响RsmA调节基因的筛选及调节途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章喻军;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耐药和保护原功能蛋白组学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王媛;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调节抑制物检测筛选系统的构建[D];西北大学;2007年

5 谢芬;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宗自卫;铜绿假单胞菌中RND外排泵基因调节及功能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孙玮洁;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物筛选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D];西北大学;2009年

8 王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9 陈海荣;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10 王s,

本文编号:760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760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9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