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基于光学成像和神经电生理的脑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03:02

  本文关键词:基于光学成像和神经电生理的脑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激光散斑成像 偏差校正 熵分析 脑卒中 神经电生理 局部场电位 皮层脑电


【摘要】:大脑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生理功能复杂,新陈代谢旺盛。但大脑不能储备能源物质,也没有无氧代谢机制,所以大脑各种功能活动所需的氧和营养物质等必须依靠不断流动的血液提供。一旦脑血流供应受阻或者中断,就会使细胞缺氧,导致脑组织受损甚至坏死,形成中风。根据临床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在中风前一般会有血管病变。因此本文主要从血管血流监测和神经系统电生理监测两个角度对脑功能进行研究。血管血流的特征及变化是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生理参数,如果能对脑组织血管血流进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其特征的变化,为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病理过程等提供科学依据;也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血管类疾病。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可以得到高分辨率的脑皮层血管血流图像,是研究脑功能的重要工具。但是传统的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散射特性空间分布不均匀使得对血流速度的估计有较大偏差;只使用了一阶和二阶统计量使得衬比度值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噪声干扰,导致对识别小血管和分析功能性血流变化比较困难。本论文针对第一个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影响的校正方法,并将新方法应用于在体大鼠脑皮层血管血流成像中。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样本熵的散斑成像新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及仿真实验得到了熵与曝光时间和血流速度之间的线性模型。我们将基于熵的方法用到电刺激诱发大鼠脑皮层血流响应的功能性成像中,验证了熵方法在功能性成像中的优越性。脑部血管血流的改变往往引起神经系统病变,比如脑缺血性中风后往往会导致深部脑区的神经元死亡。而神经系统病变后的康复涉及到神经元的康复或者再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尽管激光散斑成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血管血流成像,但是不能用于神经元层面的相关研究。神经电生理方法可以通过监控神经元的电活动,分析脑组织损伤和恢复情况,对于揭示神经系统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通常只能使用非侵入式EEG信号对病人进行监控,因此很难知道深部脑区的神经元恢复情况。随着对神经环路研究的深入,已有研究表明大脑不同脑区之间存在一定信息传递,主要通过神经环路完成。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监测大鼠大脑短暂缺血性中风模型后脑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电活动的变化,探索能否从EEG信号提取有效信息反映纹状体区的损伤及功能康复情况。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结论:1、EEG功率峰值频率的变化趋势与脑组织梗死趋势和动物行为学评分变化趋势高度一致。2、EEG信号的Alpha频段与LFP的Low Gamma频段的能量变化趋势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提示了脑损伤后大脑功能可由EEG信号的某些特征来评价。
【关键词】:激光散斑成像 偏差校正 熵分析 脑卒中 神经电生理 局部场电位 皮层脑电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3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重要符号说明10-13
  • 第一章.绪论13-21
  • 1.1 脑功能监护的重要意义13-15
  • 1.2 脑皮层血流的激光散斑衬比成像15-17
  • 1.3 脑功能的神经电生理检测17-18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18-19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19-21
  • 第二章.激光散斑衬比成像中组织散射特性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偏差校正21-31
  • 2.1 引言21-22
  • 2.2 仿真实验22-24
  • 2.3 在体成像系统24-26
  • 2.4 在体血管网络成像26-27
  • 2.5 在体功能性血流成像27-29
  • 2.6 本章总结29-31
  • 第三章.基于小样本熵分析的激光散斑成像31-39
  • 3.1 引言31-32
  • 3.2 仿真血流实验32-35
  • 3.3 在体血管网络成像35-37
  • 3.4 在体功能性血流响应成像37-38
  • 3.5 本章总结38-39
  • 第四章.活体电生理记录技术监测脑卒中后脑功能的状态39-61
  • 4.1 引言39-40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40-45
  • 4.3 数据处理及结果45-58
  • 4.4 讨论与分析58-60
  • 4.5 本章总结60-61
  • 第五章.全文总结61-63
  • 5.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61
  • 5.2 研究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73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73-74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74-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超纯;水平层点源场电位的递推性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2期

2 陈爱琴;林春;;杏仁核脑片场电位的记录及其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9期

3 殷勇,程珍凤;刺激大鼠颈氃背外侧束诱发的脊髓电场电位[J];生理学报;1990年06期

4 杨文静;李奕;李葆明;田心;;多通道局部场电位时变频谱的同步模式及其对行为事件的编码[J];生物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5 封洲燕;光磊;郑晓静;王静;李淑辉;;应用线性硅电极阵列检测海马场电位和单细胞动作电位[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7年04期

6 陈蓉;王彭;;家鸽视顶盖脑片诱发场电位的观察[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1年Z1期

7 王晓晖;杨威;原丽;李少凤;杨东;潘艳芳;祁金顺;;大鼠在体海马CA1区场电位引导新技术——刺激/记录/给药一体化装置的开发和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1年04期

8 杨兵,吕国蔚;去甲肾上腺素、甘氨酸、γ-氨基丁酸和L-谷氨酸对节段性与下行性脊髓场电位的影响[J];生理学报;1989年02期

9 潘斌,谢雯,杨东伟,韩太真;大鼠视皮层场电位在发育过程中及LTP形成前后的变化[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6期

10 张义声;电流源分析的理论基础及其在神经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理科学进展;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岸超;刘焕光;陈宁;乔慧;白勤;张建国;;海仁酸致痫大鼠丘脑前核局部场电位研究[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何伟;李亮;贲卉;高昕妍;荣培晶;朱兵;;微电极阵列记录耳针对癫痫大鼠行为学和场电位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张昊;房敏;蒋诗超;艾健;程艳彬;吕宁;张玉秋;;推拿重手法对大鼠对侧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场电位及痛行为的影响[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王晓晖;杨威;原丽;李少凤;杨东;潘艳芳;祁金顺;;大鼠在体海马CA1区场电位引导新技术——刺激/记录/给药一体化装置的开发和应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5 吴江;舒丹;胡祁生;;电刺激坐骨神经诱发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脊髓背角场电位长时程增强现象[A];湖北省生理学会2007年度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6 徐淑梅;郑开俊;何津岩;仇晓菁;林来祥;;柴胡对癫痫模型电活动的调制[A];2001’全国药用植物与中药院士论坛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巢珍;基于光学成像和神经电生理的脑功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周立;基于局部场电位的脑机接口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加加;基于自适应滤波的局部场电位响应特征分析[D];郑州大学;2014年

4 孙雷;小脑皮质颗粒与分子层对面部刺激反应的场电位特征[D];延边大学;2014年

5 王疆;海马脑片诱发场电位的分析处理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1年

6 陈静雅;时变自回归模型在清醒大鼠局部场电位特征分析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4年

7 兰东军;基于EMD和互信息的局部场电位响应调谐特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4年

8 魏依娜;基于动物实验的脑—机接口研究—信号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69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769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1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