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微环境免疫状态对IRHS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本文关键词:造血微环境免疫状态对IRHS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综合征(IRHS) 端粒酶活性 骨髓造血微环境(HM) 淋巴细胞亚群 HLA-B 免疫分子
【摘要】:目的:观察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综合征(Immune related hematocytopenia syndrome,IRHS)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免疫分子表达状态,对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端粒酶活性(TA)的影响,探讨对造血细胞破坏的免疫损伤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①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PCR-ELISA)检测366例IRHS患者治疗前后BMMNC的TA。②免疫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患者骨髓细胞和造血微环境中HLA-DR、抗人IgG、FcγⅡ受体(FcγⅡR)、甘露糖受体(MR)、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及受体表达。③FACS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和CD19+B细胞比例。60例健康查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作为正常对照,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作为疾病对照。结果:①IRHS患者治疗前端粒酶活性为0.2617±0.0216,高于疾病对照组(0.0616±0.0313,P0.01);其中HLA-B27+组高于HLA-B27-组(0.3013±0.0206比0.1923±0.0129,P0.05),HLA-B27+IgG升高的重度IRP患者显著高于HLA-B27-IgG升高组(0.4016±0.0172比0.2211±0.0110,P0.01)。②HLA-B27+IgG+组骨髓免疫细胞和造血微环境呈现细胞免疫活化和体液免疫均紊乱状态,高表达HLA-DR、FcγⅡR、IL-17A、IL-17RA和MR等免疫分子,外周血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CD3-CD16+/CD56+NK和CD19+B细胞比例呈不同程度升高,造血破坏呈现多样性。③而HLAB27-IgG+组骨髓免疫细胞和造血微环境呈现体液免疫活化优势状态,高表达FcγⅡR,IL-17A等炎性因子不表达或弱表达,外周血仅CD19+B细胞比例升高,骨髓造血破坏方式主要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效应。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A等药物治疗后,患者血象恢复时BMMC的端粒酶重新失活,TA为0。结论:IRHS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化,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免疫状态和病变血细胞病理性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病毒感染和细胞免疫活化,多种炎性因子参与IRHS造血免疫损伤,是TA增强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148医院济南军区肿瘤诊疗专科中心;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综合征(IRHS) 端粒酶活性 骨髓造血微环境(HM) 淋巴细胞亚群 HLA-B 免疫分子
【基金】:济南军区“十二五”重点支持项目(JN11L017;JN13W015)
【分类号】:R392.11
【正文快照】: 端粒酶(Telomerase,TE)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逆转录酶,能通过合成端粒,抵消其在分裂细胞中的磨损,对维持端粒的长度和稳定,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和稳定,至关重要。正常体细胞中,TE处于失活状态。随着体细胞分裂次数增加,其端粒就会逐渐缩短,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不能维护染色体稳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春华;舍英;;细胞化学观察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羟脯氨酸-2-表异构酶活性[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2 鞠桂芝;纤维酯膜(CEM)上的造血 (Ⅰ)造血微环境细胞的功能特征[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78年01期
3 杨崇礼;;造血微环境——文献综述[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3年03期
4 葛志红,赵英;成纤维祖细胞的培养及其意义[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5 刘真;蒋天伦;范娅涵;赵树铭;黎儒青;;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对人HSC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23期
6 张曦;司英健;陈幸华;刘耀;高蕾;高力;彭贤贵;王庆余;;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J];西部医学;2008年01期
7 Bentley SA ,吴定伟;骨髓结缔组织和造血微环境[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2年04期
8 侯瑞琴;王婧;孔圆;陈育红;黄晓军;曾洋;葛健;刘全华;赵春华;刘开彦;;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患者造血微环境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年01期
9 梁雪;孔佩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J];西部医学;2007年05期
10 高蕾;陈幸华;张诚;张曦;高力;梁雪;龚奕;彭贤贵;郝磊;王庆余;;BALB/c-nu/nu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模型的建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耀;张曦;陈幸华;;基质细胞与造血微环境[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高蕾;陈幸华;;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张曦;陈幸华;司英健;刘耀;高蕾;高力;彭贤贵;王庆余;;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模型的建立[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梁雪;孔佩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劲;许利民;罗成基;;细胞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王劲;许利民;罗成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支持造血的实验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周小莹;黄艳红;程腊梅;王绮如;谭孟群;;诱导人巨核细胞系细胞Meg-01分化的机制探讨[A];湖南省生理科学学会200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张绪超;黄绍良;陈惠芹;吴北燕;黄永兰;蔡耘;;人AGM区基质细胞微环境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造血干细胞[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吴北燕;黄绍良;陈惠芹;;BMP4对体外培养AGM来源HSC的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10 高蕾;张曦;陈幸华;彭贤贵;刘耀;高力;张诚;司英健;王存邦;;VCAM-1真核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的表达[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蕾;人脐血源基质细胞促进巨核细胞增殖作用及机制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2 张曦;VCAM-1基因修饰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移植重建造血微环境功能[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3 黄丽芳;小鼠胚胎E10~E12造血扩增部位的探寻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唐华;内皮型脾脏基质细胞诱导造血干细胞分化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浙江大学;2005年
5 黄晓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支持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培养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苏永锋;间充质干细胞调控选择性活化树突状细胞发育[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7 王海燕;淋巴细胞活化与BMMSCs向脂肪分化的相互影响及可能的临床意义[D];复旦大学;2009年
8 姜尔烈;间充质干细胞的扩增及其对造血干/祖细胞和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9 孙爱红;脐血源贴壁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单个核细胞骨髓腔内移植NOD/SCID小鼠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10 刘雨潇;人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奕;人AB型血清培养体系体外培养扩增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2 梁雪;SDF-1修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3 赵咏梅;TPO基因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促进造血功能重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4 刘耀;人脐血基质细胞造血调控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5 高蕾;VCAM-1修饰人脐血基质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扩增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6 刘颖;人脐血基质细胞联合移植促进造血细胞归巢植入及支持造血重建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7 陈欣;HMGB1在人脐血造血干细胞归巢和增殖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8 梁晓雷;RUNX1对Wnt5a的转录调控及其在造血发育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9 李战辉;大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神经细胞的演变和形态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10 谢燕丹;五羟色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其分泌IL-11及IL-6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75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775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