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F蛋白与脂蛋白(a)的相互作用

发布时间:2017-09-07 22:43

  本文关键词: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F蛋白与脂蛋白(a)的相互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纤溶酶原 脂蛋白(a) F蛋白


【摘要】:F蛋白(Protein F, PF)是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NTHi)表面的一种纤溶酶原(Plasminogen, Plg)受体。Pig利用自身的赖氨酸结合位点(LBS)与PF相结合。脂蛋白(a)[lipoprotein(a), Lp(a)]中的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 Apo(a)]与Pig高度同源,其KIV10结构域含有高亲和力的LBS。基于此,本实验提出Lp(a)可能与NTHi上的PF相结合,从而竞争性的抑制PF与Pig的结合。本实验利用多种方法检测了重组PF (rPF)以及缺失末端赖氨酸残基的PFAk (rPF△k)与Pig、Lp(a)的相互作用。首先利用大肠杆菌BL21诱导表达得到了rPF及rPF△k,并利用亲和填料进行了纯化。然后通过ELISA结合及抑制试验检测了rPF及rPF△k与Pig、Lp(a)的相互作用。结合试验结果显示:rPF能够与Pig、Lp(a)结合,且rPF组与Pig、Lp(a)的结合值显著高于rPF△k组。抑制试验结果如下:1)EACA能够抑制rPF与Pig、Lp(a)的结合,当浓度达到2 mmol/L时EACA对rPF与Pig结合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与此同时,ECAC对rPF与Lp(a)结合的抑制作用在其浓度为0.2 mmol/L时就明显增强;2)当Lp(1a)浓度达到50 ng/100gL时,能够显著的抑制rPF与Pig的结合。此外,本实验利用亲和层析和Western blot也证明了rPF与Pig、Lp(a)的特异性结合主要是由Pig、Lp(a)的LBS与rPF羧基末端的赖氨酸残基相互作用形成的。Lp(a)能够竞争性的抑制rPF与Pig的结合,这表明Lp(a)在抗NTHi感染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纤溶酶原 脂蛋白(a) F蛋白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7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缩略语表8-9
  • 1 引言9-16
  • 1.1 流感嗜血杆菌及其表面的纤溶酶原受体9-10
  • 1.2 Plg-Pm系统10-13
  • 1.2.1 Plg、Pm的组成及构象10-11
  • 1.2.2 Plg、Pm的功能11
  • 1.2.3 PA简介11-12
  • 1.2.4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e inhibitors,PAIs)12-13
  • 1.2.5 Pm抑制剂13
  • 1.3 人血浆Lp(a)13-15
  • 1.3.1 Lp(a)的结构13-14
  • 1.3.2 Lp(a)的功能作用14-15
  • 1.4 立题依据15
  • 1.5 研究内容15-16
  • 2 材料与方法16-27
  • 2.1 实验材料16-18
  • 2.1.1 仪器设备16
  • 2.1.2 化学试剂16-17
  • 2.1.3 质粒和菌株17
  • 2.1.4 培养基17
  • 2.1.5 化学贮存液17-18
  • 2.1.6 PCR引物18
  • 2.2 实验方法18-27
  • 2.2.1 NTHi ATCC49247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鉴定18
  • 2.2.2 NTHi表面hpf、hpf△k基因的扩增18-19
  • 2.2.3 pGEX-6p-1质粒的提取19
  • 2.2.4 载体及片段的酶切、纯化及连接转化19-21
  • 2.2.5 阳性菌筛选21-22
  • 2.2.6 阳性菌落的扩大培养及菌种保存22
  • 2.2.7 基因序列的测定22
  • 2.2.8 工程菌的培养及诱导表达22-23
  • 2.2.9 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23
  • 2.2.10 重组蛋白rPF、rPF△k的纯化23-24
  • 2.2.11 目的蛋白标签的切除24
  • 2.2.12 标签切除效果的Western-blot检测24-25
  • 2.2.1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PF、rPF△k与Plg、Lp(a)的结合25-26
  • 2.2.14 ELISA检测EACA对rPF与Plg、Lp(a)结合的抑制26-27
  • 3 结果27-36
  • 3.1 NTHi ATCC49247基因组的提取27
  • 3.2 目的基因的扩增27-28
  • 3.2.1 hpf基因的扩增27-28
  • 3.2.2 hpf△k扩增结果28
  • 3.3 质粒的提取28
  • 3.4 质粒及目的片段酶切结果28-29
  • 3.5 菌落PCR结果29
  • 3.6 工程菌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29-31
  • 3.6.1 rPF小量表达结果29-30
  • 3.6.2 rPF△k小量表达结果30-31
  • 3.7 重组蛋白的纯化31-32
  • 3.7.1 rPF纯化结果31
  • 3.7.2 rPF△K纯化结果31-32
  • 3.8 目的蛋白标签的切除及纯化32-33
  • 3.8.1 rPF标签的切除32
  • 3.8.2 rPF△K标签的切除32-33
  • 3.9 标签切除效果的Western blot检测33
  • 3.10 ELISA检测rPF、rPF△k与Plg、Lp(a)的结合33-34
  • 3.11 亲和色谱层析检测rPF、rPF△k与Lp(a)的结合34
  • 3.12 ELISA检测EACA对rPF与Plg、Lp(a)结合的抑制34-35
  • 3.13 ELISA检测Lp(a)对rPF与Pig结合的抑制35-36
  • 4 讨论36-37
  • 5 结论37-38
  • 致谢38-39
  • 参考文献39-45
  • 作者简介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 静,王春霞,许培荣;86株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2年03期

2 魏宪义;流感嗜血杆菌实验室诊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1期

3 杨永弘,王亚娟,姚德秀,燕润菊,王春连,幺远,Anne Jaakkola,Maija Leinonen,Didier Leboulleux,Heikki Peltola;b型流感嗜血杆菌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地位[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4 王红霞,曹爱芳;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0年04期

5 胡熙金;腹水中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6 高薇,胡翼云,甄景惠,俞桑洁,杨永弘;流感嗜血杆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及方法比较[J];河北医学;2001年12期

7 万成松,余清;流感嗜血杆菌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2年S2期

8 方静,李小宁,王明华;皖南地区流感嗜血杆菌分离培养与药敏结果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姜敏;杨永弘;;中国b型流感嗜血杆菌研究历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5期

10 臧焕平;赖国祥;;老年人流感嗜血杆菌相关呼吸道疾病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敏;胡翼云;高薇;沈叙庄;俞桑洁;杨永弘;;巢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在流感嗜血杆菌b型检测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徐志豪;徐峰;沈华浩;李兰娟;;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A];华东地区第6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暨浙江省第29届呼吸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祝婧烨;沈坚;秦洁;马相虎;王维;瞿爱东;;ELISA检测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方法的建立[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岚;景春梅;谌容;谢伟;;240株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及荚膜基因分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5 姜敏;胡翼云;沈叙庄;高薇;袁林;俞桑洁;杨永弘;;巢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在b型流感嗜血杆菌检测中的应用[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闵小春;罗少锋;王威;刘东华;;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A];2013年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边兴艳;于爱民;黄燕;;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8 周昭彦;秦亮;胡必杰;渡边浩;;社区呼吸道感染相关流感嗜血杆菌遗传特征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张元猛;刘家会;缪顺庄;;流感嗜血杆菌引起阴道炎2例报道[A];玉溪市第八届检验医学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陈中举;朱旭慧;李丽;张蓓;简翠;田磊;王斌;朱琴;孙自镛;;2006年-2008年武汉同济医院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监测[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天舒;b型流感嗜血杆菌疾病应予关注[N];健康报;2007年

2 白常乐;秋冬要防流感嗜血杆菌[N];健康报;2002年

3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二)[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徐述湘;提高认识重视预防[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郭姜宁 王晓光;甘肃评出去年十件科技大事[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东;流感嗜血杆菌形成生物被膜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急性发作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2 徐志豪;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致宿主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运超;氨溴索抗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膜机制的初步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2 刘恩;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F蛋白与脂蛋白(a)的相互作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3 李文龙;脂蛋白(a)与重组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天冬氨酸酶的相互作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4 桂和翠;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5 吴军华;流感嗜血杆菌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地位及耐药情况探讨[D];苏州大学;2009年

6 尹梦梦;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制备工艺及其D蛋白原核可溶性表达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高雪;氨溴索对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膜的作用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4年

8 张烛仙;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和血清分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赵娜娜;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结合疫苗制备工艺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10 吴雅楠;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制备工艺优化及其与D蛋白结合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810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810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e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