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A、C、Y、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血清抗体特异性体外杀菌试验方法的建立及其验证

发布时间:2017-09-23 15:09

  本文关键词:A、C、Y、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血清抗体特异性体外杀菌试验方法的建立及其验证


  更多相关文章: 血清抗体杀菌试验 脑膜炎奈瑟菌


【摘要】:目的建立A、C、W135和Y群脑膜炎奈瑟菌血清抗体特异性体外杀菌试验方法 (serum bactericidal assay,SBA),并进行验证。方法对SBA中活菌收获时间、靶菌的制备、反应时间及补体进行优化,并确定质控血清Men10的质控范围。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特异性、线性、精密度验证。结果确定A600值为0.5~0.8时为收获细菌最佳收获时间;冻存菌种可替代新鲜制备菌种作为靶菌;最佳杀菌反应时间为60 min;17830和84321N批补体均可用于试验。质控血清Men10的质控范围A群为521~4 689,C群为1 047~9 423,W135群为1 779~16 008,Y群为1 416~12 741。A、C、W135和Y同群多糖吸收血清样品后能够抑制≥80%的同群SBA滴度,而异群多糖则20%;血清样品稀释倍数与对应的SBA滴度呈显著负相关,斜率在-0.90~-1.10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在0.90~1.0之间,P均0.001;同一实验内相同样品检测结果 CV≤25%,实验间相同样品的95%的检测结果落在检测值中位数3倍(一个稀释度)的范围内,CV≤40%,不同实验室间相同样品的检测结果至少有70%落在美国CDC公布结果的3倍(一个稀释度)范围内。结论建立了标准化的具国际间可比性的A、C、W135和Y群脑膜炎奈瑟菌SBA,该方法特异性、线性和精密度良好。
【作者单位】: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病理系NIH细菌性呼吸道病原参考实验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
【关键词】血清抗体杀菌试验 脑膜炎奈瑟菌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I66B01)资助
【分类号】:R378.15;R392-33
【正文快照】: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儿童脑脊髓膜炎和败血症等严重疾病的主要病原菌[1]。患者不仅病死率高,且后遗症严重[2]。依据荚膜多糖的组成成分和抗原性差异,将奈瑟脑膜炎链球菌分为13个血清群,A、B、C、W135、X和Y6个血清群是主要的致病群。预防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志霆,王定明,童亦滨,田克诚,姚光海,游旅,王小力;一起由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J];疾病监测;2005年08期

2 张力;邵祝军;徐丽;;鉴别脑膜炎奈瑟菌A、B、C、Y、W_(135)群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方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5期

3 刘美真;邓小玲;柯碧霞;谭海玲;陈经雕;朱素仪;柯昌文;;广东省48株脑膜炎奈瑟菌对5种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7年04期

4 邵祝军;任红宇;徐丽;刁保卫;李伟;阚飙;李马超;高源;崔志刚;梁晓峰;李艺星;刘丹青;杨梦;张铁钢;李漫时;徐建国;;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年08期

5 徐丽;朱兵清;高源;任红宇;邵祝军;;鉴别29E群、X群和Z群脑膜炎奈瑟菌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疾病监测;2009年04期

6 谢成彬;王频佳;罗红权;吴雨露;;γ-谷氨酰基转移酶法快速鉴定脑膜炎奈瑟菌[J];西部医学;2009年11期

7 邵荣标;徐杰;郑春早;陈宗宁;王海燕;;盐城市固定人群新型脑膜炎奈瑟菌带菌调查[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8 张洪飞;刘永跃;李树峰;常小良;张大伟;吴风云;任丽华;林哲;;通辽市科左中旗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及抗体水平监测报告[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年12期

9 魏荃;;柳州市脑膜炎奈瑟菌带菌调查[J];广西医学;1983年06期

10 张欣强,邓志爱,周秀珍,李孝权,李钏华,林云万;广州市番禺区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孟冬梅;张蔚;潘劲草;汪皓秋;叶榕;濮小英;;杭州市2004-2005年流行季节脑膜炎奈瑟菌实验室检测[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刘红娟;;患者脑脊液中培养出脑膜炎C群奈瑟菌1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3 陈志青;陈育贤;张国雄;曾丽珍;何秋瑜;李晖;蓝锋;李水彬;;2012年梅州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学监测分析[A];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袁满春;张国荣;;瘀斑液涂片及培养检出脑膜炎奈瑟菌[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淑兰;赵蕊;;脑膜炎的观察与护理[A];全国第九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灵巧;我国发现C群脑膜炎奈瑟菌新流行株[N];健康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管大伟;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脑膜炎奈瑟菌基因分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朱兵清;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3 应上云;B群脑膜炎奈瑟菌重组NspA蛋白疫苗的免疫活性及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D];南华大学;2013年

4 赵小冬;济南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病例流行特征与病原谱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5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905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3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