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中嗜酸性细胞的凋亡及调控机制
本文关键词:变态反应中嗜酸性细胞的凋亡及调控机制
【摘要】:正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又称为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引发的对机体有利或有害的反应。目前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国约有33%的人口患有变应性疾病,并且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应性疾病的患者占24%〔1〕。局部组织大量嗜酸性细胞(EOS)浸润增加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重要特征〔2〕。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关键词】: 变态反应 哮喘 嗜酸性细胞 细胞凋亡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又称为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引发的对机体有利或有害的反应。目前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国约有33%的人口患有变应性疾病,并且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应性疾病的患者占24%〔1〕。局部组织大量嗜酸性细胞(E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岑柳仙;;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嗜酸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研究现状[J];海南医学;2006年08期
2 杨越楠;;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关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1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仁山;隋建峰;冉新泽;唐书谦;杨涛;杨宏珍;李凤;;外周血嗜碱粒细胞磁珠分选法分选及意义[J];重庆医学;2010年23期
2 李凤翱;汤绍芳;朱梅;;炎性反应与骨骼健康[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3年03期
3 吴怀楚;吴育朗;吴曙粤;;婴幼儿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16期
4 沈艳芳;雷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常见过敏性疾病相关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医学综述;2013年02期
5 董先红;顾政一;黄华;姚华;刘燕;王雪;杨巧丽;史玉柱;王林林;;芩蒿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疗效的实验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6 张燕;毛增宇;张媛;;苯磺贝他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26期
7 郑蔓茵;邬玉兰;闫浩;吉坤美;刘志刚;;粉尘螨第7类变应原(Der f 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特性鉴定[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敏;409例湿疹患者的回顾性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吕伟朋;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K-RAS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3 毛晓晖;婴儿湿疹主要发病因素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4 谢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ALI时小鼠巨噬细胞替代激活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捷;曾仁山;方锐华;黎志刚;许志萍;;2333例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06期
2 陈丽芳;微生物与特应性皮炎[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年05期
3 周文明,张学军;特应性皮炎的环境因素[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年02期
4 龚正鹏,林尚泽;变应性鼻炎[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4年04期
5 范剑,楼滨,张杰,徐根云;浙江地区变态反应疾病季节变化的初步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2005年04期
6 杨津丽;三种过敏性疾病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7 宋协一,萧璧君;变应性鼻炎与细胞粘附分子的关系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5期
8 林麟,陈晓,陈敏,岳晓玉,杨雪源,仇宁,胡兹嘉,李慧珠,宗文凯,盛楠,林彤,李安生;湿疹皮炎中葡萄球菌及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状况与硝酸益康唑/曲安奈德霜治疗的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年12期
9 张建中;慢性湿疹的内在因素和预防[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12期
10 张迎俊;;山东地区过敏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新业;孙荣;洪苏玲;;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在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1年08期
2 李强,姜斌,刘忠令,张世明,孙德明,张殿尧,刘燕燕,肖现文,李平升;T淋巴细胞激活及其释放的白细胞介素-4与哮喘发病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1997年02期
3 赵景俊,栾斌,张艳丽;脱氢表雄酮的生物学作用[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5年05期
4 嵇成玲,赵洪清;白色念珠菌哮喘发病机制的探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5 项觉修;;负面情绪可诱发哮喘[J];老同志之友;2009年01期
6 袁柏君,潘伟芬,,许以平;哮喘孕妇脐血嗜碱细胞释放能力的观察[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7 谈杰;心理因素对哮喘的影响(附58例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S1期
8 赵砚池,张晓洁;哮喘 血嗜酸细胞增高 肾功能受损[J];医师进修杂志;2000年03期
9 吴照芳;杨慧;刘玉琳;陈小文;崔晓民;梁肇海;;白介素1β及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7年06期
10 史丽云;周卸来;尹红萍;蔡玲斐;GARG HariG;严杰;;封闭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受体对超敏原引起的气道炎症性应答的作用(英文)[J];健康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莲芸;张克军;王宁;乔中东;;户尘螨对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2 王长征;林科雄;;雷公藤抑制哮喘Th2细胞因子产生[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张方;施毅;李子玲;胡波;宋勇;;mTSLPR-Ig调节树突细胞诱导哮喘小鼠免疫耐受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孙秀珍;刘昀;张洁;周玎;;诱发哮喘的致敏昆虫变应原疫苗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何韶衡;谢华;陈韩秋;林珏龙;;肥大细胞脱颗粒信号的自我放大机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6 李开艳;熊盛道;;Th17和Tc17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7在哮喘小鼠动物模型中的表达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许湘南;;环磷酸腺苷(cAMP)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程训佳;章黎;付永锋;蔡俊龙;;法国梧桐花粉变应原Plaa1和Plaa2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王刚;黄小琼;邝少松;许竞辉;赵士海;夏冠玲;;性别、年龄对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血常规影响的研究[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温廷桓;;过敏与变应分型新概念[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编译 张子川;心理疾病可能导致哮喘[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张丁丁;芬发现哮喘新致病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张永兴;新加坡开发出预防哮喘基因疫苗[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吴一福;凬草花粉cDNA表达文库构建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王小衡;何谓儿童心因性咳嗽[N];家庭医生报;2007年
6 余志平;抗RSV感染研究聚焦免疫应答[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贾源隆;炎症≠感染[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8 黄显斌;筑牢抵御疾病的防线[N];医药经济报;2004年
9 张国喜;夏季须防“情绪中暑”[N];家庭医生报;2007年
10 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警惕身边的过敏原[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潮波;人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的临床、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2 李睿;小鼠卡介苗新生期接种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免疫状态和实验性哮喘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3 张严峻;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在小鼠脑和肺组织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表达[D];浙江大学;2006年
4 简文;屋尘螨抗原Der p2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口服疫苗的制备及其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5 陈莉延;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蛋白组学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6 屈朔瑶;Der p2重组BCG疫苗调控哮喘小鼠DC表型及功能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7 裴新辉;SAP、CRP对选凝素功能的抑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孙大庆;肠道菌群失调致肺部过敏反应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9 程露;鼠源Fcε-Fcγ融合蛋白的瞬时基因表达、大量制备及其对小鼠的抗过敏作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耿爽;SOC通道在组胺诱导的人树突状细胞介导的Th_2反应中的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ET-1、ANP和ICAM-1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2 陈谱;白细胞介素水平在儿童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探讨[D];汕头大学;2004年
3 满立新;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谢敏;非特异性免疫疫苗通过调节Th1/Th2/Treg/Th17平衡对小鼠急性哮喘的作用[D];泸州医学院;2013年
5 刘萌;音乐治疗对应激哮喘大鼠中枢和外周免疫功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悦鸣;小鼠可溶性IL-5受体α在BactoBac系统中的表达纯化及其对哮喘小鼠模型治疗效果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王正云;哮喘小鼠气道中性粒细胞对Th17细胞趋化募集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Ushab Rana Mohsin;PAI-1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Meta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路平;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DC细胞亚群对哮喘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10 徐礼;脱氢表雄酮对支气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及机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52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95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