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白念珠菌诱导不同来源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能力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10-01 13:26

  本文关键词:白念珠菌诱导不同来源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能力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树突状细胞 白念珠菌


【摘要】:目的:比较白念珠菌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小鼠骨髓源DCs两者分化成熟能力的差异。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DCs和小鼠骨髓源DCs,随机分为空白组、无菌盐水对照组和实验组。光镜下观察DCs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小鼠骨髓源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DCs CD80、CD86及IL-12分泌量与加入的白念珠菌悬液剂量成正相关,小鼠骨髓源DCs在各组间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DCs(均P0.05);白念珠菌刺激前后小鼠骨髓源DCs形态变化程度较明显,而人外周血DCs形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白念珠菌可促进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DCs和小鼠骨髓源DCs的成熟;在相同条件下,白念珠菌更易促进小鼠骨髓源DCs分化。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白念珠菌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白念珠菌是自然界最常见的致病性真菌之一,是人类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可引起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也可以因各种介人性诊疗、抗菌素长期大量应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引起致命性的系统性感染。随着人类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白念珠菌对各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加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秀红;付萍;邓丹琪;;树突状细胞与白念珠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23期

2 杨文博;赵X;;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5期

3 宣晓梅;张瑞君;李艳佳;赵燕;王莉;刘瑞琴;;白念珠菌对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06期

4 尚元元;喻楠;贾伟;张云霞;夏毓;杨占录;;2007~2008年医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元;张鸿燕;果茵茵;;我院2008-2009年抗真菌药物利用分析[J];甘肃医药;2012年07期

2 张文祥;;2009-2012年本院580株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4年06期

3 邵俊国;魏媛媛;张金艳;冯鑫;张洪涛;刘志广;李筱芳;;白念珠菌耐药基因CDR1、CDR2、MDR1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4年03期

4 潘军;许青霞;肖伟强;;2010~2012年肿瘤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动态监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5 胡莹;李文华;杨红英;刘晓莉;;823株假丝酵母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年01期

6 郭嘉红;;210株假丝酵母菌的鉴定与药敏分析[J];临床荟萃;2012年03期

7 马元龙;萨仁高娃;许琳;李浩;布和其其格;;尖锐湿疣复发与念珠菌发病相关性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8 杨勇;杨宏新;;共同培养的树突状细胞与CI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9 姜嘟嘟;柳毅刚;詹青;;216例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及病原菌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年01期

10 段红菊;周青;;树突状细胞与艾滋病相关性研究概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夏毓;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IL-12和IL-23的检测与胸腺五肽辅助治疗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永慧;百草益肤制剂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3 满旭;白念珠菌锌簇转录因子编码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4 曹文娟;舍曲林抗白念珠菌活性的体外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陈晋宇;临床白念珠菌耐药性与ERG3基因突变及表达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6 黄慧琴;清热利湿法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阳黄证患者外周血DC及TC免疫功能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李环羽;小鼠FAPα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树突状细胞体内抗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免疫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方淳;林梅;;念珠菌感染菌种的变迁及耐药现象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2 余进,李若瑜,王丹,赵敏,蒋红,陈伟,王爱平,王端礼;院内深部念珠菌感染的菌种类型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年04期

3 侯晓红,吕杰强,张丽芳;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甘露糖蛋白65生物学性质及其抗原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04年06期

4 丛璞香,樊尚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分类、真菌学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年04期

5 谢国艳,蔡志昌,周建华,倪语星;临床感染深部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2004年02期

6 杨琼;苏全平;温得中;王丽;;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及疫苗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7 赵雅,梁一琳,兰雅娴,李秀娥;临床标本中123例真菌感染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8 岳舒屏;刘玉琪;;阴道异常分泌物702例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年11期

9 周建党;黄辉;陈颖;郭建军;彭怀燕;;四年间酵母样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征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年02期

10 常东,蒋伟,黄志红,沈玉杰;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敬军;;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0年02期

2 邵先安;;淋巴细胞对白念珠菌的粘附[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2年04期

3 张军民,王汉平,鲁长明,席丽艳,曾凡钦;白念珠菌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分型探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1期

4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吴承龙;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吞噬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吴承龙;甘露糖在介导二相性白念珠菌粘附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年11期

6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王正蓉,吴承龙;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年10期

7 李丰霞,张宏,巢和安,谢明;氟康唑联合乙醇抗白念珠菌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年10期

8 朱利平,章强强,龚华斐,李莉,翁心华,王家俊,张永信;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分子指纹图谱差异性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年04期

9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王正蓉,吴承龙;白念珠菌二相性与致病性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1期

10 马黎;席丽艳;;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的致病性比较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云;谭升顺;马慧群;马韵琴;陈庆秀;;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满旭;王惠平;;白念珠菌转录因子编码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黄广华;;白念珠菌有性生殖、形态发生及毒性的进化[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慧;徐宁;喻其林;程欣欣;邢来君;李明春;;钙细胞存活途径与白念珠菌的致病性[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阎澜;李妙海;曹永兵;高平挥;王彦;姜远英;;白念珠菌耐药新蛋白——交替氧化酶[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郭仁勇;;白念珠菌聚苯乙烯黏附增强基因1的研究进展[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线粒体功能在不同环境对白念珠菌生存及代谢的影响[A];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2012年

8 曾跃斌;;白念珠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在抗真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周万青;沈瀚;张之烽;张葵;;白念珠菌临床分离调查及基因分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景伟芳;王惠平;;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国虹 雨净;微生物的是是非非[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虎;白念珠菌形态、胞壁多糖的结构及其免疫学活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唐宁枫;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3 王平;阴道念珠菌菌种及香莲方逆转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许懿;小檗碱与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李彩霞;阴道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相关白念珠菌基因多态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6 王乐;小鼠口腔阴道双部位白念珠菌感染模型的构建及不同部位来源白念珠菌的毒力差异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曾跃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的药理作用及诱导耐药机制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8 梁晓博;白念珠菌敏感株对氟康唑产生适应性突变耐药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9 徐铮;白念珠菌基因芯片的制备和应用及两个新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阎澜;白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线粒体氧化呼吸抑制”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乐;不同培养条件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8年

2 阎澜;白念珠菌耐药株的蛋白质组与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差异蛋白质与差异基因的识别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秦晓峰;白念珠菌临床株耐药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许懿;小檗碱与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5 钟毅;白念珠菌苹果酸脱氢酶的结构及功能初步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6 张蕾;紫外线对白念珠菌生长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7 郭雅莉;白念珠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满旭;白念珠菌锌簇转录因子编码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吴海棠;整合非靶标和靶标代谢组学模式的白念珠菌被膜形成及药物干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10 李蕾;白念珠菌天冬氨酸蛋白酶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原核表达[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953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953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6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