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口腔科传染病防治制度_陈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等案的刑法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6-12-23 00:14

  本文关键词:传染病犯罪的防治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大学》 2014年

陈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等案的刑法学分析

姚春华  

【摘要】:近几年,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活动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这些犯罪活动,形式多样,但危害结果是引起公众心理的极度恐慌,对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和机关、公司等单位的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下称本罪)是为了惩治恐怖犯罪活动而制定的,但随着犯罪手段的多样化,犯罪工具信息化等特点,本罪的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又由于法条的抽象和概括,致使法律适用上存在定罪与量刑的标准与尺度不够统一等问题。学术界与司法界对本罪的认定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故笔者结合案例对本罪进行探析和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案例,提出关于本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分析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依据刑法学通说,结合案例对本罪的构成要件进行探究,并逐一回答了案例中存在的争议问题,进一步明确本罪的认定。通过探究国外一些国家关于对本罪的法律规定,以期寻求我国对本罪的相关问题的解决路径,对反恐法的出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分为案例介绍、理论分析、司法认定、解决建议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三个案例,认真分析出案例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并梳理出争议点。 第二部分,结合三个案例进行理论分析,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包括以下内容:结合三个案例进一步分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构成要件,尤其是对经常遇到“认定难”,还有此类犯罪中“编造行为”和“故意传播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认定,并结合案例给予法理分析,逐一回答了第一部分中的争议焦点。 第三部分,司法认定。在司法实践中,有些罪名与本罪相似,容易混淆,为进一步明确本罪,对本罪与他罪的关系等问题给予明确的界定,笔者并对三个案例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针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国外一些国家的对本罪的研究,指出对我国关于本罪的借鉴意义,提出对本罪不足之处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奇中;论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高铭暄;张杰;;关于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犯罪”定义的思考[J];法学杂志;2006年05期

3 姜嫦蓉;;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中虚假恐怖信息的认定——以地震谣言为切入点[J];法制与社会;2011年33期

4 童伟华;论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袁建伟;;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贾学胜;;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之实证解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张华;金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J];人民司法;2002年07期

8 于同志;陈伶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若干问题研究[J];人民司法;2005年12期

9 黄京平,彭辅顺;论选择性罪名[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10 秦明华;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若干问题探析[J];犯罪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赞;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四萍;传染病犯罪的防治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戴晶莹;网络失范言论的刑法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张曙光;;一种“事实关系”型行为——刑法中持有之规范论描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廖荣辉;;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熊霞;;检察职权科学配置研究——以特定重大犯罪案件检察职权的立法完善为视角[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许璘哲;网络虚拟财产为盗窃罪对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应云总;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嘉杰;商业贿赂司法解释若干问题评析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健;;言论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2 杨春洗,苗生明,杨春洗;论刑法法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3 黄风;;国际引渡合作规则的新发展[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4 于改之;;社会相当性理论的体系地位及其在我国的适用[J];比较法研究;2007年05期

5 黄涧秋;;论国际刑法中的“或引渡或起诉”原则[J];当代法学;2008年01期

6 修志君;国际法有关制止国际恐怖主义问题探析[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黄学贤;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周光权,卢宇蓉;犯罪加重构成基本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9 田宏杰;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赵秉志;杜邈;;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完善研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秉志 杜邈;[N];法制日报;2011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京平 博士研究生 蒋熙辉;[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于宏建;[N];人民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田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赵雯;[N];检察日报;2004年

6 记者 蒋晓峰、冉维;[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甄雪燕;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传染病犯罪的防治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4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24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9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