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APOM、IL-6等炎症指标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及联合诊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20:15

  本文关键词:APOM、IL-6等炎症指标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及联合诊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液细菌感染病患者体内血浆载脂蛋白M(Apo M)、白介素-6(IL-6)和实验室传统炎症标志物表达水平的监测,探讨载脂蛋白M(Apo M)和白介素-6(IL-6)与血液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和在早期辅助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载脂蛋白M(Apo M)、白介素-6(IL-6)等炎症标志物在血液细菌感染不同病程、菌种、耐药及科室来源中的表达,与传统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进一步研究发现针对血液细菌感染的较优化的实验室联合诊断模式。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9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且经临床诊断为血液细菌感染的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入选健康体检者50例(男25例,女25例)为对照组,并将血液细菌感染组按病程、菌种、耐药和科室来源进一步分为四个亚组。采集患者的肝素抗凝血浆,检测血浆载脂蛋白M(Apo M).白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的浓度,同时采集患者EDTA-K2抗凝静脉全血,测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和中性粒细胞平均散射值(MNS),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等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各实验组和亚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1、血液细菌感染组PCT、CRP、MNV、WBC和Ne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NC和MC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将血液细菌感染组按病程、菌种、耐药和科室来源进一步分组,各亚组ApoM、 IL-6等炎症标志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不同病程四个亚组间比较,APOM、PCT和CRP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展为脓毒症的各组除APOM的表达低于菌血症组外,PCT和CRP的表达均高于菌血症组。(2)不同菌种感染两个亚组间比较,革兰染色阴性菌(G-)感染组IL-6、PCT、CRP和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革兰阳性菌(G+)感染组,差异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耐药三个亚组间比较,APOM,IL-6等炎症标志物的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科室来源各三个亚组间比较,APOM,IL-6等炎症标志物的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细菌感染组的PCT水平与本组中的IL-6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231,P=0.0480.05),与APOM水平呈直线负相关(r=-0.431,P=0.0380.05);脓毒血症组的IL-6水平与该组的ApoM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625,P=0.010.05),ApoM水平、PCT水平和MNC与该组中的IL-6水平呈直线相关(r=0.625, P=0.010.05; r=0.538, P=0.0390.05; 1-0.581, P=0.0180.05);严重脓毒血症组的PCT水平与本组中的IL-6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685,P=0.0100.05),与APOM水平呈直线负相关(r=-0.651,P=0.0220.05)。4、分别对血液细菌感染组、不同病程各亚组和不同菌种感染各亚组进行以APOM和IL-6水平为应变量,各实验组中具有相关性的指标为自变量的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其中细菌感染组的IL-6、PCT和APOM、PCT进入回归方程,得到回归方程:YCIL-6) =8.824PCT+448.616和Y (APOM)=-12.328PCT+48.65;脓毒血症组的APOM及IL-6, IL-6及APOM、MNC、PCT进入回归方程,分别得到回归方程:Y (APOM) =40.482-0.003IL-6和Y (IL-6)=755.846PCT-13.772ApoM+19.142MNC-2922.592;严重脓毒血症组的IL-6、PCT和APOM、PCT进入回归方程,得到回归方程Y (IL-6) = 100.449PCT-56.852和Y (APOM)=-5.219PCT+64.81;菌血症组、脓毒血症休克组、革兰染色阳性菌(G+菌)和阴性菌组(G-菌)的各指标均未进入回归方程。5、应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对各实验组的炎症指标进行分析,得到各指标的诊断效能:血液细菌感染组APOM、IL-6、PCT、CRP、WBC、N%、MNV、MNC和MN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0.980、0.986、0.974、0.728、0.966、0.985、0.785、0.908;一般菌血症和脓毒血症组APOM、PCT和CR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4、0.967、0.946和0.981、0.982、0.969;革兰染色阳性菌(G+菌)和阴性菌组(G-菌)IL-6、PCT、CRP和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2、0.984、0.957、0.947和0.970、0.990、0.989、0.974。6.应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实验组炎症指标的鉴别诊断价值:以一般菌血症组为非本病组,脓毒血症组为本病组,APOM、PCT和CR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3、0.997、0.713;以G+菌感染组为非本病组,G-菌感染组为本病组,IL-6、PCT、CRP和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1、0.667、0.683、0.666。7.应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炎症指标的联合诊断价值:对于细菌感染,APOM+IL-6+CRP+PCT四项联合的AUC达到最大,为0.991,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也达到最大,分别为97.6%和97.5%;对于鉴别诊断脓毒血症,APOM+CRP+PCT三者联合的AUC达到最大,为0.989,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也达到最大,分别为98.6%和97.9%;对于鉴别诊断G-菌感染,IL-6+PCT+CRP+N%四项联合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2,70.3%和71.0%,达到中等的诊断价值。结论:1、血液细菌感染组及各亚组APO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和0.980,提示APOM口IL-6水平的检测对于血液细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细菌感染患者体内的APOM水平与病情的进展相关,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由菌血症到脓毒血症,再发展到脓毒症休克,APOM表达水平逐渐降低,鉴别诊断一般菌血症和脓毒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提示APOM不仅与脂代谢关系密切,也可能通过某些代谢途径起着潜在的抗炎作用:IL-6水平在革兰阴性菌(G-)感染中的表达更高,鉴别诊断革兰阴性菌(G-)和革兰阳性菌(G+)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1,提示细胞壁脂多糖(LPS)是较强的刺激因子,诱发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淋巴样细胞产生炎症因子。3、在细菌感染和脓毒血症患者体内的APOM、IL-6与PCT等炎症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阐明APOM和IL-6参与炎症的途径和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4、APOM和IL-6、PCT、CRP等炎症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均优于单个指标,且三者或四者联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达到最高。虽已有大量实验证明PCT对于诊断细菌感染和鉴别一般菌血症和脓毒血症均具有较高的早期辅助诊断价值,且对于鉴别不同细菌(G-/G+)感染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其单一检测的诊断价值仍然不及多指标联合诊断。5、APOM和IL-6在血液细菌感染的早期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APOM的诊断价值有所上升且在革兰阴性菌(G-)感染时IL-6表达上调,但是与临床已使用的传统炎症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相比较,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有待进一步阐述两者参与炎症发生和发展中的机制及病理生理作用。
【关键词】:载脂蛋白M 白介素-6 炎症标志物 细菌感染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15
【目录】:
  • 中文摘要2-5
  • Abstract5-10
  • 英文缩写注释表10-11
  • 引言11-13
  • 1 研究对象13-16
  • 1.1 纳入标准13
  • 1.2 排除标准13-14
  • 1.3 诊断及分级标准14-15
  • 1.4 入选对象及分组15-16
  • 2 研究方法16-23
  • 2.1 标本采集及处理16
  • 2.2 检测方法16-22
  • 2.3 检测仪器设备22-23
  • 2.4 统计学处理23
  • 3 结果23-39
  • 3.1 各组数据的一般分析23-26
  • 3.2 实验各组炎症标志物比较分析26-29
  • 3.3 APOM、IL-6水平与其他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29-31
  • 3.4 ROC曲线分析31-39
  • 4 讨论39-53
  • 4.1 研究背景介绍39-43
  • 4.2 实验各组的比较分析43-47
  • 4.3 APOM、IL-6与其他监测指标相关性研究47-49
  • 4.4 ROC曲线分析49-53
  • 5 结论53-54
  • 6 问题与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 附录1 综述60-69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69-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嘉琳;多细菌感染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其预后[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6期

2 宁康,石彦明,周玲,于翠香;56例L型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年22期

3 张沂;段蕴铀;韩志海;杨宝龙;邓英贤;;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细菌感染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年03期

4 Karavanaki K.;Polychronopoulou S.;Giannaki M. ;朱新菊;;不同病毒和细菌感染儿童中发现的一过性和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2006年10期

5 刘韫秀;;40例糖尿病足细菌感染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年04期

6 邹自英;朱冰;吴丽娟;陈雪芹;;不同种属细菌感染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年06期

7 钟玉虹;;细菌感染多种检查方法的对比研究[J];医疗装备;2012年08期

8 王心昶,刘旭明,谭朝柱,凌竞熙;重症细菌感染并发黄疸33例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3年10期

9 端文;;一种罕见的细菌感染[J];北京工人;1994年08期

10 孙解生,王建华,崔先念;350例L型细菌感染的观察[J];当代医师杂志;199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康;石彦明;郑晓寰;;56例L型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吴亮;龚仕金;严静;戴海文;陈进;蔡国龙;虞意华;;降钙素原检测危重症细菌感染30例临床分析[A];2004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胡可;刘文恩;张运丽;李虹玲;;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4 张霁;;ICU病室感染的原因及对策[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徐虹;王鲁文;王立坤;李汛;龚作炯;;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吕国忠;;利奈唑胺在烧伤后合并耐药的G~+细菌感染临床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刘克喜;;乌司他丁对下呼吸道G-细菌感染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沈定树;;伤口细菌感染的机制[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尹彪;于敏;曾争;田庚善;;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卢国光;侯芳妮;金先富;沈波;;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变化在细菌感染患者的应用[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 程凤;新方法能清晰观察细菌感染细节[N];科技日报;2011年

2 常丽君;北美新增5例超级细菌感染病例[N];科技日报;2010年

3 曹丽君;检测细菌感染有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胡立丽;君子兰暑天为何易腐烂[N];云南科技报;2005年

5 岭;解除细菌感染的武装[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陈新明;君子兰砍头病[N];中国花卉报;2005年

7 孙宝英;如何防治君子兰砍头病[N];山西科技报;2005年

8 常敏毅;为什么有的人要摘除扁桃腺[N];家庭医生报;2005年

9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中心医院检验科 周亿良;CRP助诊急性期疾病[N];健康报;2010年

10 信莲;“神奇药膏”用发光警示致命感染[N];大众卫生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商丽萍;细胞因子谱对血液病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与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作用[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血液科细菌感染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梁瑞;AvBD6对细菌感染和应激的响应及对cLEAP-2表达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3 丁凤霞;细菌感染与婴幼儿持续喘息的关系及抗生素治疗疗效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灵玲;APOM、IL-6等炎症指标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及联合诊断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胡可;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毛壬萍;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刘滔滔;大鼠血小板和血小板型磷脂酶A_2在宿主防御细菌感染中的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01年

8 高艺航;HNL、PCT、CRP在早期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5年

9 滕云飞;TLR介导的ATP释放对抗菌免疫的调控功能和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朱建俊;CD64感染指数和降钙素原在老年AECOPD患者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APOM、IL-6等炎症指标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及联合诊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75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