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IFN-β及IRF-7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3 04:08

  本文关键词:IFN-β及IRF-7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的清除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现已知,病毒感染早期干扰素(Interferon, IFN)的产生是机体清除病毒的重要环节,而干扰素调节因子-7(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7, IRF-7)是IFN诱生的关键因子之一。因此本文拟通过构建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观察IFN-β及IRF-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肝组织中的变化,分析其表达变化与HBV感染的关系,以期探讨其在HBV感染清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用高压水动力法经小鼠尾静脉注射HBV基因组1.3倍体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BV1.3)构建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以注射空载体pcDNA3.1做对照。2.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BsAg及HBeAg水平。3.酶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HBsAg及HBcAg的表达。4.逆转录实时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正常未注射组(NC组)、模型组(pHBV组)及空载体组(pcDNA组)不同时间点小鼠肝脏中IFN-β、IRF-7等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5. ELISA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IFN-p蛋白含量。6.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IRF-7的蛋白表达水平。7. SPSS 20.0统计软件作多组均数的方差分析及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HBV质粒注射后,小鼠血清中HBsAg水平在第6h为阴性,然后上升,至第24h为阳性(113.89±31.06 COI) (1 COI为阳性),在第48h达到峰值(303.40±74.105 COI),随后逐渐降低;血清HBeAg水平在第24h为阳性(31.06±6.87 COI),并达峰值,然后逐渐降低。NC组及pcDNA组小鼠血清中HBsAg及HBeAg均为阴性。2.pHBV组小鼠在质粒注射后第6h即可检测到肝脏内HBsAg及HBcAg的表达,在12h时表达HBsAg或HBcAg的肝细胞阳性率达峰值(分别为20%或18%),至第5d逐渐消失。NC组及pcDNA组小鼠肝组织内]HBsAg及HBcAg均为阴性。3.pHBV组小鼠肝脏IFN- β mRNA表达在第6h升高(为NC组3.4倍),第12h达最高(为NC组66.5倍),随后下降,在6h、12h或24h时与NC或pcDNA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同时,pHBV组小鼠肝脏IFN-β蛋白表达在12h升高(为NC组8.7倍),与pcD NA组与N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cDNA组与NC组IFN-β mRNA或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4.pHBV组小鼠肝脏IRF-7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第6h、12h、24h均显著高于pcDNA组及NC组(P0.05)。且pHBV组IRF-7mRNA或蛋白的表达在12h达到最高(为NC组5.3倍或4.4倍),随后逐渐下降,至第48h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pcDNA组与NC组相比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5.pHBV组小鼠肝脏中IFN-β mRNA表达与HBsAg或HBcAg表达肝细胞的阳性率相关(p=0.01或p=0.02); IRF-7 mRNA表达与HBsAg或HBcAg表达肝细胞的阳性率相关(p0.001);IFN-β mRNA表达与IRF-7 mRNA表达相关(p=0.004)。结论:成功构建了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该模型肝脏组织中IFN-β和IRF-7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与肝脏内HBV抗原表达变化趋势一致。提示肝脏内IRF-7及IFN-β可能参与了HBV的急性感染清除过程。
【关键词】:干扰素-β 干扰素调节因子-7 乙型肝炎病毒 急性感染 小鼠动物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12.62;R-332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前言13-15
  • 第一节 IFN-β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分析15-29
  • 1 材料15-18
  • 2 方法18-23
  • 3 结果23-29
  • 第二节 IRF-7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分析29-36
  • 1 材料29
  • 2 方法29-32
  • 3 结果32-36
  • 全文讨论36-38
  • 全文总结38-39
  • 参考文献39-42
  • 文献综述42-50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Yasuteru Kondo;Koju Kobayashi;Yoshiyuki Ueno;Masaaki Shiina;Hirofumi Niitsuma;Noriatsu Kanno;Tomoo Kobayashi;Tooru Shimosegawa;;Mechanism of T cell hyporesponsiveness to HBcAg is associated with regulatory T cells in chronic hepatitis B[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6年27期

2 ;Influence of HBcAg in liver cell plasma on 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in liver tissue of low-grad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6年01期

3 高敏;卢诚震;王怡;翟璐;郭洁;周莉;韩旭;刘勇钢;曹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年03期

4 朱明宝,张习坦,马静,马贤凯;应用大肠杆菌合成的HBcAg检测抗-HBc的结果[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3年06期

5 侯馨岳,郭贤华,陶义训,马贤凯,丁广治,于公义;第二代基因工程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的质量鉴定和应用[J];上海免疫学杂志;1986年03期

6 程琪琳,陆志檬,王耆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cAg[J];上海免疫学杂志;1986年05期

7 江淑芳,武建国;血清HBcAg的检测及其意义[J];江苏医药;1987年04期

8 黄耀煊;大肠杆菌合成HBcAg的生产、提纯及其特性[J];临床肝胆病杂志;1988年03期

9 张守仁,曹立森,沙安莉;血清HBcAg放射免疫竞争法检测[J];临床肝胆病杂志;1988年03期

10 姜众,谭承项,郑铣;DOUBLE 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 FOR HBsAg AND HBcAg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SURROUNDING NONTUMOROUS LIVER TISSUE[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刚;尹燕跃;肖影群;余海滨;;肝组织HBcAg表达的临床意义[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钱刚;尹燕跃;肖影群;余海滨;;肝组织HBcAg表达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高敏;卢诚震;王怡;翟璐;郭洁;周莉;韩旭;刘勇钢;;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高敏;卢诚震;王怡;翟璐;郭洁;周莉;韩旭;刘勇钢;;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高敏;卢诚震;王怡;翟璐;郭洁;周莉;韩旭;刘勇钢;;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何清;唐奇远;吕德良;敖飞健;唐尉;唐怡敏;黄珊;张香梅;乐晓华;;958例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内HBcAg分布规律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周凤霞;王小川;王铁忠;;乙型肝炎500例血清HBcAg测定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施理;易学瑞;孔详平;刘树人;祖萍;刘惠萍;张宜俊;;HBcAg刺激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r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张玉果;王宝恩;欧晓娟;王晓明;王泰龄;;长期阿德福韦治疗前后肝内病变及HBsAg、HBcAg检测的临床意义[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唐奇远;何清;乐晓华;吕德良;张香梅;敖飞健;唐怡敏;黄珊;;慢乙肝患者肝细胞HBcAg与肝组织炎症之间的相关性[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明;“两对半”各项指标的含义[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凡;慢性HBV携带者肝细胞内HBcAg分布状态及补肾法的干预效应[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周健;CpG-HBcAg重组质粒对BALB/c小鼠及人树突状细胞免疫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贾红宇;HBcAg基因修饰的DC疫苗抗HBV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陈安;一个新的HBcAg之H-2K~d限制性表位的鉴定及其功能特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5 石庆凤;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免疫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6 盖丽丽;小柴胡片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周云;IFN-γ延长HBV持续时间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孙莉静;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李宁;MxA蛋白通过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抗原相互作用抑制病毒复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尹莹;HBcAg融合蛋白DNA疫苗的免疫保护力在小鼠模型上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IFN-β及IRF-7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孔练花;脂质体介导HBcAg基因转染人树突状细胞的转染效率及其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3 陈建华;慢病毒介导强制泛素化HBcAg基因修饰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D];苏州大学;2011年

4 李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cAg的状态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5 梁惠卿;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HBcAg表达模式与干扰素-α疗效关系的临床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张千里;HBcAg展示技术表达含有礁珊瑚荧光蛋白的病毒样颗粒[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杜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HepG2细胞膜表达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8 孙士明;以HBcAg为基础的肝细胞癌治疗性疫苗的构建、表达和纯化[D];吉林大学;2009年

9 梁敏锋;HBcAg18-27V/I变异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LA-A2限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10 刘波;G250抗原肽与HBcAg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蛋白的免疫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IFN-β及IRF-7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61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a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