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犬声带切除手术效果对比试验
杨海中,王月霞,郭朋辉,王明成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对犬声带切除的口腔切除法和腹侧喉室切除法的术后消声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口腔切除法简便,快捷,创伤小,犬身体机能恢复正常状态较快,但止血效果不好,易出血,手术效果不理想,复发几率较大;而采取腹侧喉室切除法手术虽然过程较复杂,创伤性大,不利于犬的后期恢复,但后期复发几率小,手术效果明显。
关键词:犬;声带切除;口腔切除法;腹侧候室切除法;消声效果
中图分类号:S858.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3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精神的不断提高,养犬逐渐成为潮流。但是犬吠成为了影响社区邻居休息的问题,而对犬声带进行切除成为大部分养犬人的选择。目前犬声带切除常采用口腔切除法和腹侧喉室切除法[1],本文拟通过对两种手术方法术后消声效果的分析,以探索有效的犬声带切除方法。
1 材料
1.1 手术器械
长柄止血钳、长柄弯剪、手术刀、缝合针、肠线、开口器、犬用剃毛器、纱布、多功能喉管镜。
1.2 药品
速眠新Ⅱ(规格:1.5 mL∶0.03 g,10支/盒),吉林省敦化市圣达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硫酸阿托品注射液(规格:1 mL∶0.5 mg,10支/盒),,林州市亚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复方碘甘油,常规消毒剂。
2 方法
统计2011年3~10月份来黄淮学院进行声带切除手术的犬。采取喉室切开术切除声带的犬有15只,采取口腔声带切除术切除声带的犬有15只。术后跟踪调查研究不同手术方法对犬消声的效果及对犬健康的影响。
2.1 术前准备
犬空腹12~24 h,术前2 h停止饮水。术前15 min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0.05 mg/kg,采取仰卧式绑定[1]。
2.2 手术
口腔切除术:用开口器打开口腔用喉管镜镜片压住舌根部和会厌软骨尖端,长柄止血钳夹住声带黏膜,再用长柄弯剪将声带从基部完全剪切[2]。同样方法去除另一侧声带。
喉室切开术:从喉正中线靠近会厌软骨处切4~6 cm的开口,用弯剪切除声带,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切除另一边声带[3-5]。
3 结果与分析
3.1 术中出血状况
手术过程中不同的声带切除手法会出现不同的出血状况,详见表1。
由表1可见,口腔切除法出血情况明显高于腹侧喉室切除法。说明口腔切除法易出血,腹侧喉室切除法则不易出血。
3.2 术后一周犬饮食恢复状况
消声手术对犬喉部有一定的损害,对犬的饮食有很大影响。根据犬术后饮食恢复情况可知犬的伤口愈合程度。详见表2。
由表2可见,口腔切除声带的方法对犬术后饮食影响较小,易恢复,有利于术后犬的精神状态的恢复。而腹侧喉室切除法对犬的饮食影响较大,后期应加大护理力度,防止犬过度消瘦进而影响其身体状况。
3.3 手术复杂程度比较
口腔切除法切除犬声带手术,直接从口腔中剪切,简便易行手术快捷。而腹侧喉室切除法需要从喉正中线会厌软骨处切4~6 cm的切口,还要切开肌肉组织,术后要按常规手法进行缝合。手术过程较复杂,耗时较长。
3.4 手术后消声效果
3.4.1 手术后消声效果的评定 根据吠鸣情况分成完全无吠声、轻度吠鸣、重度或恢复术前吠叫(表3)。
3.4.2 手术后消声情况 由于声带切除手法不同,声带组织切除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口腔切除法往往切除不彻底,对于年龄较小的犬,声带未发育完全,切除不彻底声带易再生长,吠 声可能恢复。而腹侧喉室切除法切除较彻底,吠鸣不易恢复。
术后3个月消声效果详见表4。
手术后六6个月消声效果详见表5。
由表4、表5可见,口腔切除法切除声带的犬,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恢复吠叫的几率较大,且术后时间越长恢复的情况越明显。后期可能恢复到手术前的吠鸣,对周围的环境再次形成噪音污染。而采取腹侧喉室切除法切除声带的犬,手术后期吠鸣不易恢复,手术效果较明显。
4 结论
通过对30只犬声带切除不同手术方法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口腔切除法简便,快捷,创伤小,犬身体机能恢复正常状态较快,但止血效果不好,易出血,手术效果不理想复发几率较大;而采取腹侧喉室切除法虽然手术过程较复杂,创伤性大,不利于犬的后期恢复,但后期复发几率小,手术效果明显。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幼龄犬声带发育不全,可采取腹侧喉室切除法。而成年犬则可选择口腔切除法。
参考文献:
[1] 刘建忠,刘兰香.犬声带切除术的临床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283-284.
[2] 姜先明,郝霖雨,张中文.犬声带切除术的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增):20-22.
[3] 李梅霞,宋永鸿.犬声带切除术[J].青海畜牧兽医,2004,34(1):46.
[4] 梁成彪,谢伟东,娄红军.犬喉室声带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吉林畜牧兽医,2005(5):40-41.
[5] 邱 军,王冠菊,李文占,等.犬声带切除术的注意事项[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28(2):77.
COPYRIGHT © 2011 版权所有:湖北省畜牧兽医
本文编号:16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1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