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多糖对体外小鼠骨髓衍生的树突状细胞亚群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12-24 10:29
板蓝根多糖是从板蓝根中分离纯化具有免疫活性的一类物质。近来有不少研究者对板蓝根多糖进行了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证实板蓝根多糖具有抗病毒、清除氧自由基和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承担对抗原物质的摄取、加工,并将抗原肽呈递给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具有诱导初次免疫应答的独特功能,能有效刺激初始型T细胞的增殖,在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控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另有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也是植物多糖发挥作用的靶细胞之一。 为探讨板蓝根多糖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本课题采用分离小鼠骨髓来源造血干细胞,以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其分化为DCs亚群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板监根多糖对不同DCs亚群的调控作用,现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一、DCs亚群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方法的建立:从小鼠体内收集的骨髓细胞经贴壁法纯化后,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诱导,其中DCo细胞在含有rmGM-CSF和rmIL-3的培养基中诱导,DC1在DC0培养基的基础上增添了IFN-γ和rmIL-12, DC2在DC0培养基的基础上增添了rmIL-4。隔天半量换液...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符号及縮略语
第一章 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1 DCs的生物学特性
2 DCs的不同亚群
2.1 根据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分类
2.2 根据表达细胞表型的不同分类
2.3 根据其对T细胞诱导分化的功能分类
3 DCs的体外培养条件与方法
3.1 DCs的培养条件
3.2 DCs的培养方法
4 DC与Th细胞之间的关系
5 结语
第二章 中药对DC调控作用的研究
1 中药对DC及对其功能各方面的影响
1.1 中药对DC形态的调控作用
1.2 中药对DCs增殖的调控作用
1.3 中药对DCs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1.4 中药对DCs吞噬及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
1.5 中药对DCs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1.6 中药作用后的DCs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
1.7 中药对DCs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1.8 中药对DCs抗病毒作用的影响
2 板蓝根多糖的免疫调节机理研究
3 展望
试验一 DCs亚群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小鼠骨髓来源DCs的体外诱导及培养
1.2.2 形态学鉴定
1.2.2.1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1.2.2.2 扫描电镜观察DCs表面形态
1.2.3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DCs亚群表面分子的表达
2 结果
2.1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2.2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
2.3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DCs亚群表面分子的表达
3 分析讨论
试验二 IRPS对体外DCs亚群成熟和功能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溶液的配制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IRPS对DCs亚群最佳增殖浓度的确定
1.2.2 IRPS对各DCs亚群形态的影响
1.2.3 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1.2.3.1 刺激细胞的制备
1.2.3.2 混合淋巴细胞的制备
1.2.4 IRPS对各DCs亚群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1.2.4.1 样本制备
1.2.4.2 试剂准备
1.2.4.3 试验流程
1.2.5 IRPS对各DCs亚群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1.2.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IRPS对DCs亚群最佳增殖浓度的确定
2.2 IRPS对各DCs亚群形态的影响
2.3 IRPS对各DCs亚群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2.4 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2.5 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
2.6 IRPS对各DCs亚群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3 分析讨论
3.1 Luminex xMAP技术优势
3.2 IRPS对各DCs亚群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3.3 各DC亚群对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3.4 IRPS对各DCs亚群的双向调节作用
3.5 IRPS对各DCs亚群表面分子标志的影响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本文编号:3874327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符号及縮略语
第一章 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1 DCs的生物学特性
2 DCs的不同亚群
2.1 根据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分类
2.2 根据表达细胞表型的不同分类
2.3 根据其对T细胞诱导分化的功能分类
3 DCs的体外培养条件与方法
3.1 DCs的培养条件
3.2 DCs的培养方法
4 DC与Th细胞之间的关系
5 结语
第二章 中药对DC调控作用的研究
1 中药对DC及对其功能各方面的影响
1.1 中药对DC形态的调控作用
1.2 中药对DCs增殖的调控作用
1.3 中药对DCs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1.4 中药对DCs吞噬及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
1.5 中药对DCs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1.6 中药作用后的DCs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
1.7 中药对DCs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1.8 中药对DCs抗病毒作用的影响
2 板蓝根多糖的免疫调节机理研究
3 展望
试验一 DCs亚群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小鼠骨髓来源DCs的体外诱导及培养
1.2.2 形态学鉴定
1.2.2.1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1.2.2.2 扫描电镜观察DCs表面形态
1.2.3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DCs亚群表面分子的表达
2 结果
2.1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2.2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
2.3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DCs亚群表面分子的表达
3 分析讨论
试验二 IRPS对体外DCs亚群成熟和功能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溶液的配制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IRPS对DCs亚群最佳增殖浓度的确定
1.2.2 IRPS对各DCs亚群形态的影响
1.2.3 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1.2.3.1 刺激细胞的制备
1.2.3.2 混合淋巴细胞的制备
1.2.4 IRPS对各DCs亚群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1.2.4.1 样本制备
1.2.4.2 试剂准备
1.2.4.3 试验流程
1.2.5 IRPS对各DCs亚群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1.2.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IRPS对DCs亚群最佳增殖浓度的确定
2.2 IRPS对各DCs亚群形态的影响
2.3 IRPS对各DCs亚群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2.4 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2.5 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
2.6 IRPS对各DCs亚群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3 分析讨论
3.1 Luminex xMAP技术优势
3.2 IRPS对各DCs亚群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3.3 各DC亚群对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3.4 IRPS对各DCs亚群的双向调节作用
3.5 IRPS对各DCs亚群表面分子标志的影响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本文编号:3874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8743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