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疮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蛋白质组变化及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4-02-22 19:01
羊传染性脓疱(contagious ecthyma)俗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羊口疮病毒(orf virus, ORF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绵羊和山羊。临床上患病动物以口唇周围和乳房部位皮肤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疣状痂皮为特征。该病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羊传染性脓疱的暴发和流行不但严重危害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多株羊口疮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被测定,这为羊口疮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但是基因组学技术研究只针对病原体自身,而不能反映病原体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ORFV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以ORFV和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goat skin fibroblasts, GSFs)为研究对象,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縮略语表(ABBREVIATION)
1 文献综述
1.1 羊传染性脓疱研究进展
1.1.1 病原学与基因组
1.1.2 流行病学
1.1.3 抗病毒免疫和免疫逃避
1.1.4 羊口疮诊断方法
1.1.5 羊口疮疫苗及疫苗载体
1.1.6 防治
1.2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组技术研究进展
1.2.1 定量蛋白组学的发展
1.2.2 iTRAQTM试剂结构
1.2.3 iTRAQTM基本实验流程
1.2.4 iTRAQTM实验设备和定量的准确性
1.2.5 iTRAQTM分析结果的校验
1.2.6 iTRAQTM揭示病毒致病机制
1.2.7 iTRAQTM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毒株、菌株、实验动物和细胞
3.1.2 载体、抗体、酶类试剂
3.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3.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3.2 方法
3.2.1 本研究使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方法
3.2.2 羊口疮病毒B2L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
3.2.3 羊口疮病毒在GSFs上的增殖特性研究
3.2.4 羊口疮病毒ORF125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3.2.5 羊口疮病毒感染致宿主细胞蛋白质组变化及功能分析
3.2.6 HSPA1B对ORFV在GSFs细胞增殖的影响
4 结果与分析
4.1 ORFV B2L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结果
4.1.1 B2L蛋白的原核表达
4.1.2 杂交瘤细胞筛选及腹水效价
4.1.3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
4.2 ORFV在GSFs的增殖特性研究结果
4.2.1 ORFV首次感染GSFs的增殖动力学
4.2.2 ORFV在GSFs的适应性研究及一步法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4.3 ORF125蛋白的结构预测及亚细胞定位结果
4.3.1 pEFGP-ORF125重组质粒构建及鉴定
4.3.2 ORF125基因结构预测及比对分析
4.3.3 ORF125的亚细胞定位观察
4.4 ORFV感染致宿主细胞蛋白质组变化及功能分析
4.4.1 差异蛋白质鉴定及相对定量
4.4.2 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分类
4.4.3 差异表达蛋白的Real-time PCR验证
4.4.4 差异表达蛋白的western-blot验证
4.4.5 差异表达蛋白的Pathway分析
4.5 HSPA1B对ORFV在GSFs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4.5.1 pEFGP-HSPA1B重组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4.5.2 HSPA1B的亚细胞定位观察
4.5.3 HSPA1B对ORFV在GSFs增殖的影响
5 讨论
5.1 羊口疮病毒B2L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5.2 羊口疮病毒在GSFs的增殖特性研究
5.3 羊口疮病毒感染致宿主细胞蛋白质组变化及功能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07112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縮略语表(ABBREVIATION)
1 文献综述
1.1 羊传染性脓疱研究进展
1.1.1 病原学与基因组
1.1.2 流行病学
1.1.3 抗病毒免疫和免疫逃避
1.1.4 羊口疮诊断方法
1.1.5 羊口疮疫苗及疫苗载体
1.1.6 防治
1.2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组技术研究进展
1.2.1 定量蛋白组学的发展
1.2.2 iTRAQTM试剂结构
1.2.3 iTRAQTM基本实验流程
1.2.4 iTRAQTM实验设备和定量的准确性
1.2.5 iTRAQTM分析结果的校验
1.2.6 iTRAQTM揭示病毒致病机制
1.2.7 iTRAQTM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毒株、菌株、实验动物和细胞
3.1.2 载体、抗体、酶类试剂
3.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3.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3.2 方法
3.2.1 本研究使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方法
3.2.2 羊口疮病毒B2L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
3.2.3 羊口疮病毒在GSFs上的增殖特性研究
3.2.4 羊口疮病毒ORF125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3.2.5 羊口疮病毒感染致宿主细胞蛋白质组变化及功能分析
3.2.6 HSPA1B对ORFV在GSFs细胞增殖的影响
4 结果与分析
4.1 ORFV B2L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结果
4.1.1 B2L蛋白的原核表达
4.1.2 杂交瘤细胞筛选及腹水效价
4.1.3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
4.2 ORFV在GSFs的增殖特性研究结果
4.2.1 ORFV首次感染GSFs的增殖动力学
4.2.2 ORFV在GSFs的适应性研究及一步法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4.3 ORF125蛋白的结构预测及亚细胞定位结果
4.3.1 pEFGP-ORF125重组质粒构建及鉴定
4.3.2 ORF125基因结构预测及比对分析
4.3.3 ORF125的亚细胞定位观察
4.4 ORFV感染致宿主细胞蛋白质组变化及功能分析
4.4.1 差异蛋白质鉴定及相对定量
4.4.2 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分类
4.4.3 差异表达蛋白的Real-time PCR验证
4.4.4 差异表达蛋白的western-blot验证
4.4.5 差异表达蛋白的Pathway分析
4.5 HSPA1B对ORFV在GSFs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4.5.1 pEFGP-HSPA1B重组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4.5.2 HSPA1B的亚细胞定位观察
4.5.3 HSPA1B对ORFV在GSFs增殖的影响
5 讨论
5.1 羊口疮病毒B2L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5.2 羊口疮病毒在GSFs的增殖特性研究
5.3 羊口疮病毒感染致宿主细胞蛋白质组变化及功能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07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9071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